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視覺化特別的火前标,火到什么程度呢品抽?大大小小的活動都要專門視覺化記錄,搞完活動看著滿滿一墻的視覺化作品覺得很滿足茧泪。在思維導圖盛行的前兩年還有一句話叫“一圖勝千言”蜓氨,啰里吧嗦寫了或者說了幾千字,不如一幅圖來的準確队伟、清晰穴吹。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圖像變得風行之前嗜侮,那時候沒有照相機港令,沒有電視沒有網(wǎng)絡啥容,人們記錄和傳遞信息基本上都是靠文字∏昱看到文字的時候咪惠,大腦是有想象的空間的。舉個例子淋淀,現(xiàn)在很多流行的小說或者網(wǎng)文會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遥昧,很多書迷都會抨擊,說演員侮辱了那本書朵纷,或者編劇侮辱了那本書渠鸽,為什么呢?當人們看書中描述的場景柴罐、人物、事件憨奸,都會有很大的空間革屠,那時候應該發(fā)生了什么?主角是什么樣的排宰?物品怎么擺放的等等似芝,可是看到電視或者電影的時候這些內(nèi)容全都具象化了,再以一秒鐘多少楨的速度播放的時候板甘,你的大腦根本來不及想象党瓮。然后你會覺得:哦,是這樣的盐类,哦寞奸,是那樣的。
電視和網(wǎng)絡中的各種信息很少前因后果的解釋清楚在跳,今天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枪萄,有什么樣的結果,由于缺乏思考猫妙,觀眾或者網(wǎng)民一通評論瓷翻,幾天以后發(fā)現(xiàn)事情發(fā)生了反轉。這樣的事每年都有無數(shù)次割坠,然后反轉之后呢齐帚?并沒有太多人關注,因為又有新的事情發(fā)生了彼哼。
記得早幾年对妄,為了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要讓孩子少看動畫片視頻之類的,多讀書沪羔,我想也是因為如此饥伊。我還有個疑問象浑,讀圖畫書較多的孩子是否對文字書接受過程會比較困難?畢竟文字不如圖片好看琅豆。
說到孩子愉豺,我記得有本書叫《童年的消逝》中說到,童年之所以被叫做童年茫因,是和成人有區(qū)別的階段蚪拦。人們經(jīng)過童年的成長逐漸接受成年人的世界,最后慢慢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冻押。在沒有這些電視驰贷、網(wǎng)絡之類媒介的時候,童年和成年很容易區(qū)分開來洛巢,因為大家都閱讀文字括袒,孩子們必須通過學習文字,學會閱讀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事情稿茉。但電視和網(wǎng)絡的發(fā)展就破壞了這一現(xiàn)象锹锰。信息的泛濫不斷的沖擊童年對成年世界的印象,最終導致孩子早熟漓库、犯罪年齡降低等等恃慧。
這幾天聽聞某位演員呼吁建立電影分級制度,我是舉雙手贊成的渺蒿。不僅僅是電影應該分級痢士,連娛樂節(jié)目、電視劇都應該分級茂装。我想給孩子們的童年足夠的保護怠蹂,在他們心智不斷成熟之后再接受這些信息才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