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砰奕。
從孩子3歲左右開始家長就會將其送去上學弃鸦,然后開始全年無休的“學習”雳灵。
除了在幼兒園或學校的學習之外還有早教班祈餐、舞蹈班、英語班、繪畫班才避、寫作班等等橱夭,周六周日也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生怕一不小心就沒教育好桑逝,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棘劣。
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她家女兒讀三年級楞遏,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做飯茬暇、收拾,平時接送上下學已經(jīng)占去了很長時間寡喝,可每天還得在放學之后送去興趣班糙俗,回家之后輔導作業(yè),各個群里打卡预鬓、簽到巧骚、交作業(yè)等等,一晃眼十一二點了格二。
其實劈彪,很多家庭都是如此,整日忙的焦頭爛額顶猜,媽媽像陀螺一樣團團轉沧奴,隨時可能情緒暴走;老爸不知所措驶兜,無助而絕望扼仲;孩子高壓生活远寸,要么太懂事抄淑,要么太叛逆。
也就是我們曾聽說的中國式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驰后,爸爸不出力肆资,媽媽用蠻力。
作為家長灶芝,我們總是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最優(yōu)質的資源郑原,認為名校、名師夜涕、名輔導犯犁,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付出。
但其實女器,這種付出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和「自我感動」酸役。
1.教育孩子很難?
孩子根本不需要教育,他們需要的是榜樣涣澡。
常常有人抱怨教育孩子很難贱呐。我見到的大多數(shù)情況,并不是父母管教孩子不夠嚴厲入桂,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以嚴厲的態(tài)度來管教孩子的奄薇。只要孩子有一點過錯,他們絕不放過教育孩子的機會抗愁。從大談道理馁蒂,到舉例說明,甚至責罵體罰孩子的都有驹愚。但這些方法卻往往收效甚微远搪,于是他們很容易變得憤怒,認為管教孩子簡直太難了逢捺,孩子就是那么不可理喻谁鳍,最終只好投降,安慰自己“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懂事了”劫瞳。
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倘潜。沒錯,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在類似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志于。我們只是把父母管教我們的那一套繼續(xù)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涮因。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往往事倍功半伺绽。我們小時候的親身體驗就是最好的例證养泡。小時候,我們可能迫于父母的威嚴而不得不服從奈应。
孩子需要的根本不是管制澜掩。真正的教育,從來都是從父母本身出發(fā)杖挣,給孩子做好榜樣肩榕。孩子只不過是模仿父母的行為和思想罷了。
一個嘴上告訴孩子讀書很重要惩妇,而自己整天卻只會打麻將株汉、追劇,在家中卻從不讀書的家長歌殃;
一個孩子一玩手機就發(fā)脾氣批評他乔妈,自己卻拿著手機玩?zhèn)€不停的家長;
一個告訴孩子要與人為善氓皱,不在背后說人壞話路召,自己卻總喜歡對別人的事說三道四的家長贮懈,是不能讓孩子真正信服的。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的“部長通道”上也提到:“科學的教育觀优训,是要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預期朵你。也就是說,要孩子做到的揣非,家長首先做到抡医;要孩子不做的,家長首先不做早敬;家長做不到的忌傻,絕不強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搞监,家長理性地引導孩子水孩。”
話雖不長琐驴,但卻用最直白的語言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關鍵所在俘种。很多時候,父母的行為都會潛移默化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绝淡,最終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宙刘。
如果父母沒做好榜樣,教育的力度和有效性都會大打折扣牢酵。
2悬包、父母是怎么樣,遠比孩子做什么重要
在孩子還小馍乙、對世界還沒有形成是非觀念的時候布近,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標桿。孩子會在耳濡目染中不斷模仿父母丝格,從做人的品德撑瞧,到做事的方式,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性格和習慣铁追,伴隨他一生季蚂。
等孩子大了茫船,即便可以分辨父母行為對錯琅束,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很難逃離長期以來環(huán)境的影響,最終還是會接近父母那個樣子算谈。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涩禀,作為孩子的養(yǎng)育者,父母應該重視自己的榜樣作用然眼,對自己嚴格要求艾船,懂得學習與反思,改正壞習慣,以身作則屿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