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必須要有底層邏輯诵叁。
那么,底層邏輯是什么呢钦椭?
哲學家霍爾巴赫指出:利益是人類行動的一切動力拧额。
這就是所有人物的底層邏輯。
這里的利益彪腔,不能狹窄地歸為金錢與權勢侥锦。而是指人想要得到的東西。
那么人想要得到什么呢德挣?
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類的五大需求:生理需求恭垦、安全需求、歸屬感的需求格嗅、尊重需求番挺、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這五大需求吗浩,涵蓋了人想要得到的全部東西建芙。
梳理了一下:
人物的一切行動(心理没隘、語言懂扼、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物自己的“馬斯洛五大需求”。
這時人物就具有了鮮活真實的可能性阀湿。
否則赶熟,人物必定死板虛假。
有了鮮活人物之后陷嘴,下一步就要把人物放進典型環(huán)境里進行觀察與記錄映砖。
那么問題又來了,典型環(huán)境是啥灾挨?
對于作家而言邑退,典型環(huán)境有兩個層面:
一、人物生活的外在環(huán)境劳澄。
二地技、人物心理的內在環(huán)境。(非心理描寫)
第一個大家都知道秒拔,這第二個是什么呢莫矗?
通過心理學家卡普曼提出的“戲劇三角形”我們就可以理解了。
卡普曼戲劇三角形: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的一個由Victim受害者砂缩、rescuer拯救者作谚、Persecutor迫害者構成的三角形。
如果我們選擇扮演其中一個角色庵芭,那么周圍的人就會無意識地扮演其余兩個角色妹懒,與我們進行互動,從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喳挑,成就一場人間心理戲劇彬伦。
“卡普曼戲劇三角形”就是“典型環(huán)境”中的第二層:人物心理的內在環(huán)境。
許多作家都運用“卡普曼戲劇三角形”做“典型環(huán)境”伊诵,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非常多的經典作品单绑。
我聽得懵逼滿臉,一頭霧水曹宴。
梳理了一下:
1搂橙、人物的一切行動(心理、語言笛坦、行為)区转,都是為了滿足人物自己的“馬斯洛五大需求”。
2版扩、將人物放入“卡普曼戲劇三角形”中废离,他們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去扮演迫害者、拯救者礁芦、受害者蜻韭,參與互動悼尾,產生矛盾沖突,這就有戲了肖方。
然后闺魏,我們就可以對人物進行觀察與記錄。
例子:
有三個人物俯画。
主角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流浪漢析桥,想進監(jiān)獄。這能令他得到溫飽(生理需求)艰垂。
配角1是一個外表文雅嫻靜的暗娼泡仗,想接客。這能令她得到溫飽(生理需求)猜憎。
配角2是一個表情嚴峻的警察沮焕,想抓妓女和嫖客。這能令人敬畏他(尊重需求)拉宗。
這三個人物是不是看著挺眼熟峦树。
對,這是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中的人物旦事。
現(xiàn)在魁巩,把這三個人物放進“卡普曼戲劇三角形”里,進行觀察姐浮。
------------
主角流浪漢去調戲暗娼谷遂,希望暗娼呼救,從而使自己被警察抓進監(jiān)獄卖鲤。
此時肾扰,主角流浪漢是迫害者,暗娼是受害者蛋逾,警察是拯救者集晚。
-------------
但是,由于暗娼誤把流浪漢當成了嫖客区匣,所以不僅沒有呼救偷拔,還一邊小心提防警察,一邊與流浪漢套近乎亏钩。
此時莲绰,暗娼仍然是受害者。流浪漢與警察調換了角色姑丑,流浪漢是拯救者蛤签,警察是迫害者。
-------------
暗娼投懷送抱糾纏著流浪漢栅哀,流浪漢的計劃失敗了震肮,他懊喪地在警察身邊走過踏枣。
此時,暗娼是迫害者钙蒙,主角流浪漢是受害者,警察是拯救者间驮。
-------------
在這段里情節(jié)里躬厌,人物在“卡普曼戲劇三角形”中發(fā)生了兩次角色反轉。
而反轉的起因竞帽,是由暗娼導致的扛施。
外表文雅嫻靜的年輕女子,內里卻是一個如狼似虎的暗娼屹篓。這就是“香農信息論”中所言的小概率事件疙渣。
接下來,我們梳理歐亨利的創(chuàng)作手法:
1堆巧、人物的一切行動(心理妄荔、語言、行為)谍肤,都是為了滿足人物自己的“馬斯洛五大需求”啦租。
2、將人物放入“卡普曼戲劇三角形”中荒揣,他們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去扮演迫害者篷角、拯救者、受害者系任,參與互動恳蹲,產生矛盾沖突,這就有戲了俩滥。
3嘉蕾、利用“香農信息論”所言的小概率事件,來達成角色反轉的效果霜旧。
這三條簡而言之荆针,可以被稱為“歐式人物法則”。
歐亨利能被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颁糟,并不是運氣使然航背。而是他的作品在客觀上與霍爾巴赫、馬斯洛棱貌、卡普曼玖媚、香農等學者的研究殊途同歸。
她這是先打槍婚脱,后畫靶子今魔。是把歐亨利的作品往霍爾巴赫等人身上硬套勺像。
這與數(shù)學里“驗算”是一樣的道理。(驗算:算題算好以后错森,再通過逆運算吟宦,演算一遍,檢驗以前運算的結果是否正確涩维。)
數(shù)學里有“驗算”殃姓,文學里當然也少不了“驗寫”。
你可能說瓦阐,我不想要“驗寫”蜗侈。我就想知道如何對人物進行觀察和記錄?
作家對人物進行觀察和記錄睡蟋,可不是白日做夢踏幻,隨意想象。作家所謂的“觀察”其實叫做“設計”戳杀,是先依照“歐式人物法則”進行設計该面。
隨后再通過肖像描寫、心理描寫信卡、神態(tài)描寫吆倦、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技術手段坐求,把人物記錄下來蚕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