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后有兩位朋友在簡書內(nèi)發(fā)了兩篇文章,一篇為“你為什么會讀不懂《周易》”门坷,一篇為“為什么讀不懂易經(jīng)”宣鄙,我都已仔細地拜讀。雖然我不讀《周易》默蚌,但是我仍然要針對這個話題說一下我的見解冻晤,我的題目就是“我為什么不讀《周易》”。
古時候的大儒绸吸,或者各家各派得道之人物鼻弧,往往在人生的最后階段才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周易》,其最后一部著作往往就是為《周易》所作的注釋惯裕。這說明了兩點:一是各家各派雖殊途但卻同歸温数,對自家學說的研究達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轉(zhuǎn)而研究周易;二是古人深知《周易》之博大精深蜻势,學問積累不到一定程度則不讀《周易》撑刺,讀也讀不懂。
我曾經(jīng)推測握玛,《周易》是百家學說的基礎够傍,諸子百家任何一門學說都是通過研究《周易》而得來的甫菠,而我們所知道的,其中對《周易》研究最為深刻的是老子和孔子冕屯。也只能這么推測寂诱,或許古代另有圣賢對《周易》的研究高于老子和孔子,但是安聘,經(jīng)“焚書坑儒”以及“罷黜百家”的浩劫痰洒,這些圣賢學說早已不傳于世。后世儒道各家以及百家各派相繼者浴韭,在深刻研究了自家學說之后丘喻,發(fā)現(xiàn)對于很多問題,尚不能用現(xiàn)有學問體系完善地將其解開念颈,欲窮其理泉粉,則不得不轉(zhuǎn)而研究百家本源——《周易》。西方的很多科學家榴芳,在其學術(shù)研究的最后階段嗡靡,或者在其窮盡學問也不能少有存進的時候,往往開始研究“玄學”窟感,也是這個道理讨彼。
前人有很多關于《周易》的注釋,當然存世的只是一少部分肌括,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点骑,冰山一角,我認為谍夭,年代越久遠的《周易》注釋和研究黑滴,越有價值,其研究成果則越趨于真理紧索。因為任何一部著作袁辈,在其傳承過程中均會不同程度地遭到損毀,甚至是失傳珠漂,古人在抄書過程中晚缩,錯字漏字甚至漏句都有可能,況且古漢語的表意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發(fā)生變化媳危,所以荞彼,作為古人研究的基礎,越是離成書年代近的《周易》版本待笑,與原著的相似度就越大鸣皂,同理,其研究結(jié)果和注釋越趨于準確。
我們知道有一本書叫做《黃帝內(nèi)經(jīng)》寞缝,這部書分為《素問》和《靈樞》兩篇癌压,根據(jù)學界推理,這部書成書年代為東漢末期荆陆,可是到了宋朝時滩届,《靈樞》便已經(jīng)失傳。后來是在一個人的私人藏書里發(fā)現(xiàn)了《靈樞》八卷被啼,于是趕緊輯出來帜消,即便是這樣,存世的《靈樞》八卷也是錯誤百出趟据,時人不得不將其從新整理后付梓出版券犁。到了明代,《靈樞》又一次失傳汹碱,后來在朝鮮王國的官庫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宋刻本,于是當時的文人又趕緊輯出來荞估,再次整理后才有了現(xiàn)在的《黃帝內(nèi)經(jīng)》咳促。而如今存世的這部《黃帝內(nèi)經(jīng)》,與原始著作不能說大相徑庭勘伺,但至少是有很多不同的跪腹。根據(jù)漢唐書籍記載,《靈樞》原為九卷飞醉,可是宋人發(fā)現(xiàn)的《靈樞》只有八卷冲茸,當時的整理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又續(xù)了一卷缅帘,所以現(xiàn)在的《靈樞》雖稱九卷轴术,則與原始著作之九卷依然有所區(qū)別。
