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朱光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朱先生用西方詩論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瘟芝,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易桃。對中國詩歌的起源,詩歌與音樂锌俱、舞蹈的關(guān)系晤郑,詩歌與賦、散文和關(guān)系贸宏,詩與畫的關(guān)系造寝,中國詩的音律,為什么中國詩走上了律詩的道路作了深入的闡述 吭练。
通過閱讀诫龙,我得到了什么?(暫時拋開西方詩歌部分鲫咽,單從中國詩歌的角度签赃,)
1. 了解了詩歌從《詩經(jīng)》到賦到古體詩到律詩的自然發(fā)展過程谷异,不同時代的詩歌有不同的內(nèi)在和外在形式和特點(diǎn):情趣,意象锦聊、節(jié)奏歹嘹。
2. 我們?yōu)槭裁春驮娙丝吹降氖澜绮煌恳驗(yàn)樵娙丝梢詣?chuàng)造詩境括丁,詩境的產(chǎn)生有兩個條件:一是知覺荞下,“悟”,即從雜亂無章的直覺中見出事物的意象史飞;二是意象恰能表現(xiàn)一種情趣尖昏,即移情作用。
2. 情趣及意象契合的關(guān)系构资,決定了詩的境界抽诉。同物之境與超物之境各有勝境,不易以一概論優(yōu)劣吐绵。
3. 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迹淌,中國詩在魏晉以前,移情之實(shí)例極不易尋己单,到魏晉以后唉窃,它才逐漸多了起來,尤其是詞和律詩中纹笼。同物之境不是古詩的特色纹份,同物之境日多,詩便從渾厚晶趨尖新廷痘。
4. “同物之境”是和歌詠?zhàn)匀坏脑娨积R起來的蔓涧。詩發(fā)展到以自然本身為吟詠對象,到有“同物之境”笋额,實(shí)是一種大解放元暴,我們不必因其“不古”而輕視。我個人就偏好這種同物之境兄猩。
5. 詩宜從情趣與意象的配合關(guān)系去研究茉盏,唐人的詩和五代及宋人的詞尤其宜于從情趣意象配合的觀點(diǎn)去研究。
6. 從情趣與意象的配合看厦滤,中國古詩的演進(jìn)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步是因情生景或因情生文援岩,第二步是情景吻合,情文并茂掏导,第三步是因情生景或因情生情。
這種演進(jìn)階段雖然不能按時代劃分羽峰,但是如果按時代大略分趟咆,可是說:
漢魏以前是第一步添瓷,比如《國風(fēng)》,在自然界所取之意象僅如人物故事畫以山水為背景值纱,只是一種陪襯鳞贷;比如《詩經(jīng)》只用意象作引子
漢魏時代是第二步:《古詩十九首》及曹氏父子兄弟的作品中意象與情趣常達(dá)到混化無跡之妙,到陶淵明手里虐唠,情景的吻合可算登峰造極搀愧;漢魏詩篇常在篇中或篇末插入意象來烘托情趣;
六朝是第三步:自然景物的描繪從陪襯地位抬到主要地位疆偿,如山水畫在圖畫中自成一大宗派一樣咱筛,后來便趨于艷麗一途了。
7. 節(jié)奏在詩歌中是非常重要的杆故,每個時期的詩歌的節(jié)奏也不想同迅箩,從受制于外在音樂的節(jié)奏到發(fā)展出自身的文字節(jié)奏。頓处铛、四聲饲趋、韻。
8. 了解了律詩的演變過程撤蟆。
9. 讀詩也是一個創(chuàng)造詩境的過程奕塑。
10. 讀一個人的詩要去了解他的人格、情感和經(jīng)歷家肯。
最后我們不妨看看先生這本《詩論》是如何誕生的龄砰。
朱先生在寫完《文藝心理學(xué)》(這本書也是先生融貫中西的經(jīng)典之作)之后,他想對“詩”作一個理論的探討息楔。在歐州時草成綱要寝贡。一九三三年回過后在北大任教。胡適看過《詩論》的草稿后值依,邀請他在中文系進(jìn)了一年圃泡,后又在武大中文系講了一年《詩論》。每次演講時愿险,都把原稿在加修改一番颇蜡。到1942年時陳通伯先生和幾位朋友編一文藝叢書,收納此書辆亏,因此這本書就出世了风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