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樹樹熟枇杷
——詠南風古詩詞賞析(上)
王傳學
在古詩詞中笨触,東風懦傍、西風、南風芦劣、北風粗俱,是帶有季節(jié)性的。這是由于古代中原的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了文化意識虚吟,由于是季風性氣候寸认,所以不同季節(jié)有不同的風签财。可以把詩詞里的風對應為:東風——春風偏塞,南風——夏風唱蒸,西風——秋風,北風——冬風灸叼。南風往往指的是暖春和夏季的風神汹,南風的意象通常是比較溫暖、舒適古今、和煦的慎冤。
南風意象最早出現(xiàn)在《禮記·樂記》中,相傳為舜帝所作的《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沧卢,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醉者,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但狭。
意思是:南風清涼陣陣吹啊,可以解除萬民的愁苦撬即。南風適時緩緩吹啊立磁,可以豐富萬民的財物。
《南風歌》相傳為舜帝所作剥槐〕纾《禮記·樂記》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J”
全詩四句颅崩,但情思復雜。它借舜帝口吻抒發(fā)了先民對“南風”既贊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蕊苗。因為沿后,清涼而適時的南風,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重要朽砰,那樣不可缺少尖滚。“南風之薰兮瞧柔,可以解吾民之慍兮”漆弄,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造锅,暑氣如蒸撼唾,百姓怎能無怨?而南風一起备绽,天氣轉涼券坞,萬民必有喜色鬓催。所謂薰風兼細雨,喜至怨憂除恨锚∮罴荩“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猴伶,清涼的南風可以解民之慍课舍,適時的南風則可以阜民之財,由日常生活轉而到收成財物他挎,詩意更進一層筝尾。立夏后是農(nóng)忙季節(jié),是農(nóng)作物進入生長旺季办桨。所以夏季溫暖的南風合乎時令筹淫,可以增長老百姓的收成,增加財物呢撞∷鸾《禮記·樂記》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殊霞,風雨不節(jié)則饑摧阅。”可見绷蹲,“南風”的“阜民之財”比之“解民之慍”更為重要棒卷,也更為令人祈盼。因此祝钢,前人大都從這方面來闡釋詩旨比规。司馬遷說:“《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拦英“”(《史記·樂書》)王肅也說:“《南風》,育養(yǎng)民之詩也龄章〕砸ィ”概言之,《南風》之歌做裙,即贊頌“南風”煦育萬物岗憋、播福萬民的恩澤之歌。
南風可以帶給人們豐收的喜悅锚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觀刈麥》中寫道:
田家少閑月仔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监徘〗蓿……
當然,此詩的主題是詩人對其 時害民的苛刻賦稅提出了尖銳批判凰盔,對勞苦百姓所遭受的苦難表示了殷切的憐憫和同情墓卦。進而反省自己,自疚自愧户敬。全詩反映了勞苦百姓的凄慘境遇落剪,呼出了勞苦百姓的心聲。
詩中“夜來南風起尿庐,小麥覆隴黃”兩句忠怖,寫出了南風帶來的豐收與美好,呈現(xiàn)出一派豐盈現(xiàn)象抄瑟,大畫面是讓人高興的凡泣。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盈現(xiàn)象下農(nóng)人的悲痛呢?反襯手法的運用皮假,突出了詩歌的悲劇意味问麸。
在《詩經(jīng)·邶風·凱風》里,以南風起興钞翔,贊美母愛: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席舍。
棘心夭夭布轿,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来颤,吹彼棘薪汰扭。
母氏圣善,我無令人福铅。
爰有寒泉萝毛?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滑黔,母氏勞苦笆包。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略荡。
有子七人庵佣,莫慰母心。
詩的意思是:
和風吹自南方來汛兜,吹拂酸棗小樹苗巴粪。樹苗長得茁又壯,母親養(yǎng)子多辛勞。
