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家很大的書店虑凛,叫“三省堂”碑宴。“三省”出自《論語》里的“吾日三省吾身”桑谍,可見我們對日本文化確有很深刻的影響延柠。“吾日三省吾身”是孔子的學(xué)生曾參說的锣披≌昙洌“三”代表多數(shù),“三省”并不是每天只反省三次雹仿,或者反省三件事增热,而是每天多次反省。反省什么呢胧辽?一峻仇,“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別人辦事有沒有盡心盡力邑商。二摄咆,“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凡蚜,跟朋友來往有沒有信守承諾。三吭从,“傳不習(xí)乎”朝蜘,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曾參反省老師教給他的東西涩金,他自己有沒有做到谱醇,有沒有實踐;另一種說法是曾參自己當(dāng)老師了步做,他自問我傳授給學(xué)生的道理枣抱,自己有沒有去印證練習(xí)。我認(rèn)為第二種說法是對的辆床。曾參比孔子小四十六歲,他在社會上正式工作桅狠,跟人交朋友的時候讼载,孔子很可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所以他當(dāng)老師教學(xué)生中跌,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咨堤,比較適合。而且曾參還是一個出名的大孝子漩符,他在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時一喘,卻沒有提到反省自己是否孝順,說明當(dāng)時他的父母很可能也已過世了嗜暴,所以這是他年紀(jì)比較大的時候說的話凸克。曾參自我反省,問自己是否不忠闷沥、不信萎战、不習(xí)。一般人自我反省時舆逃,卻經(jīng)常在問蚂维,誰害我了?誰整我了路狮?誰對不起我了虫啥?顯然是兩種境界。曾參是先問自己有沒有錯奄妨,而不管別人對他做了什么涂籽。如果是我自己做錯了,就沒有人可以幫上我展蒂,只有靠自己的反省又活,才能夠改過遷善苔咪。這就是儒家“反求諸己”的精神×荆《孟子》里也有一段話提到類似的意思:
孟子曰:“愛人不親团赏,反其仁;治人不治耐薯,反其智舔清;禮人不答,反其敬曲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体谒,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势牛”
(《孟子·離婁上》)
孟子說:“愛護(hù)別人抒痒,別人卻不來親近,就要反問自己仁德夠不夠颁褂;治理別人故响,別人卻不上軌道,就要反問自己明智夠不夠颁独;禮貌待人彩届,別人卻沒有回應(yīng),就要反問自己恭敬夠不夠誓酒。行為沒有得到預(yù)期效果的樟蠕,就要反過來要求自己,自身端正了靠柑,天下的人就會來歸附寨辩。”
什么意思呢?你做任何事情病往,如果沒有達(dá)到預(yù)期效果捣染,先不要怪別人,要先問自己是不是仁德不夠停巷、智慧不夠耍攘、恭敬不夠。這樣一來畔勤,你才可以改善自己蕾各,使自己愈來愈好。而自身端正了庆揪,天下人都會肯定你式曲。
不過,有時候我們對別人非常關(guān)心,也很有禮貌吝羞,希望他能夠上軌道兰伤,別人的反應(yīng)卻出乎意料。我們就失去耐心了钧排,心說我對你這么好敦腔,你怎么不知好歹呢。這時候恨溜,你要想到孔子說的一句話:“見賢思齊焉符衔,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阍”(《論語·里仁》)“賢”代表杰出判族,“賢”有三種:第一種非常有能力,叫賢能项戴;第二種非常有德行形帮,叫賢良;第三種非常聰明周叮,叫賢明沃缘。你只要看到別人賢能、賢良则吟、賢明,有杰出的地方锄蹂,就要想到向他學(xué)習(xí)氓仲,努力像他一樣。如果你看到別人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得糜,這時候也不要批評人家敬扛,嘲笑人家,而是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了跟他一樣不好的毛病朝抖。所以交朋友首先要自我修煉啥箭。你能夠勇于自省,過錯自然慢慢地減少治宣,德行就會慢慢地提高急侥,才能使別人對你慢慢肯定,最后和你交朋友侮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