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烤惊,我媽說,平時對“存在即合理”的理解是錯的熙侍,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存在是有原因的榄鉴,就是佛家講的因果,所以翻譯成“存在即有原因”更準確蛉抓。
我在想庆尘,理解的偏差就在于對“合理”一詞的理解。
我百度了一下巷送,黑格爾的用詞是德語vernünftig驶忌,對應英語是reasonable,確實是原因的意思笑跛「赌В可是我們平時說“合理”時,比如說“這件事情很合理”堡牡、“這不合理”抒抬、“太合理了”,這里的“合理”一詞有“合法”晤柄、“正當”的含義擦剑,這和“存在即合理”的“合理”顯然不是同一個意思。
之所以這樣翻譯芥颈,解釋說“合理”是對“合乎理性”的簡稱惠勒。可是這里的“理性”一詞也有歧義爬坑。這里的理性仍然是原因的意思纠屋。可是我們平時說“理性”時盾计,是“感性”的對應售担,是說一個人有理智、追求利益最大化署辉、不情緒化等等意思族铆。
所以說,你在談論一件事的時候哭尝,應該先搞清楚你表達的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哥攘。雖然用的是同一個詞,但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逝淹。
孔子為什么這么說耕姊?孔子曾經(jīng)在魯國做大司寇≌て希孔子發(fā)現(xiàn)國內的貴族城墻規(guī)格超過了標準茉兰,不合乎禮制,威脅到了君主的權威妥畏,于是下令拆除城墻邦邦,稱為“隳三都”事件。這件事惹惱了貴族醉蚁,他們認為孔子在破壞規(guī)則燃辖,于是合力罷黜了孔子,孔子的主張無法在魯國實行网棍,開始了周游列國黔龟。在這件事里面,孔子雖然得到了大司寇這個官名滥玷,但是孔子想象中的大司寇和實際的大司寇不是一回事氏身,所以孔子特別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強調“必也正名乎”惑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