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號解滓,紐約大學的泰勒·瓦特赃磨、加州大學的葛瑞格·鄧肯和權(quán)浩南,在心理學領(lǐng)域的頂級期刊《心理科學》上發(fā)表了一遍論文洼裤,推翻了“棉花糖實驗”的結(jié)論邻辉。并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孩子能否取得成功腮鞍,并不取決于延遲滿足的能力值骇,而是取決于孩子背后的家庭∫乒”
新的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吱瘩,之前能夠抵抗棉花糖誘惑的孩子普遍出身于條件比較好的家庭,而選擇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則普遍來自條件比較差的家庭迹缀。因為在富裕的家庭中使碾,孩子有能力隨便吃棉花糖,再等等也無所謂祝懂。而條件比較差的家庭出身的孩子票摇,則很少有機會吃到棉花糖,抵抗誘惑的能力自然更低砚蓬。
心理學最新研究剛好支持了17年寫的文章矢门。
上周第一次參加頭馬演講俱樂部,賦能班同學李聃挑戰(zhàn)的即興演講題目是“延遲滿足會更快樂嗎”灰蛙,她舉了小孩糖果實驗祟剔,忘記她用什么論據(jù)來驗證更快樂了,只記得過程中我有 N 多想法摩梧,今天再細想物延。
糖果效應(yīng)可以揭示延遲滿足的能力嗎?
糖果效應(yīng)是一場著名的“延遲滿足”的實驗障本,操作是告知孩子們可以馬上吃掉一顆糖果或者等待后再吃可以獲得兩顆糖果教届。結(jié)果是三分之一的孩子能等待15分鐘獲得獎賞响鹃。后期跟蹤時發(fā)現(xiàn)成長期與成年后的成績與小時“延遲滿足”的表現(xiàn)有關(guān)聯(lián)。糖果效應(yīng)指的是小時自控案训、判斷买置、自信的實驗可預(yù)測長大后的個性。
可是呢强霎,也有反對觀點:糖果可能不能作為自控的有效測試忿项。因為不同孩子對糖果耐受能力不同。低收入階層孩子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城舞。
也就是說轩触,孩子在實驗中是否能延遲滿足,是要看這個誘惑的強烈程度家夺,對于日常中不缺糖果的孩子脱柱,等待可能無須多少控制,對于日常極缺糖果的孩子拉馋,那就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榨为。
實驗過程沒有控制孩子對糖果的欲望差別因素,孩子對糖果的感受閾是不相等的煌茴,測試出來的時間差就不只是延遲滿足的能力随闺。
換句話說,生活中不怎么缺 XX 的孩子蔓腐,他在 XX 上的延遲滿足能力就稍強呀矩乐。
另外,那些成年后的成就是基于延遲滿足的能力還是基于本身較好的家庭物質(zhì)基礎(chǔ)和教養(yǎng)回论?
此快樂非彼快樂
糖果實驗說的延遲滿足現(xiàn)象散罕,還是要斟酌的,而糖果實驗其實沒有量化滿足感(快樂)的變化透葛。
糖果實驗中孩子已知延遲滿足后能獲得獎賞笨使,不論即時進食和延遲進食,吃糖果的快樂是必然的僚害。兩顆糖比一顆糖更有滿足感,這似乎也是必然的繁调。
如果說糖果實驗中延遲滿足會更快樂萨蚕,只是基于兩顆糖多于一顆糖的快樂,還可能添加了基于獲得獎賞的快樂蹄胰。這兩種快樂都非本然的一顆糖的快樂岳遥,已然是換了對象。
也許不會更快樂
如果不換對象裕寨,延遲滿足后會更快樂嗎浩蓉?還是給孩子一顆糖果派继,卻告知他們一段時間之后才能吃(比如放學后),那孩子等待到放學再吃捻艳,會明顯比當時進食更快樂嗎驾窟?想想,似乎不會吧认轨。一顆糖還是一顆糖的快樂绅络。
有朋友說自己童年父母管教很嚴,大學時第一次吃麥當勞嘁字,當時覺得充滿自由的幸福恩急。成年滿足自由的需求VS童年滿足食欲的需求, 相對來說纪蜒,前者快樂更大衷恭,可是,此快樂非彼快樂纯续。
還有一些延遲滿足的情況很有意思:
- 餓肚子想吃飯卻沒得吃匾荆,等到可以吃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飯菜更香杆烁?
