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你要問有多少錢才是財富自由挑宠,很少有人能回答菲盾。很多時候,窮富只是我們心里的感覺而已各淀,而這種感覺最初是來自于父母懒鉴。
小天是我的大學同學,不久前我們我們聊天碎浇,他說他畢業(yè)那年临谱,用自己第一個月的一半買了一部1300元的psp游戲機。即便他知道買了也不會玩奴璃,但是他還是要買悉默。
小天小時候曾和父母提出過買psp游戲機的事,結(jié)果被家長以各種理由搪塞掉苟穆。結(jié)果每次下課抄课,小天都站在同學身邊看著人家玩,同學玩累了雳旅,他才能借來玩一會剖膳。
“這是我兒時的夢想,所以現(xiàn)在我有錢了岭辣,我一定要實現(xiàn)它吱晒。”有多少人和小天一樣沦童,在兒時被拒絕的東西仑濒,成人后才能實現(xiàn)叹话?
父母哭窮,剝奪了孩子原本的夢想墩瞳。
想必很多人都和小天有過相同的經(jīng)歷驼壶,如果買學習用品之類的,父母毫不猶豫地付錢喉酌;如果買玩具或者參加課外的活動費用热凹,不少父母都會以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拒絕。如今泪电,當我們面對孩子想要買玩具等要求時般妙,有多少人又在重復著父母當年的話:
“媽媽上個月不是剛給你買過玩具嗎,現(xiàn)在我手里沒有錢了相速〉欤”
“沒錢,我們除了買吃的突诬,什么都不能買苫拍。”
“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旺隙,我們不是有錢绒极,是窮人∈呓荩”
其實集峦,我們并不是真的拿不出這點錢,而是覺家里有玩具抠刺,沒必要再花這筆錢塔淤。我們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的,認為這樣會讓孩子變得節(jié)省速妖,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高蜂。
02面對孩子想花錢時,向孩子“哭窮”是很多父母常用到的方法罕容。
長此以往备恤,孩子會認為“花錢是不對的,省錢才是對的锦秒÷恫矗”殊不知,這個信念很容易滋生一種強烈的“我不配”感:不敢花錢旅择,也不敢對自己好惭笑。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qū)W校組織夏令營,行程中還安排學生去清華北大等名校參觀,讓孩子增長見識沉噩,很有意義捺宗。
全程花費大概1000元,在外面玩一周的時間川蒙。很多小伙伴在老師說完第二天蚜厉,家長就付錢報名了。我內(nèi)心也渴望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畜眨,可是我回家后壓根沒敢跟家里說昼牛。
因為我覺的即便是說了,媽媽也不會同意我花這么多錢出去玩康聂。之前已經(jīng)有過太多次因為和學習無關贰健,而所有的請求都被父母拒絕的例子了。
那次夏令營早抠,我的同學們還參觀了北京航天博物館霎烙,參觀途中撬讽,有幸偶遇到了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楊利偉蕊连,還和他合影。夏令營結(jié)束后游昼,有的同學就拿著和楊利偉的照片跟我們顯擺甘苍。并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班里的話題都是圍繞著夏令營烘豌。
我們沒去夏令營的同學只能艷羨地聽著同學講旅途中的趣聞载庭。一天放學后,我把同學們和航天英雄合影的事廊佩,像新大陸一樣告訴媽媽囚聚。
媽媽只是不解地問,“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标锄,怎么沒聽你說顽铸,要是知道也給你報名一起去多好!”那一刻我特別失落與后悔料皇,沒有提前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谓松,以至于錯失了這次機會。
如今践剂,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近二十年鬼譬,我以為我早就忘了,可回憶起來每個細節(jié)都是那么清楚逊脯,仍舊是滿滿的遺憾∮胖剩現(xiàn)在我也當了媽媽,除了在學習條件上盡量滿足我的孩子們外,在吃穿住行上盆赤,也盡可能實現(xiàn)他們的小愿望贾富。我絕不會說,“媽媽沒有錢牺六,咱們買不起颤枪。”
我不想我的哭窮而讓孩子遺憾一輩子淑际。
03
在家長“哭窮”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畏纲,骨子里多半是自卑的。長大后春缕,不敢享受好的東西盗胀,買東西也只挑打折的買。這樣的孩子锄贼,他的內(nèi)心極度缺少安全感票灰。
哭窮思維下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物質(zhì)欲會特別強烈宅荤,容易走極端屑迂。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大學生因為裸貸而頻繁出事導致自殺的一個原因。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窮人的思想:我們家窮冯键,但人窮志不窮惹盼;只要你好好學習,家里就是砸鍋賣鐵也供你……類似的話語翻來覆去地被家長重復無數(shù)次惫确,孩子心理壓力特別大手报。
被哭窮長大的孩子格局都不會高,因為他們不愛與人分享改化。他們怕自己的玩具被人弄壞了掩蛤,害怕自己的零食小伙伴吃完。這樣的孩子陈肛,未來走向職場又怎么會受歡迎呢揍鸟?
被哭窮教養(yǎng)長大的孩子會自卑,因為長時間處于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滿足的狀態(tài)燥爷,很容易產(chǎn)生認為自己配不上擁有那么好的東西的心態(tài)蜈亩。在與人交往中不夠自信,內(nèi)心常常有一種不安全感前翎。
04
我們不要認為哭窮就能讓孩子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稚配,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財商。
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家長從小是怎么培養(yǎng)孩子財商的:
猶太人:延遲滿足港华。猶太人財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道川,是培養(yǎng)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這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猶太人的父母讓孩子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冒萄;他們通常很節(jié)儉臊岸,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得付出尊流,懂得慈善帅戒,不光是為個人,也是為社會崖技。他們告訴孩子們不光要保護自己的財產(chǎn)逻住,同時要尊重別人的財產(chǎn),損害要賠償迎献,侵占要付出代價瞎访。
英國人:合理消費。英國的父母在孩子5歲至7歲時就教給孩子錢的概念吁恍;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扒秸。等孩子到了16歲左右,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冀瓦,至少會教會孩子使用一種以上的金融工具伴奥。
美國:要花錢,打工去咕幻。還記得《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嗎渔伯,書里的小主人公的第一桶金就是靠給鄰居打掃庭院以及做其他兼職獲得顶霞。
這些故事并不是完全虛構(gòu)肄程,而是以生活為原型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國父母有句口頭禪:“要花錢选浑,打工去蓝厌!”
鼓勵孩子打工是教會孩子處理財務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人常常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拍賣古徒,而小孩也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收入拓提。這樣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隧膘。
也許是受了中國一句老話“君子言義代态,小人言利”的影響,我們通常羞于談錢疹吃,且目前中國沒有任何學校會對孩子們進行財商教育蹦疑。要知道,而巴菲特在5歲就已經(jīng)開始做生意萨驶,11歲就學會炒股了歉摧。
我們不一定把孩子培養(yǎng)成巴菲特,但一定要讓孩子對金錢有概念。
讓孩子明白“多努力才會多得”的理念叁温,學會通過勞動賺取相應的報酬再悼,以及“權(quán)利與義務”的觀念,等孩子長大后就不會因為金錢運用不當而付出慘痛的代價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