和風吹自南方來肛根,吹拂棗樹長成柴辫塌。母親賢惠又慈祥,我輩有愧不成材派哲。
泉水寒冷透骨涼臼氨,就在浚城墻外邊。養(yǎng)育兒女七個人狮辽,母親養(yǎng)育多辛勞一也。
美麗可愛的黃鳥叫,清脆婉轉似歌唱喉脖。養(yǎng)育兒女七個人椰苟,無誰能安母親心。
《凱風》以旁襯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表現(xiàn)了母親辛勞地養(yǎng)育子女的感人形象树叽。由于長年操勞舆蝴,母親的身軀如同酸棗枝條隨風彎曲,腰已彎题诵、背已駝洁仗。而且到了老年,雖然有七個子女性锭,卻無人盡孝赠潦。這種反常的情況和悲劇的命運,不禁令人對母親寄予深切同情草冈,而對不孝子女予以譴責和鄙視她奥。詩的末節(jié)以黃鶯的啼聲婉轉動聽來比喻、諷刺子女們嘴上說的比唱的好聽怎棱,然而實際上言行不一或言而無信哩俭,或互相推諉而造成沒有一人對母親盡孝,導致老母在晚年時孤苦伶仃拳恋,無所依靠凡资。
本篇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篇,作者既運用了詩經(jīng)中常見的比興和復疊的手法谬运,使感慨更入人心隙赁;也運用了反襯的手法,以有子七人亦自慚不能報母恩來襯托母親的偉大梆暖,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游子吟》中“誰言寸草心鸳谜,報得三春暉”一樣。
這首詩式廷,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首贊頌母愛的詩咐扭。后人常用“凱風”來指代母愛。“凱風自南”突出了南風的和煦與溫馨蝗肪。
元代畫家袜爪、詩人王冕的《墨萱圖》,也是用南風意象表現(xiàn)母愛的詩:
燦燦萱草花薛闪,羅生北堂下辛馆。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豁延?
慈母倚門情昙篙,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诱咏,音問日以阻苔可。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袋狞。
詩的意思是:燦燦的萱草花焚辅,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苟鸯,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同蜻?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霸绱Α湾蔓!對雙親的奉養(yǎng)每天都在疏遠,游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砌梆。抬頭看著一片云林默责,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更是慚愧么库。
萱草花是中國的母親花,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征之前甘有,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诉儒,它就是萱草花。它的另一稱號是忘憂(忘憂草)亏掀,來自《博物志》中:“萱草忱反,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滤愕,故曰忘憂草”温算。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游子要遠行時间影,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注竿,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睿“南風吹其心裙顽,搖搖為誰吐”,寫出了母親對游子的牽掛與擔憂宣谈。結句“愧聽慧鳥語”愈犹,表達了游子對自己不能奉養(yǎng)母親的羞愧與歉意。
南風在古詩詞中也叫“熏風”闻丑,意思是溫暖和煦的風漩怎,如白居易的《首夏南池獨酌》:
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嗦嗡。
熏風自南至勋锤,吹我池上林。
綠蘋散還合酸钦,赪鯉跳復沉怪得。
新葉有佳色,殘鶯猶好音卑硫。
依然謝家物徒恋,池酌對風琴。
慚無康樂作欢伏,秉筆思沉吟入挣。
境勝才思劣,詩成不稱心硝拧。
詩人臨池獨酌径筏,滿眼美景。南風吹來障陶,和煦溫馨滋恬。池邊芳草叢生,林木茂密抱究。新葉翠綠恢氯,黃鶯婉轉。池中綠萍時散時合鼓寺,錦鯉跳躍復沉勋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所謂薰風兼細雨妈候,喜至怨憂除敢靡,詩中“熏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苦银,表達的就是這種情懷啸胧。
