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開后世“家訓”先河的“百代家訓之祖”拂封,《顏氏家訓》在個人修養(yǎng)箕母、道德倫理等方面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和修身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呜达。
《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是一位身處亂世的儒家學者诽表,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猎塞,多次遭遇殺身之禍,三次成為亡國之人万牺。在如此動亂時勢的逼迫之下罗珍,顏之推卻能保全自己洽腺,并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脚粟,可以說是因為無數(shù)血與火的教訓積累的經(jīng)驗才得以讓他如此清醒备绽。于是顏之推看重這份珍貴的經(jīng)驗遥缕,并以之為基礎創(chuàng)下了自己智慧的結晶——《顏氏家訓》,用以整頓自家門風款违,警醒兒孫后輩藕坯。
全書共分六卷十八篇团南,書中所講的內(nèi)容大致分為: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炼彪、如何維持門風吐根、告誡子孫求真務實等。
第一卷主要側重在教子與治家兩個方面辐马。作者從自身經(jīng)歷談起拷橘,說到自己幼時與平庸之人相交而受到影響熏染,直到后來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些難以徹底改掉的不良習慣喜爷,導致自己經(jīng)常會有口是心非冗疮,理智與情感相矛盾的情況發(fā)生,于是作者認識到教育和習慣的重要性檩帐。作者認為术幔,父母應在孩子已經(jīng)知道辨識大人的臉色的時候就開始及時地加以教誨,使他早早地明白什么事情該做湃密,什么事情不該做诅挑,在孩子放縱自由之前通過教育使之明白事理。父母也應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泛源,不在該斥責時反而含糊帶過甚至贊揚獎勵拔妥,“有慈而無威”在最終只會導致孩子對父母沒有敬畏之心,嬌慣放縱俩由《镜眨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若等到孩子驕橫傲慢的習氣養(yǎng)成后兜畸,就會再難以更改努释,最終成為一個道德敗壞之人。
良藥苦口利于病咬摇,好的父母之所以對子女嚴加訓導伐蒂,就是為了子女能在將來避免釀出大錯。作者在《顏氏家訓》一書中善用古人事例寓言道理肛鹏,比如在此處作者就用到王大司馬的母親魏老夫人的例子來說明王大司馬之所以能成就功業(yè)逸邦,就是因為有老夫人嚴格的訓導;同時在扰,作者以梁元帝時候一位學士被溺愛過度導致最終被“抽腸釁鼓”的故事作為反例來說明父母的溺愛對孩子的害處之深缕减。為人父母,沒有誰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芒珠、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苦難的桥狡,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教導應該是以理性為指引的,對孩子愛的教導倘若沒有智慧和理性的引導皱卓,往往反而會走向反面的效果裹芝。就像共叔段,他的死其實是他母親造成的——母親偏寵他娜汁,本是想以自己的愛厚待他嫂易,但卻反而因此害了他。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切都給孩子掐禁,犧牲一切怜械,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穆桂」”對孩子的愛要控制在理性范圍之內(nèi),只有適當?shù)膼巯硗辏拍茏尯⒆咏】档爻砷L灼芭。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良好家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對于治家者來說般又,治家彼绷,是修身的外延。治家和治國是一樣的道理茴迁,必須要控制好一個“度”寄悯。比如,節(jié)儉和施舍之間就有一個度堕义,節(jié)儉猜旬,是指合乎禮數(shù)和儉省節(jié)約;吝嗇,是指面對窮困急難也不救濟洒擦,如果能控制好這二者之間的度椿争,“能施而不奢,檢而不吝”熟嫩,就是最佳狀態(tài)秦踪。賞罰也要有度,一旦失度掸茅,禍患叢生椅邓。如果治家太過嚴苛,家庭成員都會無法忍受昧狮,從而恩義斷絕景馁,即使出現(xiàn)被家庭成員刺殺的事件也不足為奇;如果治家太過寬松陵且,毫無法度裁僧,又會導致家財敗盡,家庭成員無法無天慕购,家中生活混亂不堪。只有衡量把握好治家的“度”茬底,才能出現(xiàn)家庭成員互相友愛的局面沪悲,形成和睦的家風。
卷二以后的家訓中阱表,作者以修身為主要內(nèi)容殿如,從自身的經(jīng)驗出發(fā)就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蓬生麻中最爬,不勞翰墨”涉馁,君子的言談舉止都是遵守禮儀規(guī)范的,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君子與眾不同的風度節(jié)操爱致。顏之推生長在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烤送,因此他為了難以看到這些禮儀規(guī)范的子孫后代著想,記錄下了以下具有中國傳統(tǒng)風度的行為規(guī)范糠悯。
什么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帮坚,避諱也是。避諱的本意是讓人更好地紀念先人互艾,不忘根本试和,進而修身立德,若避諱太過僵化纫普,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人的正常生活阅悍,甚至使人心生郁悶從而逆反,反而失去了避諱的本意。和人嬉笑言談間也應注意適度节视,以防失言反招人厭惡晦墙,適當?shù)耐嫘梢岳伺c人之間的距離,增添生活趣味肴茄,但玩笑一旦過分了晌畅,就會失了對對方的尊重,只會招人厭惡寡痰。
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抗楔。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拦坠,與善人相處连躏,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會變得芬芳起來贞滨;而與惡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一樣入热,時間一長自己也就變得腥臭起來。尤其是年輕人晓铆,他們的精神性情尚未定型勺良,與一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骄噪,一言一行尚困,一舉一動,即使沒有存心去學習链蕊,也會自然而然地和他相似事甜。而圣賢之人,都是信念堅定滔韵,外在環(huán)境無法左右之人逻谦,珍惜有緣遇到的賢人并主動多與他相交,這樣久而久之自身的言行素養(yǎng)也會受賢人的影響而有所提升陪蜻。
學習邦马,是一輩子的事。人生最寶貴的就是學習圣賢之道的少年時光囱皿,從小就學習的人勇婴,就好像日出時的陽光,熱烈而無邪嘱腥,但到了老年才學習的人耕渴,就像拿著蠟燭在夜間行走的人,雖然燭光微弱齿兔,但也好過閉著眼睛什么都看不到的人橱脸。所以人要不斷地學習础米,從而充實自己,彌補自身的不足添诉,修身立行屁桑。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人栏赴,在哪里都可以站穩(wěn)腳跟蘑斧,而容易學習又可貴的本事,莫過于讀書须眷。光陰如流水竖瘾,我們應在有限的時間中去廣泛地閱讀,增長自己的見識花颗,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捕传,德行兼?zhèn)洌玫拿暡艜嵵撩麣w扩劝。
“死者庸论,人之常分,不可免也”,作者在家訓最后的《終制篇》中這樣寫道棒呛。人在世上匆匆?guī)资昴羰荆罱K不過會如浮云般消散在世間。朽骨埋沒于泥土条霜,只有終身修業(yè)才能讓不朽的靈魂立于世間催什。顏之推本人雖然早已隨歷史的長河一起奔流而去,但他的教育智慧卻永存世間宰睡,為后世立身處世提供了重要的借鑒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