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劇《唐伯虎點秋香》的結局中宁赤,大才子唐伯虎最終娶了秋香,這讓我們不禁聯想栓票,唐伯虎的一生必然是如童話一般幸福美滿的决左。但實際上,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一生坎坷走贪,和歷史上的秋香也并沒有交集佛猛。
唐伯虎出生在明朝的蘇州,祖上是前朝的一位將軍坠狡,父親經營著一家小酒館继找,因此在當時還算是個不錯的家庭。
可是在伯虎24歲那年逃沿,父母婴渡、妹妹、妻子和兒子都相繼去世凯亮,打擊可謂至深边臼。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絕境,伯虎開始走上考取功名的道路触幼,后來取得鄉(xiāng)試第一硼瓣,并進京參加會試,也取得了好成績置谦。
但一方面因為個人生活風流放浪堂鲤、性格狂妄,再加上時運不濟媒峡,伯虎最終因為一場案件受牽連而入獄瘟栖,之后被罷黜為一個地方小吏。伯虎深以為恥而不去就職谅阿,回到家中后半哟,他與第二任妻子也因此失和酬滤,不久雙方解除了一紙婚約。
之后的唐伯虎便徹底心灰意冷寓涨,開始遠游各地盯串,回來后縱情酒色,以賣畫為生戒良,生活困頓体捏,常常需要朋友救濟,一直到去世糯崎,最后他下葬的費用還是朋友們湊的几缭。
比唐伯虎晚約300年,《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沃呢,也是一位出身小康家庭年栓,有才華,晚年卻落魄到以賣畫為生的蘇州人氏薄霜。但和唐伯虎不同的是某抓,沈復從未進取求過功名。
《浮生六記》是沈復梳理自己的一生而寫成的散文集黄锤,從中我們可以得知搪缨,沈復一直沉醉在和自己的妻子蕓娘的溫柔鄉(xiāng)中食拜,蕓娘也沒有因為沈復的不思進取鸵熟、生活困頓而有所嫌棄,反而一直不離不棄负甸,直到后來蕓娘因病去世流强。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因此傳為一段佳話。
唐伯虎和沈復都是失意的文人呻待,也都是清高之人打月。但和唐伯虎相比,沈復的清高只是假清高蚕捉。沒有發(fā)過財的人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奏篙,沒有掌過權的人說自己淡薄名利,那都不過是書生氣的借口罷了迫淹。
01. 沒有擔當的暖男
用現在的標準來看秘通,沈復是一個不擇不扣的暖男。
沈復用情專一敛熬。十三歲的時候肺稀,他就喜歡上了聰敏文藝、心靈手巧的蕓娘应民,并和母親說非她不娶话原。于是他們從小訂下婚約夕吻,并按期完婚》比剩婚后兩人也是如膠似漆涉馅、恩愛有加。
沈復不自私黄虱,為人實在控漠、真誠。他不以自己為中心悬钳,不斤斤計較盐捷,對身邊的人也是頗為慷慨。
沈復有情趣默勾、愛生活碉渡、有儀式感。他喜歡插花種花母剥,喜歡擺弄盆景滞诺。他也經常帶著蕓娘一起賞花賞月、一同出游环疼。還會一起在紙上定下盟約:“今生今世生死相依习霹,永不分離”。
沈復內心穩(wěn)重不浮躁炫隶、會疼人淋叶。他不強迫蕓娘做什么事情,還勸蕓娘不要對自己過于客氣伪阶。在蕓娘因為看了悲傷的戲劇心情沉郁而離場的時候煞檩,會第一時間趕去詢問,而且請求母親把接下來的演出換成開心一點的節(jié)目栅贴。偶爾蕓娘生氣的時候斟湃,他會立馬察覺,然后溫柔地抱她入懷檐薯,好生安慰凝赛。
沈復有內涵、有才華坛缕。他和蕓娘一起談論詩詞墓猎,經常對她講述在外的見聞,蕓娘每次聽得都很入迷祷膳。他會畫畫陶衅,文采也了得,這也是為什么他能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浮生六記》了直晨。
沈復這樣的暖男搀军,配上靈動又有才氣的蕓娘膨俐,二人世界自然會過得有趣之極,羨煞旁人罩句。
但人無完人焚刺,沈復并不是一個有擔當的人。
他在婚后不久繼續(xù)回杭州念書门烂,卻因為思念蕓娘而根本無心學習乳愉。
沈復兩次經商。第一次是做賣酒的生意屯远,后來沒料到因為地方叛亂而海路受阻蔓姚,酒屯著賣不出去,沈復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慨丐,實際上叛亂被平定就在同一年坡脐。第二次和表妹夫去廣東經商半年,書中都沒有記載具體做什么生意房揭,反而是用很大篇幅描寫了他和當地一位妓女喜兒一起逍遙快活的經歷备闲。
這樣的沈復,書念不好捅暴,經商也沒有頭腦恬砂,做正經事都是三心二意,他再暖又如何呢蓬痒?
