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覺到傷痛時丧没,你怎樣保護自己?”
A:他的爸爸常有家暴锡移,而媽媽冷漠又控制呕童。A生活仲很多地方都存在這種關系模式,例如讀小學五年級時淆珊,班主任基本天天都會體罰他夺饲。在這種情況下,A發(fā)展了一個策略——“麻木”施符,他讓自己變得很麻木往声,這樣就像有一道墻擋在中間,天天挨打就變得可以承受了戳吝。麻木浩销,還可以說是“隔離”,當一個人太痛苦而又不能逃離或反抗骨坑,就會選擇麻木撼嗓,試著將情感與事件隔離開來,當事件繼續(xù)發(fā)生時欢唾,自己就沒有了情緒反應。
A的另一個策略是“絕望”粉捻,他常做一個夢礁遣,夢見爸爸拿著刀子過來,像要殺死他肩刃,他第一時間會想這不會是真的祟霍,爸爸不回殺他,但夢中爸爸拿著刀真的會傷害他盈包,這時沸呐,他會在絕望中醒來,明白否認是沒有用的呢燥,所以他最好放棄幻想崭添,承認絕望。對爸爸和媽媽兩個至親的人絕望叛氨,這是一種保護呼渣,因為這種痛苦太強烈了。假若不再抱有一點希望寞埠,那就可以減少痛苦屁置。
B:面對父母時的絕招是“麻木”和“絕望”,對父母以外的人仁连,就是“可憐”和“高明”
C:覺得自己一個人就像一粒塵埃那樣渺小蓝角,而自己的痛苦就更微不足道了,于是有了一種解脫感。覺得每當特別痛苦的時候使鹅,就會有貴人出現(xiàn)揪阶,他們隨意一句話就會點化她,讓她頓悟到很深的道理并徘,然后就能解脫遣钳。
其實那些所謂的“貴人”并沒有做什么事情,C的這種想法像是把自己的成長“歸功于他人”麦乞,這種“歸功于他人”的策略和覺得自己是塵埃的策略是一樣的蕴茴,都讓她覺得“我沒有價值”
D:她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指責”姐直。一次倦淀,戀人給她電話問“吃飯了么”,聽到這句話声畏,她竟然被激怒了撞叽,回應道:“你怎么這么笨啊,都晚上十點了插龄,你還問我吃飯了么愿棋?“
指責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什么呢均牢?D很渴望親密糠雨,而“你吃飯了么”這樣的問候應該是普通人之間用來寒暄的,這話刺傷了她徘跪,于是使用指責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甘邀。
E:“抽離”和“更好的道理”,他經(jīng)常給大家的感覺是他好像游離在小組之外垮庐,而每當他試圖進入時松邪,很容易會講一些“更好的道理”,而其他人感覺到被貶低了哨查。
莎蘭老師曾說逗抑,我們的心有三層:保護層、感受層和真我解恰。最外面一層是保護層锋八,接下來是感受層,而最深處是真我护盈。感受層也可以說是傷痛層挟纱,因為每個人的感受層中,都有種種傷痛腐宋。
真正的親密感是真我與真我的鏈接感紊服。但因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墻太厚檀轨,導致兩個人的真我不能相遇,這時我們就會將自己的保護層強加給別人欺嗤,將自己的傷痛轉嫁給對方参萄,就會越愛越孤獨,所以煎饼,想要擁有真正的親密讹挎,想和人建立真正的鏈接,關鍵就是去穿越心靈的保護層吆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