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气笙、女兒拒絕分享玩具給同學,媽媽覺得丟了面子
昨晚帶兒子在小區(qū)吊單杠脯颜,看見了讓人堵心的一幕。
旁邊一對父母帶著3歲多的女兒在蕩秋千贩据,女孩剛坐上去沒多久栋操,不遠處她的同學便向她跑來,跟在身后的還有這位同學的媽媽饱亮。
剛開始這兩家人相聊甚歡矾芙,不一會兒,女孩的同學也想玩秋千近上。她的媽媽說:“秋千可不可以讓她玩一下疤尴堋?”
還沒等女孩做出反應壹无,女孩的媽媽就迫不及待地說:“我數(shù)到10你就下來歼跟,給你同學玩一下吧「裨猓”
女孩非常不情愿哈街,一直坐在秋千上不肯挪身。
女孩的同學看見女孩絲毫沒有分享的意思拒迅,在一旁生悶氣骚秦,她的媽媽說:“,你們都是同學璧微,要分享哦作箍。”
女孩還是沒反應前硫。這時她的同學真生氣了胞得,直接走開了。
看見女兒氣走了屹电,媽媽趕忙跟上去阶剑,但還不忘對女孩說:“小朋友不可以這樣哦跃巡,要分享哦,你這樣沒人跟你玩牧愁,你會沒有朋友的素邪。”
這番話讓女孩媽媽瞬間面子掛不住了猪半,她忍不住抱怨女兒:“你怎么回事兔朦,為什么不和你同學分享,不是說了要分享嗎磨确?”
于是沽甥,便生氣地走到一旁,說:“我不管你了乏奥“谥郏”
我看著坐在秋千上的女孩,她再也沒有了剛蕩秋千時那般愉快的笑容了英融。
這個畫面太熟悉不過了盏檐,有小伙伴的地方,就難免會上演分享戲碼驶悟。
各種人要求孩子胡野,你要分享,不分享就是自私痕鳍。真的是這樣嗎硫豆?
媽媽數(shù)到10就要求女兒下來,可是數(shù)到10快的話才十幾秒笼呆,慢的話也不過一兩分鐘熊响。
明明女孩也才剛剛來,屁股還沒坐熱诗赌,剛剛蕩的正開心的時候汗茄,就突然有人沖出來讓她分享。甚至連媽媽也逼她分享铭若,不分享就得不到媽媽的喜歡洪碳。
小區(qū)公共設施,本就是遵循先來后到的規(guī)則叼屠。后來的人要等前面的人玩完了瞳腌,再上去玩。
可是镜雨,女孩的同學并不愿意等嫂侍,她一來就要上去玩。她的媽媽甚至還批評女孩這樣會沒朋友。
這還不是最讓人傷心的挑宠,最讓人心寒的是女孩媽媽的態(tài)度菲盾,她也覺得是女兒做得不對,并且讓她在熟人面前丟了面子痹栖。
02亿汞、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分享瞭空?
瑞士經(jīng)濟學家恩斯特?費爾曾對229個3-8歲的孩子揪阿,做了一個“有關(guān)分享”的糖果實驗。
恩斯特發(fā)給孩子們一些糖果咆畏,問他們是否愿意把手中的糖果分給其他孩子南捂,當然也可以自己全部留著。
實驗結(jié)果顯示:
7-8歲的孩子旧找,近80%愿意平分糖果
5-6歲的孩子溺健,選擇平分與與選擇自己吃掉的比例差不多
而3-4歲的孩子,更愿意吃“獨食”钮蛛,只有不到9%的人愿意平分鞭缭。
也就是孩子都要經(jīng)歷一個“自私”的階段,才會愿意分享魏颓。
《親子關(guān)系對了岭辣,孩子的世界就對了》書中說:
“最初,兒童是通過占有屬于自我的東西甸饱,來區(qū)分自己和他人的沦童。
因為只有當孩子擁有了自己的東西,而且他對這件物品擁有絕對的控制權(quán)叹话、所有權(quán)的時候偷遗,他才能夠感覺到“我”的存在,這就是自我的延伸驼壶√锥欤”
孩子必須先擁有,再分享铁蹈。
家長一定要相信怠噪,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會有愿意分享的一天碌嘀。
相反涣旨,在孩子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強迫孩子分享,只會適得其反股冗。
沒有真正擁有過的孩子霹陡,可能變得更加自私,孩子會處在隨時都要失去玩具的擔憂之中,因為他不知道什么時候烹棉,自己手里的玩具就要被別的小朋友拿走攒霹。
逼迫孩子分享,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犧牲自己浆洗,成全他人的錯覺催束。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被迫的無私、分享伏社,對于孩子而言抠刺,通常是以犧牲自我需求而終結(jié)的。很容易讓孩子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摘昌,導致孩子自我價值感低速妖,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侠瑁”
心理咨詢師吳在天說:“與人分享罕容,本該建立在內(nèi)心自愿的基礎上,只有這樣的分享才是真情實意的稿饰,不是迫于外界的壓力锦秒,或討好他人的需求『砹”
先擁有旅择,再分享。
先自愛梧喷,再愛人砌左。
03、分享的前提铺敌,是尊重孩子汇歹,悉心引導
一位國外的媽媽帶著兒子卡森來公園找朋友的女兒玩,當時兒子正在玩著心愛的玩具偿凭,一群孩子圍了上來产弹,想讓卡森分享他的玩具。
原本弯囊,這些玩具卡森是想和媽媽朋友的女兒一起玩的痰哨,所以他并不想分享。但是這么多人圍著他匾嘱,他不知所措地看向媽媽斤斧,想要尋求幫助。
媽媽是懂兒子的霎烙,所以她對兒子說:“如果你不想撬讽,就說不蕊连。”
有了媽媽的支持游昼,卡森很快地拒絕了那些孩子甘苍。
沒想到這一舉動,遭到一旁其他的媽媽們的鄙視烘豌,認為這對母子非常沒有禮貌载庭。
被人這樣指責,卡森媽媽非但沒有覺得自己面子上掛不住 廊佩,反而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囚聚。
她是想讓兒子明白,不是別人要罐寨,你就一定要給靡挥。更何況序矩,還是突如其來的陌生人要求你分享鸯绿。有時也需要懂得拒絕別人,不要委屈自己簸淀,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瓶蝴。
我們從小就在“孔融讓梨”的教育中,學習要謙讓租幕、懂分享舷手,但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尊重自我感受劲绪、維護自身利益男窟,懂得拒絕也同等重要。
分享是一種美德贾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分享歉眷,團結(jié)友愛,與人和睦相處颤枪。
但真正有意義的分享一定是建立在孩子自愿的情況下汗捡。我們可以引導,鼓勵孩子分享畏纲,但不要強迫扇住。
可以是日常陪伴孩子玩游戲時,相互交換著玩具玩盗胀;
可以是平日吃美食時艘蹋,大家一起吃,不讓孩子吃獨食票灰;
可以是在公共場所玩耍時女阀,告訴孩子大家都可以玩咱娶,人多就輪流玩。
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强品,讓孩理解分享的意義膘侮,感受到分享的快樂。相信孩子會有主動分享的那一天的榛。
最后琼了,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拒絕分享時,也請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自私”夫晌,“不禮貌”等標簽雕薪,不要把孩子往壞了想。
或許這個孩子只是還沒準備好晓淀,或許這個玩具對她有著重要意義所袁。
我們都知道養(yǎng)孩子是個靜待花開的過程,那我們也可以靜待孩子學會分享凶掰。
共勉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