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如今的抖音幾乎成了流行歌曲的風向標《野狼Disico》的頭感覺還沒搖上幾天为流,最近又被一首新歌蓋過了風頭呕屎。沒錯,就是那首《大田后生仔》敬察。
可就在前幾天秀睛,我卻被一則關于這首歌的新聞驚住了。
有好事的音樂博主跑到了這首歌中描繪的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莲祸,他希望搞本地人一個唱一句《大田后生仔》的線下活動蹂安,但很尷尬的是,他發(fā)現很多當地的年輕人居然不會唱那開頭的幾句閩南語锐帜。
閩南人不會閩南語田盈?聽起來這似乎是一件很不科學的事情。不過后來博主自己也調侃了缴阎,怪不得詞作者在副歌部分也寫到了
零零后的同學允瞧,不會說方言。
不過仔細品來蛮拔,這個問題似乎確實被很多人忽視述暂。當今的中國,比八零后九零后更小的下一代语泽,哪一個又不是在普通話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呢?
采訪中大田縣當地的孩子也只是不會唱贸典,但至少還是聽的懂。但把視線放到更遠的全中國踱卵,當下很多地方的孩子甚至連本地的方言聽都聽不懂廊驼。
沒錯,事實上惋砂,方言文化在當下中國城市里正不經意地悄然流失妒挎。
產生原因
和幾十年前甚至十年前不同,如今的孩子一出生便沉浸在普通話的環(huán)境中西饵,不光是爸爸媽媽酝掩,甚至周圍的一切人都不約而同的在潛意識中達成了某種認識。在孩子面前眷柔,只能說普通話期虾。漸漸地原朝,孩子大了,他也就只能聽得懂普通話了镶苞。
究其原因喳坠,這種現象大概最早是從十多年前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口的融合而產生的,伴隨著進入二十一世紀茂蚓,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城市里長大壕鹉,同時,交通的不斷進步又使得地域之間的概念逐漸被縮小聋涨。
曾經最早在一個城市的不同區(qū)域間都有著不一樣的方言晾浴,但隨著不同方言區(qū)的人通婚的比例的上升,彼此的交流也逐漸舍棄了方言而采用漢語的通用語言——“普通話”牍白。
諸多家庭的影響脊凰,再加上社會的因素,最終使得目前很多中國孩子會講所在城市或父母家鄉(xiāng)的方言越來越少淹朋,大多數孩子屬于“沒有方言”的一代笙各。
官方在幾年前發(fā)布了一個比較令人訝異的統(tǒng)計根據钉答。
中國目前現存的120多種語言中础芍,近一半處于衰退狀態(tài),有20多種處于瀕危狀態(tài)数尿,其中會說純正滿語的人竟然已經減少到不足100人仑性。
面對這一現象,很大一部分人站出來表示右蹦,方言作為一個歷史產物诊杆,在歷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該到了它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畢竟何陆,假如你的孩子帶著方言味的普通話行走在學校時晨汹,總是要被同學或老師調侃的。而出了社會贷盲,假如方言口音太重淘这,總是會遇到很多不必要的問題。
的確巩剖,方言文化發(fā)展到今天铝穷,主流社會意識里已經根深蒂固的存在一種觀念:方言不再被需要,它們應該進博物館佳魔,而不是我們的生活曙聂。
方言有用么?
關于方言是否還適應時代這個問題鞠鲜,官方早就做過回復宁脊。
早在2005年的11月断国,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在接受《語言文字周報》采訪時,他指出:“一種語言的消失榆苞,就將意味著人類一種文化的失落并思。
人類的文化發(fā)展需要多樣性,需要不同的文化基因语稠。因為文化基因是保存在語言里的宋彼,如果語言喪失了,人類文化基因庫就必將喪失很多基因仙畦。過多文化基因的喪失输涕,對人類將是一場災難。建立和諧的語言生活慨畸,首先要對語言多樣性有充分的認識莱坎,要尊重各民族的方言,要尊重各種方言寸士,包括尊重繁體字等歷史上的文字檐什,因為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蹩ǎ”
方言發(fā)展到今天乃正,社會功能性或許的確在一步步削弱,但這并不代表方言已經到了需要進入博物館的時候婶博。
從廣義的角度去看瓮具,方言承載的不僅僅是交流。更多的已經演變成人們對于鄉(xiāng)間文化凡人,對于鄉(xiāng)情記憶的情愫名党。
試想一下,當你去到北京挠轴,聽不到帶著調侃的兒化音传睹;當你走在上海的街頭,感受不到詩人筆下的吳儂軟語岸晦;當你來到四川欧啤,沒有人再邊吃火鍋邊喊著“巴適”......當這一切真正發(fā)生的時候,你覺得委煤,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中國么堂油?
另一方面,方言還承載著我們幾千以來的傳統(tǒng)文化碧绞。
作為全世界著名的曲藝之鄉(xiāng)府框,中國有著數不清的地方戲曲和說唱藝術。京劇、越劇迫靖、楚劇院峡、漢劇、黃梅戲系宜、粵劇,再算上說唱藝術中的東北二人轉照激、天津相聲、蘇州評彈盹牧、山西梆子戲等等俩垃。
當我們的下一代沒有人會說方言的時候,你確定這些國粹會面臨滅頂之災汰寓?
保護方言從你我做起
方言文化逐漸在流逝口柳,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可喜一面有滑。
2015年跃闹,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這是一次政府牽頭的大型語言文化國家工程毛好,旨在保護當前瀕危以及即將消失的地方語種和文字望艺。同時,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也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錄制項目肌访,深入各地調取收藏各地方言找默,并進行科學整理保存。
這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场靴,我們是很歡迎的啡莉,不過作為我們普通人,我們對待方言的態(tài)度應該有所轉變旨剥。
或許正如我身邊的一個朋友曾經跟我說的那樣。
“我將來的孩子必須得聽得懂我們家鄉(xiāng)話浅缸,你去學泄熘模可以不說,出了社會可以不說衩椒,但你在家里你得會說蚌父,因為這是家的一部分∶龋”
當然苟弛,關于保護方言,也有人一直在默默行動著阁将,
2015年膏秫,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汪涵在長沙啟動了“響應計劃”,旨在對湖南方言進行調查做盅、分類缤削、整理窘哈,將學術性、文化性亭敢、大眾性及趣味性結合起來滚婉,最終將調查研究成果捐獻給湖南省博物館。
汪涵表示帅刀,“響應計劃”的靈感來源就是繁體字中的“響”让腹。“上面是一個鄉(xiāng)村的‘鄉(xiāng)’扣溺,下面是一個聲音的‘音’哨鸭,所以我覺得最響亮的聲音就是鄉(xiāng)音。鄉(xiāng)音一直在被我們使用著娇妓,但真正能從鄉(xiāng)音中感受到文化依存像鸡,或者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承上啟下的魅力的人卻不是特別多。很多人甚至對鄉(xiāng)音慢慢遺忘哈恰,在自己身上眼睜睜看著它消失只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