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喜歡總結人性和人生的人判帮,也經常將這些總結分享給其他人,有點好為人師氓侧。好為人師這件事事后我想起來是有一點點羞恥的脊另,我會自責:你憑什么教別人做人?但是漸漸的我發(fā)現约巷,其實很多感悟我是從與別人交流中才逐漸感悟到的偎痛,比如有些事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可以這樣想,卻在聊天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現一個新奇的角度從而能重新審視整件事独郎。
大多數人的人生沒有大徹大悟踩麦,也沒有吃一塹長一智枚赡,那些大悟可能是受了無數次的傷才有了小小的開悟,那些智慧也許是吃了很多虧才長了0.5個智而已谓谦,結局是贫橙,有的人好像活明白了,有的人好像一直迷糊著反粥,哪種人生更值得呢卢肃?
正因為人性的多樣性,你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評判才顿,沒有哪個是更值得的莫湘,為什么混蛋堅持當混蛋,高尚者堅持當高尚者郑气,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幅垮,他們的人性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紅利",讓他們能更加篤定的堅守自己尾组。
所以忙芒,現實一直在教育我們,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讳侨,你永遠不知道他多享受自己的人性呵萨。懶惰是懶惰者的舒適圈,自律是自律者的天堂跨跨,和人性對抗的我們甘桑,最終會一敗涂地。
那么歹叮,人與人相處就只能是無望的忍耐嗎?并不是铆帽,又或者說咆耿,其實就是,但是爹橱,一些開悟的人并不叫這為"忍耐"萨螺,而是"包容"。你不用改變自己愧驱,別人也不用改變別人慰技,兩個人相遇相知相處,就像兩個相交的圓组砚,必定是有一部分共同點的吻商,你只需將注意力集中在那部分小小的重合部分,而不要糾結那大大的各自的空間糟红。你想要進入你不了解的空間艾帐,這也是一種執(zhí)念乌叶。別人也會想改變你這種想法,而你柒爸,愿意嗎准浴?
人有了想要"改變"別人的想法時就已經越界了,更別提他甚至想付諸行動捎稚。兩塊相吸的磁鐵也需要擺正位置才能相吸乐横,如果你非擰巴著來,那注定是不能在一起的今野。包容葡公,其實就是接收,聽不同的想法腥泥,知道不同的觀念匾南,但是接收又不代表接受,很多時候是:不理解蛔外,但尊重蛆楞。我們大多數能做到前面三個字,而做不到后面的尊重夹厌。
而想把自己的感悟或觀點分享給別人這件事是沒有錯的豹爹,因為我想開悟的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矛纹,如果別人能悟到皮毛臂聋,也算我功德一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