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人生的智慧》里面說,禮貌好比是假幣有巧,如果你連假幣都吝于花費释漆,就不聰明了;當(dāng)某人表現(xiàn)的相當(dāng)粗野無禮篮迎,相當(dāng)于脫光了身上的衣服男图,赤裸著站在公眾面前。讀到這里甜橱,忍不住要笑逊笆,平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真的挺多見的岂傲。
為了檢驗一下禮貌的合理性和效果难裆,我嘗試打了一個電話,想解決小朋友參加少年宮樂器決賽的事情譬胎。
在打電話期間差牛,我一直盯著屏幕上第一段關(guān)于“禮貌”的這句話命锄,盡可能的保持住禮貌狀態(tài)。電話到最后偏化,個人感覺是脐恩,會有那么一點作用,至少可以用這些話控制自己的情緒侦讨,尤其在被生硬拒絕后驶冒。
對方幾乎用吵的方式講話的,除了抱怨韵卤,還有不耐煩骗污,估計很多人沒有打電話就可以想象到對話的難度。
在有了這兩行字的協(xié)助后沈条,我堅持聽完了她的抱怨和發(fā)泄需忿,將自己的意圖進(jìn)行了表述,在對方耐心盡失的情況下蜡歹,分3次有理有據(jù)的表明了自己的意圖屋厘。結(jié)果仍舊以失敗告終。
但是我卻得到了一個深刻的認(rèn)識:想要不被別人帶動情緒月而,是可以做到的汗洒。這不是孔乙己式的自我安慰,這實實在在是一種對世界的認(rèn)知父款。
愛比克泰德認(rèn)為溢谤,外面的世界一直都是那樣的,是折射或者反射到我們眼睛里憨攒、心靈上世杀,才產(chǎn)生了不同的世界;外界如何對待我們浓恶,我們是不能左右的玫坛,如果把自己的幸福構(gòu)筑在外界的眼光、評價和物質(zhì)(體)上包晰,那是不聰明的湿镀。叔本華也是這樣認(rèn)為的,他將人們的主觀要求定義為意欲伐憾,意欲的滿足需要依靠外界時勉痴,人們會感到被制約、束縛和不幸树肃。
電話的對方蒸矛,是決然的否定態(tài)度,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我想雏掠,如果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斩祭,因而失去了耐心,又失去了禮貌乡话,是比較得不償失的摧玫。在這樣一個良好的認(rèn)知輔助下,我打完了電話绑青,并且對自己能始終如一保持溫和和禮貌感到滿意诬像。同時能感覺到,自己的溫和對電話對方也起到了一定的安撫作用闸婴,至少她沒有直接掛掉我的電話坏挠,最后也能夠放低音量分貝,并能夠完整聽完我的三遍陳述邪乍。
通話最后降狠,隨著一聲禮貌的謝謝,我還是聽到了對方快速摔砰一聲掛掉座機(jī)的聲音庇楞,我想喊熟,能將這樣一位怒氣沖沖的通話者騷擾一番,并達(dá)到滿意的實驗效果姐刁,也算是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