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又要到清明節(jié)了借杰,母親離我們而去整整十三年了过吻。很多事情可以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淡忘,唯有兒時的記憶長存蔗衡,并且隨著年紀越大而越發(fā)清晰纤虽。
我從十五歲離開家,這些年一直在外绞惦,與父母親的接觸便是每年的探親假廓推,后來有了自己的房子后,父母每年也來小住翩隧,但這樣的日子沒有幾年樊展,母親就走了呻纹,所以對于母親的記憶基本集中在十五歲當(dāng)兵離家前的日子里。
記得小時候家里是真窮专缠,父母親要撫養(yǎng)我們姐弟仨人雷酪,并且送我們上學(xué),還要照顧一個常年生病涝婉,需協(xié)助生活的爺爺哥力,生活的困頓可想而之。當(dāng)然墩弯,這在四十年前的蘇北農(nóng)村不算什么吩跋,大家情況都差不多。母親便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操持著我們的一日三餐渔工。
那個時侯還是吃大鍋飯锌钮,大家每天起早貪黑地干活,從我有記憶一直到當(dāng)兵離家之前引矩,感覺母親一直處在辛苦勞作中梁丘,早上天蒙蒙亮就下地干活,謂開早工旺韭;上午下午干活自不必說氛谜,農(nóng)忙時晚上還要接著干。因為父親在另外一個公社教書区端,一周回來一次值漫,整個家庭勞作基本靠母親,加上母親為人耿直织盼,干活不會偷奸瞬严滑,所以基本與男勞動力干著一樣的重活悔政,就這樣一年到頭還要上交口糧錢晚吞,因為工分不足抵口糧。所以小時候一段時間谋国,我是很羨慕當(dāng)大隊書記生產(chǎn)隊長之類的人家槽地,覺得他們不需干活就能得到很多。
盡管每年到年底交了口糧錢能領(lǐng)回糧食芦瘾,但肯定是不夠的捌蚊。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還給村民留了一點自留地,以供家家戶戶種點蔬菜近弟,但農(nóng)民那舍得全種菜缅糟,一是全種菜也沒有多余的油來炒了吃,可以說多種無益祷愉。更重要的大家還要靠這點自留地來種點地瓜玉米黃豆之類的度過春荒呢窗宦。
一般來說赦颇,秋天糧食不緊張,但過日子不就講究細水長流嗎赴涵。所以我小時候最有記憶的一種食物便是糯米粉地瓜圓子媒怯。母親會將地瓜煮熟后去皮,乘熱將地瓜撹成泥髓窜,加上少量的糯米粉扇苞,搓成一個個小圓子,在油鍋里煎炒好寄纵,灑上一點點白糖鳖敷,那個美味是我至今沒忘,到現(xiàn)在我還做給朋友們嘗呢程拭。到了中秋節(jié)定踱,母親會發(fā)面餅,做我們當(dāng)?shù)氐囊环N食物——漲燒餅哺壶。母親平時性子急屋吨,但做這種食物時特別耐心蜒谤,發(fā)面時間要掌握好山宾,發(fā)不到不行,發(fā)過了也不行鳍徽;在鐵鍋中需將一塊三到四斤的面餅用文火烤至外皮香脆资锰,內(nèi)里膨松綿軟可是要好工夫呢。那怕是以后生活條件好了阶祭,我們?nèi)匀幌矚g吃母親做的漲燒餅绷杜,只是物質(zhì)生活改善后,想吃母親隨時可以做了濒募。
總之鞭盟,母親當(dāng)時發(fā)揮了一個農(nóng)村婦女所能想到的一切辦法,極力創(chuàng)造讓我們吃飽的條件瑰剃,如在小河邊種粥豆齿诉,燒粥時代替一部分大米。冬天將粗糧磨細摻上面粉蒸熟后切片曬干以度春荒晌姚。母親的這種生活小智慧潛移默化的滲入了我的日常生活粤剧,在崇尚健康飲食,粗糧細做的今天挥唠,我仍然在借鑒她的一些做法抵恋。
不知母親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不好,只愿她在那個世界里少受苦宝磨,一直有充足的食物弧关,不必為一日三餐絞盡腦汁盅安。也愿她天堂有靈,看到我們?nèi)缃裆畎部刀吲d梯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