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承諾自己一周一篇的慢蜓,中途也想過兩個話題亚再,一個關于整理、一個關于時間管理胀瞪,其中一個還著手寫了一小半针余,打斷就沒再繼續(xù)了。
?早上4點多醒來突然對“選擇性視角”有所頓悟凄诞,哦圆雁,這是我編的詞。我會發(fā)現(xiàn)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帆谍,不管它表面看起來多么誘人伪朽、討厭 or 無感。不同的人看到的不一樣汛蝙,是因為思維不同或者說“心”不同烈涮。
悲觀的人總是能看到值得擔憂的一面朴肺,樂觀的總能看到值得欣喜的。就是這個選擇性的不同坚洽,讓我們看到的和采取的措施戈稿、行走的路不同,說決定命運也不夸張讶舰。碰到問題鞍盗,各自的選擇也不同,有的滿眼看到問題和障礙陷入內(nèi)耗跳昼,有的會很樂意碰到障礙般甲,因為知道解決了這個就又向前邁了一步。
我會思考為什么會有截然不同的視角和選擇呢鹅颊?最后我得出結(jié)論:
1. 僵固性思維 or 成長型思維
2. 承載自我 or 無我
1. 僵固性思維 or 成長型思維
最初接觸到這兩種思維是在陳海賢老師的發(fā)展心理學書本上敷存,我才了解到對待困難或者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是因為這個。 僵固性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很難提升的堪伍,所以碰到障礙和困難會習慣性的回到原地說:我就是一個XX樣的人锚烦,我干不好XX。 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靠不斷學習帝雇、訓練提升的挽牢,所以碰到障礙或失敗,解決或者沒能解決摊求,沒問題禽拔,這是一次成長,通過解決這件事又拿到了一次反饋和提升室叉。 兩種思維會引發(fā)的行動和結(jié)果睹栖,長期來看截然不同。我要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茧痕,一切都是學習野来,一切都是反饋。
2. 承載自我 or 無我
生而為人踪旷,不是無欲無求的曼氛,甚至可以說正是欲望太多才成為了高級生物。參照馬斯洛需求原理令野,生理需求之上都是心理類需求舀患。每一個生理需求里都包含了各種自我,例如:存在感气破、價值感聊浅、成就感等等。 一件事、一個物被賦予價值低匙,我覺得可能就是被賦予了各種“自我”旷痕,已經(jīng)不再單純是事物本身了。 事物有時候承載了自我顽冶,所以我們爭執(zhí)一件事欺抗、討論一個點,到底是在維護自我立場强重,還是維護事實觀點呢佩迟?我很喜歡“赤子之心”這個詞。身邊也有幾個這樣的朋友竿屹,做事的時候他們的“自我”很小,真的是在做事灸姊,用《活法》里的話來講是在小范圍內(nèi)私欲很少拱燃。佛教里講從看山是山,我理解是去掉“我” 哎力惯?才800多字碗誉,再嘮一嘮,攢夠1000父晶,哈哈哈哮缺。。甲喝。 就這兩天我有一個體驗尝苇,體驗到從糾結(jié)猶豫到選定一個方向去干吧,這個體驗讓我知道知識埠胖、技能都可以習得糠溜,可是一顆堅定而一往無前的心最難得,為了好好磨練自己這顆心直撤,面對未來自己可以有主動選擇權(quán)非竿,而不是遇事就慫就放棄,這次我也得選定方向谋竖,不回頭红柱。好了好了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