之所以在此扒《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淵源钦无,只是為了告訴大家逗栽,存世的古書,其內(nèi)容與成書之時的內(nèi)容是存在差異的失暂。那么我們據(jù)以研究的《周易》彼宠,其內(nèi)容與原始著作也一定存在差異之處,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不是如何研究《周易》弟塞,而是如何對其內(nèi)容進行鑒別凭峡,進行去偽存真,只有將所有內(nèi)容還復至原貌决记,才能研究得出真實結(jié)果摧冀。所以,我才說,年代越久遠的《周易》注釋和研究按价,越有價值惭适,其研究成果則越趨于真理。
有些古漢語的表意楼镐,在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長河的流逝后癞志,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意思,比如“小姐”這個詞框产,僅僅不到百年時間凄杯,意思依然大變,再比如“墳”字秉宿,古意是指用土堆積起來的高地戒突,現(xiàn)在專指墳墓,如“江”描睦,古意專指長江膊存,如“走”,古意是指跑的意思忱叭。如此等等隔崎,不可贅述。
《論語》中有這么一句:攻乎異端韵丑,斯害也已爵卒。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攻撵彻,是攻城之攻钓株。已,止也陌僵≈岷希孔子之意,蓋謂攻去異端拾弃,則邪說之害止值桩,而正道可行也『来唬”另一種是“攻奔坟,術(shù)業(yè)有專攻之攻,意為專攻于異端搭盾,為害也甚咳秉。”
那么這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鸯隅,你們以為那種是正確的澜建?是不是覺得第一種解釋更為貼合我們的認知向挖?
我來告訴大家,第一種是朱元璋的解釋炕舵,而第二種是朱熹的注釋何之。那么大家以為誰的理解與《論語》原意更為貼切呢?根據(jù)我提出的原理:對于古書咽筋,年代越久遠的研究注釋越趨于真理溶推。所以我認為朱熹的解釋更為合理,雖然朱元璋的理解更符合我們的三觀
我們讀古文時有兩大難題奸攻,一是斷句蒜危,一是鑒別通假及錯字。有一次睹耐,我讀到一篇清宮謄抄檔案的影印件辐赞,遇到了一句話很難理解。這篇文章是關于一件兇殺案的結(jié)案文書硝训,著作時間是清末响委,其中有這么一句:不能禁約為匪之犯父兄照例提責。清末時實行保甲連坐制窖梁,一人犯法父兄受刑晃酒。最初我將這句斷為:不能禁約為匪之犯,父兄照例提責窄绒。可怎么看都覺得不通順,于是我試著將“犯”字和“之”字調(diào)換了一下順序崔兴,則本句即斷為:不能禁約為匪彰导,犯之父兄照例提責。如此觀之敲茄,則豁然通順位谋。蓋因古人抄寫,經(jīng)常錯字堰燎、漏字掏父,以至調(diào)換文字順序則更為平常。
請大家看這句話:研表究明秆剪,漢字的序順并不定一能影閱響讀赊淑,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后,才發(fā)這現(xiàn)里的字全是都亂的仅讽。
是不是很神奇陶缺?雖然這句話中的字打亂了順序,但是卻并不影響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洁灵。蓋因在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的語境中饱岸,不用仔細觀看就能判斷出一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我們并沒有字斟句酌地去讀這句話,只是搭眼看了個大概苫费。而古人有古人的語言環(huán)境汤锨,在他們那個年代,也只需搭眼一看既能理解當時句子的意思百框,而經(jīng)過代代相傳代代變化闲礼,在古人看來只是搭眼既能理解的文字,我們讀起來卻好必須字斟句酌琅翻。當然位仁,古人也未必能夠順利地讀懂現(xiàn)代語言。
