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的我們對試卷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我還記得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數(shù)學試卷突然新增了“應用題”題型意述,還硬性規(guī)定了要在正式解答前先寫上一個“答:”侮措。這類題的難度都不低,有的時候答不出來就變成只剩下一個“答:”孤零零的杵在那蟹倾,很是凄涼。
后來的試卷題型五花八門猖闪,經(jīng)典的有填空題鲜棠、連線題、畫圖題培慌、判斷題豁陆、選擇題、解答題检柬,英語科目還獨創(chuàng)了完形填空献联、短文改錯等專用題型竖配,更別提花樣百出試題內(nèi)容了何址。但畢竟我們都已身經(jīng)百戰(zhàn),無論什么樣的題都早已見怪不怪进胯,游刃有余了用爪。
記起高中時的數(shù)學高考模擬試卷特別的難,一開始我經(jīng)常辛辛苦苦解決完前面十道選擇題后才發(fā)現(xiàn)考試時間快沒了最終只得匆匆交卷胁镐,分數(shù)一直很低偎血。經(jīng)過分析后發(fā)現(xiàn)原來罪魁禍首是第十道選擇題,它的難度約等于倒數(shù)第二道大題的水平盯漂,我每次都會被這道題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颇玷。
于是我做了策略調(diào)整,每當做到第十道選擇題的時候就限定自己最多只能花五分鐘時間解答此題就缆,超過時間做不出來立即放棄進入難度較低的第一道大題帖渠。當把卷面所有的簡單和中等難度的題解決掉后,再回過頭來用一些所謂前人總結(jié)的經(jīng)驗——諸如“三長一短選最短竭宰,三短一長選最長空郊,長短不一要選B份招,參差不齊就選D”此類的,搞定難度較高的選擇題狞甚,最終大題則一般都會選擇放棄锁摔。
因為對時間進行了有效分配,加上自帶縝密思維和些許運氣哼审,我的得分可以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谐腰。
多年后回顧這段經(jīng)歷,一開始我是在用解答題的思維做選擇題棺蛛。這是一種“實誠 ”的做法怔蚌,但在時間不怎么充裕的考場上,這明顯算不上好策略旁赊。后來通過對題型的分析判斷和難度評估桦踊,用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來保證“會做的題必不會做錯”,再用較少的時間對耗時較多的題目盡可能的搶奪得分點终畅,說白了就是“蒙”籍胯。
這種策略能使資質(zhì)中等的考生也能達到分數(shù)最大化的效果。不過由于并不具備真正的硬實力离福,很容易就觸及分數(shù)的天花板杖狼,始終無法再上一個層次。盡管如此妖爷,我仍然一度還洋洋自得自己是個“考試能手”蝶涩,沉浸在膨脹的自我中。
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如果一直這么做倒也沒什么不良的效果絮识,可是如果把眼界放大來看绿聘,把整個人生看作一張試卷,那么我還能通過這種“取巧”的方式取得滿意的分數(shù)嗎次舌?
人生考場中有這樣兩類考生熄攘。
一類是解答題高手。這類考生擅長解決問題彼念,只要問題擺在面前挪圾,就會不假思索地起干勁埋頭解題,不解出來不罷休逐沙。
另一類是選擇題高手哲思。他們不會輕易做選擇,在動手前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分析吩案、評估考題和選項棚赔,繼而借助工具和經(jīng)驗做出最終決斷。
人生考場不是普通考場,我們所遇到的每一道題并非都是經(jīng)由權(quán)威專家千挑萬選出來的“好題”忆嗜,也就是說在解題前先判斷這道題是否值得傾注大量時間精力去做非常重要己儒。
人生這張試卷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數(shù),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做選擇題捆毫。
解答題高手在重大的抉擇路口前闪湾,不愿傾注時間精力做分析,含糊一下就隨便做了選擇绩卤。運氣好的蒙對了途样,一路干下去,成為了成功的匠人濒憋。運氣稍差的何暇,即便再怎么充滿干勁努力工作,最終迎來的可能是無數(shù)次的失敗打擊凛驮。其實對于這類考生來說裆站,在一生這個較大的時間跨度上,是值得花時間為每一次的人生重大抉擇做完整的分析與評估的黔夭,如此這樣大抵上這份試卷得分也不至于會太低宏胯。
但光是會選擇而不擅長解答也多半徒勞無功。選擇題高手明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本姥,但卻因執(zhí)行能力不足肩袍,依舊每每不得享受成功的果實。他們需要磨練技能婚惫,需要更多的積攢經(jīng)驗氛赐,方能成就不凡人生。
然而現(xiàn)實是先舷,大多數(shù)解答題高手都無法成為選擇題高手艰管,反之亦是。所以最佳策略應該是先花時間剖析自我密浑,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類考生蛙婴,然后找到那個互補的人組成團隊粗井,這樣就成為了一個堅實的整體尔破。
這樣的組合既擅長做選擇,做出選擇后還能高質(zhì)量的執(zhí)行下去浇衬,這便是成功團隊的秘訣懒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