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社群線上課分享安排一公布開始舟肉,我就很期待Justin給大家分享這次的“從全景到微距:《經濟學人》20+板塊的正確打開方式”修噪,畢竟Justin是《經濟學人》11年的“鐵忠粉”,他看《經濟學人》與我之差異就是“內行看門道路媚,外行看熱鬧”的差距黄琼。特別是通過六月份跟著Justin和Eric跑了一場《經濟學人》的閱讀馬拉松,感受到他們對《經濟學人》的巨大的熱情和濃厚的感情磷籍,特別是對每一期雜志都如獲至寶的那樣一種依戀之情适荣,深深感染了我现柠,我也從一名“閱讀《經濟學人》的一年級生”開始,以自己的興趣作為切入點弛矛,按照自己為自己編纂的這份《閱讀指南》够吩,循序漸進、日拱一卒式地開啟閱讀《經濟學人》的奇妙之旅丈氓。
從Cover入手周循,封面文章相關Leaders是每期必讀
每期《經濟學人》雜志一拿到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封面的illustration万俗,個人特別喜歡《經濟學人》的封面湾笛,精心設計的圖案與封面文章有著暗合的千絲萬縷的聯系,興趣使然就很想知道封面背后究竟有一個怎樣的故事闰歪,作者怎樣去展開表述自己的觀點嚎研,所以每次最期待也是必讀的文章就是與封面插圖相關的那篇Leaders文章。心想著库倘,這也是本期的精華所在临扮,畢竟不是篇篇都能成為“封面文章”的,可見作者的偏向程度了教翩。
聚焦China板塊杆勇,茶館專欄要pick
除了封面文章,每期還很期待China板塊(特別是茶館專欄)會有些什么樣的報道和評論饱亿。憑心而論蚜退,感覺《經濟學人》對中國的評價還是diss成分多一些的,也許是意識形態(tài)彪笼,也許是政治钻注、經濟政策的諸多不同,也許是外媒天然屬性要有自己的“站隊”杰扫,所以對他們字里行間表露出的那種“有別于國內媒體又紅又專表述”的subtlety队寇,我的OS是“我就靜靜地看你能寫出何等的花樣來”,然后就“呵呵噠”章姓。這種感覺很微妙佳遣,一些事件很想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感覺這樣可以get a whole picture凡伊,也許這種可以帶給我think out of the box的point of view零渐,才是《經濟學人》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可以不全然贊同你的所有觀點系忙,但是我知道原來還有這樣那樣一些處于我的局限性中想不到的看不到的觀點诵盼,現在我看到了,很好,很有意思风宁,也打破了我思維層面的諸多局限性洁墙,我覺得這是我很大的收獲。
Business板塊很期待戒财,Bartleby專欄有共鳴
每次也很期待Business板塊的文章热监,像Justin所說的能遇到1-2篇寫中國商業(yè)又是互聯網的文章就更喜歡了(就像最近一期的WeFlat 騰訊20年),的確讀到和自己生活有些息息相關的文章會更有興趣和共鳴饮寞。就像是Bartleby專欄我很喜歡就覺得寫些職場中發(fā)生的事孝扛,感覺可以學以致用,像是從大俠那里獲得了武功秘籍幽崩,可以學個一招半式苦始,讓自己的工作能更有長進,職場生涯更有促進慌申。讀雜志陌选,也還是要有些行為層面的收獲的。
Books & Arts太示,《經濟學人》版的“我讀”
《經濟學人》的書評板塊柠贤,也是我喜歡的。特別是自己正在讀的書和書評的書不謀而合時类缤,還是感覺“緣,妙不可言”的邻吭。前一陣子在讀李開復的新書《AI Superpower》餐弱,正好《經濟學人》也寫了一篇這本書的書評,特別有共鳴囱晴「囹荆《經濟學人》的評論除了說這本書的優(yōu)點也會提到不足,而不足的部分也是《經濟學人》的作者在自己的角度提出的觀點畸写,正好彌補了我自己因為崇拜尊重李開復博士而只看到好的一方面所忽略的盲點驮瞧。同時,我會根據《經濟學人》書評中提到的書枯芬,而自己還有些感興趣就加入自己的Booklist论笔,有機會也會買來讀一讀,擴充自己的讀書范圍千所。
Obituary狂魔,了解不一樣的人生
六月份跟隨Justin和Eric跑了閱讀馬拉松后,我才發(fā)現了Obituary的美淫痰。之前其實有些迷信的最楷,總覺得讀訃告多晦氣啊,真的是“無知限制了我的想象”,原來一直錯過了這么有意思和精彩的板塊籽孙。了解別人的人生烈评,保持對他人經歷的好奇心。當然犯建,也是很想挖掘一下看看這個人為什么會被《經濟學人》選中呢础倍?這個人有哪些值得寫的地方呢?這個人的人生有哪些閃光點呢胎挎?我能從這個人身上學到些什么呢沟启?帶著這些問題,仿佛自己能更積極主動地跟隨作者犹菇,一起去更深刻了解這個人德迹,過一下他/她平凡而非凡的人生。
標題黨:最愛以“標題”取“文章”
《經濟學人》除了有一些必讀文章或板塊揭芍,剩下的部分我就會通讀目錄胳搞,對感興趣的標題和話題再加以深度閱讀,畢竟称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肌毅,又不是必修的教科書,干什么非要搞得“from cover to cover”姑原,有緣的文章就相見悬而,無緣的文章就再見,提不起興趣的標題或內容锭汛,錯過了也并不可惜笨奠,想當年看《讀者》和《意林》也沒一個不落的讀完所有內容啊,按需閱讀就好啦唤殴。特別喜歡社群小伙伴的那句“不過遇上讀不懂的般婆,心,自然就涼了朵逝,沒事蔚袍,這期沒緣分,還有下一期配名,7天以后啤咽,又是一片新天地《翁埽”不拘泥于某一篇闰蚕,某一期,隨緣连舍,隨性没陡,下期涩哟,再見!
挑戰(zhàn)自我盼玄,閱讀一下從未關注過的領域
Justin在分享中也有提到贴彼,要Jum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適時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埃儿,去看看自己并不熟知的更大的世界和更寬廣的領域器仗。探索未知領域也是保有對世界好奇心的方式。每期挑選一篇自己從來沒關注過的領域童番,或是科技精钮,或是文學,或是藝術剃斧,或是某個自己從來不了解的國度發(fā)生的事情…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轨香。只收獲一兩個感興趣的點就可以了,廣涉獵也是積累談資的一種手段幼东。
最后臂容,以Justin的一句“學習一定是跟你有關系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來結尾根蟹。希望“我讀脓杉,我快樂;我讀简逮,我喜歡”成為我閱讀《經濟學人》的方針指南球散,Just Read It!
附:手寫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