- 膀胱充盈有尿意牙丽,可是費了長時間才找到廁所,尿尿的時候是不是更爽兔魂?
這兩種延遲滿足后擁有的快感烤芦,好像是增加了,但是有必要體驗這種“更快樂”嗎析校?
可能不會快樂
有一些自己心心念念想要的東西构罗,卻暫時無法擁有,等到有機會擁有的時候智玻,就覺得已經(jīng)不再喜歡了遂唧。這點不用舉例,實在太多了吊奢。
延遲滿足究竟是什么
這次即興演講主題是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取的盖彭,這本書十年前我認為是當時我讀到的最好的心理學書籍,今天回看延遲滿足這一部分页滚,覺得未論述充分召边。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的安逸裹驰,先苦后甜隧熙,重新設(shè)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幻林,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宾茂〕┳浚——《少有人走的路》
如果一個5歲的男孩多一點兒耐心,讓同伴先玩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沒有人催促的情況下,享受更多的樂趣肝谭。對于6歲的孩子而言,學會吃蛋糕時不先把奶油一口氣吃完蛾扇,或者先吃蛋糕攘烛,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蜜的滋味镀首》厥——《少有人走的路》
5歲孩子不能等待,是他沒有足夠的預(yù)估能力更哄,他并不能確認是否有“獎賞”及“獎賞”足夠有價值芋齿。沒有人催促、獨自一個人玩的樂趣也許并不足以成為獎賞成翩,甚至還不及在人群中爭搶以顯示控制感的樂趣觅捆。吃蛋糕的例子就更有問題了,哪種吃法更愉悅是主觀的感受麻敌,不是定律栅炒。
延遲滿足能力高低與獎賞的相對價值、困難的判斷能力及實際完成事情的能力相關(guān)术羔。
人的大腦是傾向于選擇簡單的赢赊、直接的、符合習慣的事情级历,反常的行為需要刻意控制释移,打破原習慣形成新系統(tǒng)也是需要技術(shù)。延遲滿足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寥殖。
有一種快樂玩讳,是覺知到自己的目標、能控制自己的原始欲望扛禽、經(jīng)歷求而不得卻繼續(xù)努力的過程獲得的控制感锋边、成就感。這種自我心智成長與成熟的快樂编曼,是延遲滿足真正的意義。
So剩辟,延遲滿足并非是先苦后甜的簡單思維習慣掐场,也不只是耐心或堅毅或吃苦耐勞等等品德往扔,它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建立系統(tǒng)抵抗天性而逐步建立新行為甚至形成習慣的能力熊户。
如何鍛煉能力萍膛,有空再說,但是那些否認孩子真實感受的語言和行為嚷堡,并非鍛煉延遲滿足蝗罗,而是鍛煉孩子虛假反應(yīng),甚至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真實感受蝌戒。比如在孩子說“餓”“疼”“冷”“熱”“累”“無聊”“不好吃”等等感受時串塑,得到的回應(yīng)是你“不餓”“不疼”“不冷”“不熱”“不累”“不無聊”“好吃”等等。
- 媽:你怎么不吃呀北苟?
- 娃:不好吃桩匪。
- 媽:很遺憾飯菜不合你的品味。
- 娃:我不想吃友鼻,媽媽傻昙,我想吃 XX。
- 媽:你更想吃 XX彩扔,我也想為你準備你喜歡吃的妆档,可惜今天我已經(jīng)做好了飯菜,沒有材料和時間再做 XX了虫碉。你可以選擇現(xiàn)在不吃贾惦,或者先吃這些菜,我 NN 時候給你做 XX蔗衡。
尊重彼此的感受和需求纤虽,內(nèi)外一致地表達,我想绞惦,是心智成熟的必然表現(xiàn)逼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