宋代詩人劉攽《新晴》中的南風赶站,頗有情趣:
青苔滿地初晴后,
綠樹無人晝夢余吓揪。
唯有南風舊相識亲怠,
偷開門戶又翻書。
第一句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青苔滿地”柠辞,這滿地之苔是因久雨初晴团秽,寫出了幽靜的境界。第二句寫午夢醒來之后叭首,雖然只見到“一樹碧無情”习勤,但寧靜恬適的心境卻是非常好。經(jīng)過長時間雨洗之后焙格,樹更是綠油油的图毕,多么令人愜意!詩人以雨后的景象開頭眷唉,這景象的明顯特點是周圍的地上都長滿了青苔予颤。眾所周知,適宜于青苔生長的必須是陰濕的地方冬阳,所以詩中雖未涉及雨期多長蛤虐,但也意味著現(xiàn)在是久雨剛晴,自然地扣住了詩題肝陪,同時有隱含著一種欣喜之情驳庭。而讀者從“滿地”一詞就可想象得到眼前是一片蒼翠的色彩,在陽光的映照下就顯得頗有生意氯窍。同樣饲常,綠樹也因雨而更加青翠,人也因雨而暫時駐足狼讨,少了走動贝淤,那么,在這安靜的環(huán)境中美美地睡一覺政供,也便合情順理了播聪,所以前兩句雖然只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但蘊涵著許多因果關系鲫骗,表現(xiàn)了閑適自如的日常生活片段犬耻。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后兩句踩晶。詩人把南風寫成是一個十分詼諧而又善于戲謔的老朋友执泰,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渡蜻,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术吝,正不停地翻著書计济。詩人用擬人的手法,把“南風”當作老朋友看待排苍,而在這“無人”來訪之時沦寂,對于“南風”的造訪便產(chǎn)生了一種親切之感,因而“南風”也無所顧忌淘衙,可以隨便翻書传藏,成了詩人的知音,于是彤守,就在“無人”的境況中平添了不少引人遐想的情趣毯侦。
再看明代詩人楊基的《天平山中》所寫的南風:
細雨茸茸濕楝花,
南風樹樹熟枇杷具垫。
徐行不記山深淺侈离,
一路鶯啼送到家。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一筝蚕,林木秀潤卦碾,奇石縱橫,詩人自幼生活在這里起宽,山中的一木一石洲胖,對他來說,都十分熟悉燎含,十分親切宾濒。此詩剪取了他閑居時的一個生活片段,寫得自然典雅屏箍,情深意重绘梦。
詩的前兩句宛如一幅工筆畫,在綿綿細雨中赴魁,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卸奉,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颖御。南風輕輕吹拂榄棵,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潘拱。這兩句對得很工疹鳄,“細雨”對“南風”,“楝花”對“枇杷”芦岂,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初夏所特有的景觀瘪弓。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但同時也襯出了情禽最,從他蘸滿色彩的筆觸中腺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喜悅之情袱饭。
后兩句由景及人,畫面也漸漸活動起來呛占,詩人沿著山路徐徐而行虑乖,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只聽得滿耳鶯啼晾虑,不知不覺中卻已回到了家門口疹味。這里,詩人有意識地虛化了距離感和時間感帜篇,形成一種物我兩忘的意境佛猛。于是,在前兩句里所隱隱流露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坠狡,在這兩句中便躍然紙上了继找。這兩句著眼于人的感覺,但并沒有離開景色描寫這一主線逃沿,“一路鶯啼”與上文中的“茸茸”婴渡、“樹樹”相輝映,不僅有色凯亮,而且有聲边臼,把天平山的景色寫得充滿野趣,十分熱鬧假消。同時柠并,詩人在漫游時忘了路程,忘了時間富拗,這又從另一個側面襯托出了景色之美臼予。
茸茸細雨,微微南風啃沪,令人感到舒遠愜意粘拾,這是從觸覺角度寫;一支支楝花创千,一樹樹枇杷缰雇,明艷奪目,這是從視覺角度描寫追驴;一路上黃鶯兒唱著婉轉的歌械哟,令人感到輕快悅耳,這是從聽覺角度描寫殿雪。多角度的描寫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行圖暇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