《功能解剖學》讀書筆記之【4.脊柱生理彎曲的進化歷程】
在進化過程中正压,人類由四足爬行進化為雙足站立(圖1-7)袜瞬,除進化為直立體位外,還導致腰椎生理彎曲(黑色箭頭標記)從向前凹婆赠,進化為向后凹(腰椎前凸)。
實際上渊迁,軀干因直立而形成的角度僅有部分被骨盆后傾所抵消,其余部分需要腰椎彎曲來彌補灶挟。這就解釋了腰椎前凸琉朽,其前凸程度會隨著骨盆的傾斜角度發(fā)生變化。同時稚铣,與頭顱相關(guān)節(jié)的頸椎逐漸向前移位箱叁,使得枕骨大孔朝著顱底方向移動(箭頭所指方向)。
在四足爬行階段(藍色箭頭標記)榛泛,四足都需要負重蝌蹂;而雙足站立階段,主要為雙下肢負重曹锨。因此孤个,現(xiàn)代人的雙下肢受壓縮力作用,而雙上肢由于自然懸垂沛简,受拉伸力作用齐鲤。
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個體發(fā)育時),腰部區(qū)域出現(xiàn)類似變化(圖1-8椒楣,模仿T.A.Willis所畫)给郊。在出生后幾天內(nèi)(a),腰椎是向后凸的捧灰;出生后5個月左右(b)淆九,腰椎仍稍微向后凸;直到出生后13個月(c)毛俏,腰椎才變得筆直炭庙;3歲時(d),腰椎前凸開始形成煌寇;8歲左右(e)焕蹄,腰椎前凸已非常明顯;到了10歲左右(f)阀溶,腰椎前凸才趨于成人階段腻脏。
這就是脊柱生理彎曲在個體發(fā)育進化過程中的概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