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翎
《從前我死去的家》包含了我各種各樣的思考坤邪,是我的自信之作惭蹂,卻遭到了冷遇。我開始以懷疑的目光看待評論家割粮。
——東野圭吾
看到上面東野圭吾的這句話盾碗,有種莫名的安慰感。暢銷書作家也有苦惱的時候舀瓢,普通人就更加不能玻璃心了廷雅。眾口難調,一部作品首先能讓自己滿意京髓,再愉悅一部分人航缀,不管這部分人是多是少,我以為堰怨,已經很不錯了芥玉。
冷遇
日本讀者曾票選出東野圭吾十大被低估的杰作,《從前我死去的家》就在其一备图。咱先來說說這部小說為何會被“冷遇”灿巧。
敘事手法上赶袄,它不及《白夜行》的精妙,不管是旁敲側擊的暗示抠藕,還是多維度饿肺、多時空的交叉鋪墊,《從前我死去的家》采取的這種直線型敘述手法盾似,盡管延續(xù)東野圭吾密鑼緊鼓的敘事節(jié)奏敬辣,但整體給讀者的感覺,還是少了那么一點磅礴感零院。
情節(jié)設計上溉跃,它沒有《嫌疑人X的獻身》那種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门粪,最終拋出一個讓讀者無法想象之謎底的震撼感喊积。閱讀過程中,我約莫能猜到故事的下一步玄妈,但東野圭吾老辣熟練的推理寫作方式乾吻,依舊可以讓我一口氣把書讀完。
至于荒誕程度拟蜻,它遠不及《惡意》或《秘密》绎签。熟悉作者的朋友應該知道,“荒誕”是東野圭吾作品的一大特色酝锅,但《從前我死去的家》卻一改常態(tài)诡必,作者并非想要挖掘人類潛意識埋藏至深的惡念,而是想要剝開一層自我保護的皮肉搔扁,讓我們看到一直被自己忽略的真相爸舒。
如此看來,2013年出版的《從前我死去的家》比起前面幾部名作稿蹲,有相形見絀之感也不難理解扭勉。
思考
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這部小說被低估了苛聘。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涂炎,小說所散發(fā)出來的思考讓我產生從未有過的共鳴。正如東野圭吾所說:“《從前我死去的家》包含了我各種各樣的思考”设哗。這種思考也是他作為一個推理小說作家獨有的亮點唱捣。
首先,小說揭露了社會上存在的一種家暴行為:虐童网梢。
什么樣的人會虐待兒童震缭?準確來講,什么樣的父母會虐待自己的兒女澎粟?前不久在深圳發(fā)生的虐童事件引起了社會熱議蛀序,讓我尤為震驚的是:被虐待的小女孩不哭不鬧欢瞪,不反抗不躲閃,默默地承受這一切徐裸。
因為她知道如果反抗了遣鼓,反而會被打得更慘?因為她知道如果安靜地忍耐重贺,父母就會消停骑祟?這種隱忍的態(tài)度跟書中被母親虐待的小女孩如出一撤。
無緣無故气笙,無理無由的受虐次企,最終殘害的不單是幼小的身體,更是脆弱的人格潜圃,而這種傷害遠遠不止我們所看到的缸棵,有可能長期根植在內心深處,被我們忽視谭期,遺忘堵第。因而,不難想象隧出,那些施虐者往往就是曾經的受虐者踏志。
然而,更值得人深思的是胀瞪,那些看似嚴格正統针余,實質粗暴專橫的家庭教育,比如:成為父母的“傀儡”凄诞、以“愛”之名捆綁自由圆雁、失敗后被冷落、沒有自尊的人生……卻可以讓本不是受虐者的人成為一名殘酷的施虐者帆谍。
小說中摸柄,東野圭吾沒有用他大膽、犀利既忆、兇狠的筆鋒來細琢虐童的丑陋過程,而是通過極致的心理描寫嗦玖,配上老屋陰森可怖的環(huán)境渲染患雇,讓讀者自行品味故事背后令人發(fā)指的不堪真相,背脊不禁陣陣發(fā)涼宇挫。有時候苛吱,溫和的筆鋒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
再者器瘪,小說提到了“愛”與“被愛”的認知問題所引發(fā)的孤獨感翠储。
除了主線故事绘雁,書中的“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也散發(fā)出對原生家庭的思考援所。相比主線故事那種直接庐舟、猛烈的家庭創(chuàng)傷,“我”思考的是一個有關“愛”的難題住拭。
親生父母愛我嗎挪略?為什么離開我?養(yǎng)父母愛我嗎滔岳?還是只把我當成自己老年的保障杠娱?年幼的“我”沒有能力認知這種所謂的家庭之愛究竟是無私的,還是虛偽的谱煤,一種深深的孤獨感油然而生摊求,一直長久地伴隨著“我”往后的人生。
想想看刘离,身邊也有一些這樣的朋友:通訊錄里上百個好友室叉,卻沒有一個能盡吐心事;每天嘻嘻哈哈的寥闪,卻無法忍受一個人獨處獨滋荨;擁有一大幫閨蜜供每周輪流約會疲憋,回到家中卻仍舊寂寞難熬凿渊。朋友們,你有想過自己為何無法擺脫孤獨感嗎缚柳?當應該被愛的時候沒有得到愛埃脏,也許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最后秋忙,小說拉升到了一個“自我認知”的深層問題彩掐。
朋友曾說,自我認知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過程灰追。書中受虐的小女孩由于經受巨大的創(chuàng)傷堵幽,選擇封閉那段過去,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弹澎,在心理學上稱作“選擇性遺忘”朴下。
然而,遺忘并不代表不存在苦蒿,內心明明知道那段空白卻想不起來殴胧,這種空洞的感覺如同身處在一個熟悉的房間里,卻無法憶起房間里發(fā)生的往事一樣,心頭無比焦灼团滥,難受竿屹。
因而,剝開真相外殼的過程就像一層一層地撕開洋蔥皮灸姊,眼睛刺痛拱燃,淚水滲出。我們在認識自己的同時厨钻,需要無比的勇氣接納自己扼雏,不管那是多么的丑陋,不堪夯膀。
很久以前诗充,我孤零零地死在了那棟老房子里,我看到自己躺在無人知道的角落诱建,靜靜地等候塵埃落下蝴蜓。多年后的某天,那個全新的我走進那座老房子俺猿,親手翻開厚厚的塵土茎匠,找到過去那個不完整的我。終于押袍,我的尸體第一次沒有被假裝看不到了诵冒。
我們都有這么一個家,埋藏著死去的我谊惭。
寫在最后
寫這篇文章之前汽馋,我思考了很久。盡管我沒有丟失的記憶圈盔,但有些過去還是不想被提起豹芯,有些懦弱和膽怯還是不愿被回憶。閱讀的過程中驱敲,我似乎看到了沒有見過的世界铁蹈,也似乎看到了從前的自己。
我相信众眨,要完全接納自己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握牧,但總比埋藏自己要好。
拋開那些所謂被“冷遇”的原因娩梨,單憑這些引發(fā)的思考我碟,產生的共鳴,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姚建,我認為,這就是一部佳作吱殉。
閱讀更多書評掸冤,
關注微信公眾號:大翎愛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