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xué)金開誠先生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烘绽,清高曾是個褒義詞淋昭,清高的人一般說來是受到敬重的。清高的 \'清\'安接,意思比較明白翔忽,無非是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盏檐、歪的呀打、見不得人的勾當(dāng)。至于\'高\'的含義糯笙,則似乎不同于高風(fēng)亮節(jié)、德高望重之高撩银,而是總要帶上一點孤獨乃至孤僻的意味给涕,或者可以解釋為孤高。因此,清高的名聲首先總是落到遺世寂居的隱士頭上够庙。
傳說中第一個清高之人恭应,恐怕要數(shù)許由了。據(jù)說唐堯要把天下禪讓給他耘眨,他認(rèn)為這話污染了耳朵昼榛,因而跑到潁水邊上去洗耳。此事不知真假剔难,但在古代卻傳為美談胆屿。這美談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相當(dāng)混亂的價值取向。唐堯是人人稱頌的圣君偶宫,圣君是因為給天下人辦了好事所以受到稱頌非迹;然而他所選的接班人卻不愿為天下人辦事,不愿辦事卻同樣受到稱贊纯趋,真不知是什么道理憎兽。
道理雖然說不清,但關(guān)于許由的美談卻事實上給清高規(guī)定了一個模式吵冒,即凡是顯貴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纯命;后來顯貴又?jǐn)U大為富貴,即清高是與富貴無緣的痹栖。例如諸葛亮亿汞,當(dāng)他\'高臥隆中\(zhòng)'之時,是可以稱為清高的结耀;后來輔佐劉備留夜,成為蜀漢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图甜,近乎完人碍粥,卻無人說他清高。汲黯黑毅、蘇武嚼摩、魏徵、顏真卿矿瘦、史可法等枕面,都以高風(fēng)亮節(jié)著稱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評為清高缚去。當(dāng)然潮秘,歷史上對這些人的評價之高是遠(yuǎn)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在歷史上被稱為清高的人中易结,陶淵明大約要算突出的了枕荞。他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這句話現(xiàn)在有新解柜候,姑置勿論),辭去彭澤令躏精,歸隱田園渣刷,以\'力耕\'謀取\'衣食\'。這種情況與富貴絕無因緣矗烛,在古人心目中乃成為純正的清高辅柴。
不過,從陶淵明這個清高模式來看瞭吃,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固然決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實\'碌嘀;但如果在\'實\'之外還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還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虱而。陶淵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筏餐,還能寫一手好詩,用來言志抒情牡拇,因而實至名歸魁瞪,成為清高的典型。其后惠呼,像林和靖导俘、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藝專長剔蹋,才成為著名的清高之人旅薄。例如林和靖\'梅妻鶴子\',隱居杭州?孤山泣崩,固然很清高少梁;但也要寫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樣的詠梅絕唱矫付,才能成為名人凯沪。倪云林隱居無錫惠山,為人有點怪癖买优,但他的畫脫盡煙火氣妨马,確有獨特風(fēng)格,所以連怪癖也一同被傳誦了杀赢。當(dāng)然烘跺,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無名而終于有名脂崔,其原因大概一則因為歷史需要樹立清高的樣板滤淳,而這類樣板又只能通過才藝成果的傳揚來樹立;假如無所表現(xiàn)砌左,也就無從傳揚了娇钱。二則因為有才藝本可做官伤柄,而他們竟然不做,這才證明是真正的清高文搂。至于那才藝是否適合做宮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秤朗。在他們心目中煤蹭,好像認(rèn)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清高是褒義詞取视,但也不算很高的評價硝皂,然而古人評定清高卻又是相當(dāng)嚴(yán)格的;說嚴(yán)格卻又沒有明確的標(biāo)準(zhǔn)作谭,因而相當(dāng)模糊稽物。這種情況結(jié)合實例來看比較清楚。例如李白折欠,只做過短短一段宮廷詩人贝或,還敢公然聲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锐秦,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咪奖;然而他卻終于未成公認(rèn)的清高樣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時用世之心過于急切酱床,又極為自負(fù)羊赵,比較缺乏恬退風(fēng)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聲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扇谣,我輩豈是蓬蒿人\'昧捷;沒了官做則又傲然聲稱\'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jīng)為近臣\'罐寨,\'昔在長安醉花柳靡挥,五侯七貴共杯酒\',諸如此類的話衩茸,就很難和清高掛鉤了芹血。不過,李白是偉大的詩人楞慈,他的詩不但形象思維功夫好幔烛,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囊蓝。因此饿悬,沒成為公認(rèn)的清高樣板,對他來說也算不了什么聚霜。這個實例只是說明古人評定清高的樣板是相當(dāng)嚴(yán)格的狡恬。
另一個實例則說明清高的模糊性珠叔,那就是孟浩然。他本來也是想做官的弟劲,試看《臨洞庭上張丞相》一詩祷安,他在寫了?\'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這樣雄勁的名句后兔乞,接著就說\'欲濟無舟楫汇鞭,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庸追,徒有羨魚情\'霍骄,求援用世之心極為明顯。后來做不成官淡溯,還不無牢騷读整,所以說出\'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咱娶,\'當(dāng)路誰相假米间,知音世所稀\'之類的話。但孟浩然一生既未做官豺总,而且《唐書·孟浩然傳》還記述采訪使韓朝宗曾約他同赴京師车伞,欲薦于朝廷;可是孟浩然卻因與故人喝酒喝得高興喻喳,竟至失約另玖,還說\'業(yè)已飲,何恤他表伦!\'可見他對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谦去。特別是歸隱之后,在寂寞心情中蹦哼,也多有恬淡之意鳄哭。這樣看來,孟浩然是理應(yīng)成為一個清高樣板的纲熏;而且有人也的確這樣認(rèn)為妆丘,試看李白的《贈孟浩然》一詩:\'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局劲。紅顏棄軒冕勺拣,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鱼填,迷花不事君药有。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醉月\'句用《魏志·徐邈傳》典愤惰,暗指孟浩然因劇飲違韓朝宗之約事苇经。)可見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清高是極為突出的宦言;然而孟浩然在歷史上卻仍然不是公認(rèn)的清高樣板扇单。由此可見,對清高的評論是既嚴(yán)格蜡励,又模糊的令花。
在當(dāng)代,清高曾經(jīng)長期受批判凉倚,但由于它畢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概念和價值觀念,在人們心中影響很深嫂沉,因此雖然批了稽寒,卻仍然沒使許多人的觀念真正轉(zhuǎn)變;也就是說清高的價值在人們心中實際上并未降低趟章。至于現(xiàn)在杏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機制逐步建立的過程中,種種價值觀念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蚓土。而從抽象的道理上說宏侍,清高與市場經(jīng)濟幾乎是絕不相容的;但實際情況卻使人感覺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內(nèi)涵蜀漆,其價值趨向不僅未見疲軟谅河,反有堅挺之勢,這似乎又一次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補思想的奧妙确丢。在市場經(jīng)濟中绷耍,有的人并不能發(fā)財致富,那么保留一點清高的氣度鲜侥,也不失為一種精神安慰褂始,至少能減輕一點心理失衡。就是對發(fā)財致富乃至既富且貴的人來說描函,倘若能夠講一點清崎苗,講一點高,對人對己也是沒有壞處的舀寓。也許胆数,這就是許多人不愿徹底揚棄清高這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獨特概念,并繼續(xù)有意無意地維護其價值的原因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