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我40周歲的生日蘸泻,人生開始步入真正的中年了琉苇,孔子說,三十而立蟋恬,四十不惑翁潘,五十知天命。年齡到了不惑之年歼争,但是還是被很多東西困惑著。但是那些困惑我的東西渗勘,慢慢就會困不住我沐绒,因為我要學習王陽明的武功秘籍“心學”。
王陽明的心學是分成兩條路徑旺坠,第一條路徑是“向外求”乔遮。什么意思呢?首先把書讀好取刃,按照別人告訴我們的那一套“仁義禮智信”蹋肮,讀好圣賢書,用君子和圣賢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璧疗,知錯就改坯辩,那積累到一定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像圣賢那樣崩侠∑崮В“向外求”的過程就是像手拿一把雕刻刀不斷地雕刻自己,最后達成那個人格目標却音。
第二條路徑是“向內(nèi)求”改抡。 王陽明就是這么想的,孔子是圣賢系瓢,我不是嗎阿纤?我本來也是圣賢,只是我的心靈被各種烏七八糟的東西給污染了夷陋,用佛家的話說叫“貪嗔癡慢疑”欠拾。內(nèi)求就是跟自個兒的心靈較勁,把身上的污染物給剝離開來肌稻,我此心就大放光明清蚀,我也可以做圣賢了。
王陽明最終在龍場悟道最后悟出了這八個大字---“此心俱足爹谭,不假外求”枷邪。就是所有關于圣賢和君子的標準,我心里全有了,我不需要到外面去尋找东揣,這就是著名的王陽明時刻践惑。
王陽明最有名的四個字就是“知行合一”, 什么是知嘶卧,什么是行尔觉,知就是認知,行就是行動芥吟,但是你的認知從哪里來侦铜,只有從行動中獲取,行動中獲取了認知钟鸵,才能指導你接下來該怎么做钉稍,但是知和行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就是選擇棺耍,我們每天大大小小都要做幾十個選擇贡未,從早上選擇幾點起床,今天一天做什么蒙袍,這些小的選擇俊卤,到我跟什么樣的人交朋友,我在哪里工作害幅,我要不要買房買車等等大的選擇消恍,小的選擇95%都是習慣的結果,習慣是性格養(yǎng)成的矫限,性格是早期家庭中形成的哺哼。
面對那么多選擇,我們不知道答案叼风,所以只能向內(nèi)求取董,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我到底要選擇哪一條路无宿。你去問別人茵汰,是得不到答案的,或者得到很多答案孽鸡。正如莎士比亞所說蹂午,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問別人得到1000個答案彬碱,最后還是不知道哪個答案是自己的豆胸。
一切向內(nèi)求,回到自己的內(nèi)心巷疼,問問自己晚胡,我到底想干什么。如果40歲以后學會一切向內(nèi)求,我相信人生的困惑會越來越少估盘,人也可以活得逍遙自在一些瓷患。
40歲以后,孩子慢慢長大遣妥,很快就不需要天天黏著我擅编,我又重獲自由,我打算寫一本兒童小說箫踩,我才不想把自己的心也包裹上歲月的風吹雨打爱态,我依然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tài),最近在網(wǎng)上喜歡上一個網(wǎng)友班套,只是因為喜歡肢藐,就每天死皮賴臉的纏著人家交朋友,人家不搭理我吱韭,我也無所謂啦。
我居然把自己的糗事說給生活中的一個朋友聽鱼的,對方馬上警告我理盆,你已經(jīng)是中年人了,怎么還有一顆少女的心按战住猿规!我說就是啊,否則我哪來那么多激情學習那些高深莫測的計算機代碼和知識宙橱,哪還能有心情挑戰(zhàn)自己去寫一本書姨俩,哪還能每天對知識有那么大的求知欲望,這都跟我有一顆永葆青春的心靈有關吧师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