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時候我們是什么感覺船殉、在哪里學鲫趁、在什么地方學等,以及人的情緒狀況利虫、專注程度挨厚、直覺感觸等,都會對考試成績產(chǎn)生影響糠惫。
這一發(fā)現(xiàn)說明疫剃,大腦處于適度亢奮狀態(tài)也好,非亢奮狀態(tài)也罷寞钥,其儲存進去的單詞數(shù)量是大致相同的:總之都裝進去了慌申。但是,在后來提取記憶信息的時候理郑,大腦一定以不同的方式重組了這些信息蹄溉。那把大腦里面的“提取鑰匙”需在大腦處于與之前的狀態(tài)相同時才會顯得最清晰,無論是嗑了藥還是清醒著您炉。不過柒爵,一旦考卷上直接標出了“類別”提示,那把鑰匙就顯得多余了赚爵,因為已經(jīng)有一把“外來鑰匙”放在了眼前棉胀。
這么學就對了考試成績的差距讓人意外至極。之前在同一間屋子學習的小組冀膝,平均能記起那40個單詞中的16個唁奢。在兩間不同屋子學習的小組,平均能記起24個窝剖。就這么變換了一下學習場所麻掸,竟能使記憶的提取能力提高40%。借用實驗報告主筆者的話來說赐纱,這次實驗顯示出“環(huán)境背景的變換大大提高了記憶力”脊奋。
丹尼爾·威林厄姆(Daniel Willingham)是一位指導課堂學習技巧應用的頂級權威,他曾這樣建議自己的學生:備考復習時疙描,不要直接照著筆記復習诚隙。他對我說:“我告訴他們把筆記放到一邊,重新整理學習材料起胰,自己想出一套全新的重點概述來久又。這樣做,會強迫你把學習材料都過一遍,而且是以一種不同的思路去過一遍籽孙×移溃”
要建立并維持一套外語詞匯火俄、科學概念或其他信息資料犯建,他發(fā)現(xiàn)的最佳復習間隔是:第一次學過之后,一兩天之內(nèi)復習一次瓜客,然后過一個星期再復習适瓦,過一個月再復習。之后谱仪,復習間隔可拉得更長玻熙。
經(jīng)過了5年的歷程,巴利克一家把最高得分給了以最大間隔來學習疯攒、總持續(xù)時間也最長的那一份詞匯表:每兩個月一次嗦随、總共26次。那份詞匯表的最后考核得分是76枚尼;與之相比,每兩個星期一次砂吞、總共也是學習26次的那份詞匯表的最后考核得分是56署恍。
研究發(fā)現(xiàn),第二次復習與第一次學習之間的最佳間隔蜻直,與距離考試的時間間隔按比例遞減盯质。也就是說,如果距離考試還有一星期概而,那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過后的一兩天之內(nèi)(20%~40%)呼巷。如果距離考試還有6個月,那么最佳復習時間為第一次學習之后的3~5星期左右(10%~20%)赎瑰。不過王悍,如果間隔時間比這再長的話,則拖得越長乡范,考試成績反而下降得越厲害配名。
“總的來說,”他總結道晋辆,“這次實驗的最佳結果屬于先花了40%的時間來閱讀和學習渠脉,然后開始憑記憶盡量背誦的那一組。無論是更早開始背誦還是更晚開始背誦瓶佳,效果都比這要差一些芋膘。”而高年級學生的結果,百分比還要更低为朋,接近于1/3臂拓。他寫道“:要獲得學習與背誦的最佳搭配效果,最恰當?shù)谋壤情喿x和學習只占30%习寸〗憾瑁”
考試,或者叫背誦霞溪、自測孵滞、預考,隨你喜歡怎么叫鸯匹,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技巧坊饶,其作用遠不止于作為檢測知識掌握水平的工具∨古睿考試能搗毀“熟練度”給人的假象匿级,正是這東西使得我們以為自己已經(jīng)會了,還以為我們是不擅長考試的笨蛋染厅《灰铮考試能增加學習時間的價值,帶給我們事半功倍的效果糟秘。預考還能預先讓我們看到接下來要學習的內(nèi)容简逮,給我們一個機會去思考接下來該怎么搞定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