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為《醫(yī)藥經(jīng)濟報》供稿時,我曾用過一個筆名:紫箕朴则。其實我當時想用“紫箕小菇”來著,責編和我溝通后钓简,省略了后面兩個字乌妒,免得聽起來想占別人便宜似的。
這個名字是與天麻共生的一種菌的名稱外邓。
大三時候?qū)I(yè)選修課程的內(nèi)容在畢業(yè)之后芥被,只記住了這段共生關系和這個名稱。
在閱讀《生命之美:奇異植物的生存智慧》這本書時坐榆,又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內(nèi)容拴魄。
書中第十九章匹中,講的就是天麻。作為名貴中藥材的天麻豪诲,是菌異養(yǎng)植物顶捷,萌發(fā)時,需要紫箕小菇提供營養(yǎng)屎篱,形成原球莖之后服赎,需要蜜環(huán)菌才能正常生長。
在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下交播,天麻的人工無性繁殖技術有所突破重虑,但有的種植戶還是覺得人工的不如天然的好。
再次閱讀這些內(nèi)容秦士,還是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缺厉。
不一樣的植物
如副標題所言,《生命之美:奇異植物的生存智慧》這本書隧土,主要介紹了異養(yǎng)植物中很多奇異植物的生存智慧提针。
書中給出了異養(yǎng)植物的定義:不完全依靠光合作用生長所需的有機物,必須攝取現(xiàn)成有機物維持生活的植物曹傀。
包括食蟲植物皆愉、寄生植物和菌異養(yǎng)植物嗜价。
食蟲植物異養(yǎng)程度最低艇抠,寄生植物又分為半寄生和全寄生植物。
菌異養(yǎng)植物是一類寄生在真菌之上的植物炭剪,分為兩類:半菌異養(yǎng)植物练链,完全菌異養(yǎng)植物。
雖然書中的專業(yè)名詞和分類對廣大讀者來說有些陌生奴拦,但是其中介紹的很多內(nèi)容媒鼓,不僅對于專業(yè)人士,對于非專業(yè)的人來說错妖,讀起來也會覺得新奇绿鸣,充滿了趣味。
【當當讀者在閱讀《生命之美》后留言:這本書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暂氯,它打開了你看向植物世界的窗口潮模。我們眼中的植物開始變的不一樣了,變的比以前更加的真實痴施,它們像人類一樣擎厢,它們和我們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它們和我們感受到同樣的溫度辣吃,在我們觸碰它們時它們正感受著我們的觸碰……】
想象一下动遭,殺手、寄生蟲神得、強盜和騙子厘惦,這些用在人類身上的稱呼,居然也適用于植物哩簿!
沒錯宵蕉,說的就是植物。
大家眼中的植物是安靜的节榜、被動的羡玛,任人宰割的∪纾看過書籍缝左,完全顛覆了這種原有的認知。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植物也并非全為善類蛇数。有一些充當殺手挪钓、寄生蟲、強盜和騙子角色耳舅。
雖然學過《植物學》碌上,養(yǎng)過捕蠅草倚评,但閱讀書中的內(nèi)容,還是覺得自己孤陋寡聞馏予。
閱讀《生命之美》天梧,更新了對植物的認識。
確實霞丧,植物遠比人類想象的要聰明得多呢岗,它是有智慧的。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蛹尝,進化成為異養(yǎng)植物后豫,也就有了讓人稱奇的生活方式。
其實突那,這類植物自15世紀起挫酿,就有記錄;達爾文本人也有相關研究著作問世愕难,正是達爾文的經(jīng)典著作《食蟲植物》早龟,讓“食蟲植物”這一稱呼廣為人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猫缭,人們對異養(yǎng)植物的認識也在糾正葱弟,持續(xù)更新之中,不斷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饵骨。
有趣的三角關系
沒有永遠的朋友翘悉,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來描述共生的捕蟲樹居触、刺蝽和花葉蛛三者之間的關系妖混,最合適不過。
捕蟲樹為刺蝽和花葉蛛提供庇護和食物,并通過它們的排泄物吸收營養(yǎng)弊予;刺蝽為捕蟲樹消化獵物祥楣;花葉蛛捕食刺蝽,對刺蝽的種群規(guī)模進行限制汉柒,防止危害到捕蟲樹误褪。作者將這種關系比喻為捕蟲樹“花小錢雇保鏢花葉蛛,控制刺蝽”碾褂,是一種利大于弊的行為兽间。
這種共生關系,明明比有的人類還聰明啊正塌。
書中嘀略,這樣的關系比比皆是恤溶!
好奇心是成功的關鍵
當我知道作者林十之是復旦生物學院的師弟之后,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家那么厲害帜羊?
【林十之咒程,復旦大學生物學和漢語言文學雙學位,現(xiàn)在北美攻讀植物系統(tǒng)和進化博士學位讼育。研究興趣廣泛帐姻,熱衷于水生植物,異養(yǎng)植物窥淆,食蟲植物等各類奇葩生物卖宠。知乎生物學,植物學忧饭,植物扛伍,植物分類學優(yōu)秀回答者。曾在知乎出版《進擊的植物》電子書词裤〈倘鳎】
《生命之美》就是在《進擊的植物》基礎上擴寫而成的。
對比一下自己吼砂,實在慚愧得很逆航。
印象中的復旦三年,過的很辛苦渔肩,在實驗室做實驗因俐,經(jīng)常會弄的很晚,回到南區(qū)周偎,宿舍樓都已經(jīng)關閉抹剩,需要把宿管阿姨叫起來開門。蓉坎。澳眷。這么辛苦,收獲卻寥寥無幾蛉艾。
除去各種客觀的钳踊、主觀的原因,反思之后勿侯,覺得最大的差異在于對生物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和好奇心拓瞪。
自己養(yǎng)過豬籠草,覺得這是一種神奇的植物助琐。但是直到閱讀《生命之美》這本書之前吴藻,我從沒有想過豬籠草和葉綠體的關系,也沒有去思考“為什么這種植物會選擇這種奇特的生存方式弓柱?“這一問題沟堡,也許大一《植物學》課程上老師講過。
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曾說過:科學的原動力是人類的好奇心屁药。
好奇心是成功的關鍵粥血,而興趣是產(chǎn)生好奇心的前提。
我大膽猜想酿箭,某個少年在閱讀《生命之美:奇異植物的生存智慧》這本書之后复亏,可能會因為這些神奇的植物,愛上生物這門學科缭嫡。
希望他也能常懷好奇之心缔御,探究生命科學的奧秘。
那樣妇蛀,實在是令人高興的事情耕突。
@擦亮星,愛讀書愛旅行愛生活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