一篇文章一本書方椎,你抄我抄大家抄聂抢,鑒于書寫習慣或為了省力氣,又或者原著字跡模糊看不清楚等原因棠众,往往抄的人不能完全照抄被炒者的言語句子琳疏,這就使得書籍在傳抄過程中變了樣子。所以闸拿,宋人在私家藏書中發(fā)現(xiàn)的《靈樞》會錯誤百出空盼。除了官輯,古人抄書的目的大多在于自己拿來學習而非傳至于后人新荤,所以又有一些人揽趾,在抄書時為了省力氣,往往舍棄一些自己已經(jīng)熟知的內(nèi)容苛骨,又或者抄書人覺得有些內(nèi)容不靠譜所以私自舍去篱瞎,或許這就是《靈樞》九卷只傳八卷的原因。
因此痒芝,說“你為什么讀不懂《周易》”俐筋,又或者說“為什么讀不懂《周易》”就比較好理解了。古今漢字有別严衬,傳抄之中又有錯澄者,以當代學問強自去理解傳世而來又不乏錯誤之處的《周易》,想讀懂请琳,實在太難粱挡。
在此我用“太難”二字,說明《周易》不是完全不能讀懂的单起。那么想要去讀懂這部著作抱怔,就要同古人一樣,首先把百家學說其中的一到兩家研究透嘀倒,盡窮其理屈留,直到從這些學說中已經(jīng)不能吸收到有用的學問后局冰,并且發(fā)現(xiàn)諸多以本身學問不能自圓其說的問題時,那么恭喜你灌危,你可以去讀《周易》了康二。
當代人,不通經(jīng)勇蝙、史沫勿、子、集味混,不讀《老莊》产雹、《道德》,而妄想把《周易》讀懂翁锡,豈不是沒學會走路反而去學跑蔓挖,不建筑基礎反而去建大廈嗎?在“你為什么讀不懂《周易》”這篇文章下面馆衔,我跟了帖瘟判,正想告訴作者這個道理,我說真的角溃,靠百度百科研究《周易》拷获,真的行不通。
“心技一體”這位朋友將古往今來的《周易》研究分作數(shù)派减细,有看不懂的匆瓜,有看懂的∥打颍看不懂的我們不能說他錯陕壹,而看懂的也不能說他對。古人研究《周易》树埠,也是發(fā)乎自身所學,所以在解釋《周易》時便從自己所深刻掌握的領域入手嘶伟,并且其研究成果也大多都在自己的認知領域范圍以內(nèi)怎憋。這更證明了《周易》的博大精深。
“心技一體”這位朋友列了一個能看懂的研究書單九昧,我們來看這些書的作者們绊袋。
王弼,魏晉名士铸鹰,家有藏書萬卷癌别,精研《老莊》;孔穎達蹋笼,孔子嫡孫展姐,作《五經(jīng)正義》躁垛,世之大儒;程頤圾笨,程朱理學的創(chuàng)始者教馆,世之大儒。為何他們的注釋能看懂擂达?因為這三人不是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土铺,就是老子學說的精研者,而儒家和道家兩派板鬓,正是傳之于后世并且當代人視之為基礎的學說悲敷,不管你學的什么專業(yè),這兩派都是底子俭令,正因為我們具備道家儒家的基礎和底子后德,與道學儒學乃是一脈相承,所以我們才能看懂他們有關《周易》的研究唤蔗。
高亨探遵,當代古文字專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屑斯瘢勘考據(jù)專家箱季;黃壽祺,當代國學大師棍掐,師從曾國藩再傳弟子尚節(jié)之藏雏;劉大鈞,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作煌,易學專家掘殴;金景芳,歷史學家粟誓、文獻學家奏寨、易學大師、國學大師鹰服;呂紹綱病瞳,著名易學家,吉林大學古籍研史所教授悲酷。以上當代易學大師套菜,不是古文字、古籍研究專家设易,就是國學大師逗柴,是否也能從側(cè)面證明了本文上半部分的分析呢?
鑒于本人學識淺薄顿肺,觀點偏頗之處還請讀者海涵戏溺。
推薦閱讀本人小說:《前生債》第一部 墓碑前的玫瑰花
推薦閱讀本人系列研究文章:巨野教案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