02. 沒有骨氣的孝子
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泻骤,沈復是很崇敬自己的父親的,顯然對于父親的威嚴也有所害怕乳幸,想必他對母親也是畢恭畢敬瞪讼。
父親讓蕓娘代母親持筆寫家書,后來母親覺得有些事情不好讓蕓娘代筆粹断,便不讓她寫了。父親不知情嫡霞,察覺到家書不再是蕓娘寫的瓶埋,回信表示問責。沈復了解到情況后诊沪,想要去解釋一番养筒,蕓娘卻勸住說不要再惹爹爹生氣,沈復就讓這事過去了端姚。
父親示意蕓娘為自己納妾晕粪,蕓娘照令用心辦理胳岂,因為這件事被母親誤會迫皱,也失了歡心命浴。這個過程中也看不到沈復為緩和兩人關系做過什么努力厕倍,他只是一味嘆息。
蕓娘后來又因為自己一封信的措辭被父親嚴重誤會尚氛,當時沈復就在父親身邊诀诊,卻沒有替她做任何辯解。在事后和蕓娘提起時阅嘶,反而又是蕓娘覺得不應為此繼續(xù)得罪父親而默默承受属瓣。蕓娘因此被趕出家門,而沈復只是跟著蕓娘一起搬了出去讯柔。直到父親自己搞清楚了誤會抡蛙,去招呼兩人回去,這事才算了魂迄。
后來兩代人關系依然繼續(xù)惡化溜畅,夫婦兩人于是把女兒給人做了童養(yǎng)媳,安排兒子外出做貿易极祸,便再次離開家慈格,投靠了蕓娘的結拜姐妹,之后多處輾轉遥金,直到蕓娘病重去世浴捆。
沈復之后開始賣畫度日,不久后收到父親病危的通知稿械。這個時候的沈復第一個念頭卻是擔心回去以后选泻,父親依然會因為舊事責怪自己,因此并沒有第一時間回家美莫。直到女兒再次寫信說祖父已經去世页眯,這才匆忙趕了回去。
這樣的沈復厢呵,實際上是個軟弱的人窝撵,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多次在蕓娘被父母誤會的時候襟铭,沒有挺身而出碌奉,努力消除誤會,最后反而是蕓娘自己提議就此忍受寒砖,免得再惹公婆生氣赐劣。沈復這樣的孝子,口口聲聲說愛蕓娘哩都,卻從來不主動挑起責任魁兼,為她為兒女爭取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只知道一味地風花雪月漠嵌,那又如何呢咐汞?
03. 很多所謂的淡泊名利盖呼,其實是責任感的缺失
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碉考。
沈復就是這樣一位無用的書生塌计,他稱自己喜歡獨出己見,不屑于隨著別人侯谁,就算是談論詩品評畫锌仅,都是帶著“人家喜歡的我舍棄,人家舍棄的我偏撿起來”的意味墙贱。但他的“獨出己見”热芹,也只是在談詩作畫、游山玩水上了惨撇。而當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和雞毛蒜皮伊脓,他不但毫無己見,而且顯得極度無能魁衙。
當然报腔,不是所有的書生都是“無用”的。百無一用的那些書生剖淀,是以為自己肚子里有了一點點墨水纯蛾,就覺得比一般人高雅,一直沉迷在自己想象的風月世界里纵隔,自我感覺良好翻诉。旁人覺得他們很有文化,卻不知他們在面對具體的生活問題時捌刮,內心是如何地抗拒碰煌,下意識把自己變成了瞎子、聾子和啞巴绅作,不敢去承擔一點點應負的責任芦圾,否則自己的風雅形象就會毀于一旦了。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棚蓄,依然熱愛生活堕扶。”
真正有用的書生,是敢于認清和面對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梭依,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沈復得知自己當初在廣東唯一寵幸的妓女喜兒典尾,聽說他不再回廣東之后役拴,差點尋了短見。他于是在書中不無得意地寫道:“半年一覺揚幫夢钾埂,贏得花船薄倖名”河闰。
我只道他是:“一生未醒癡情夢科平,輸得浮生功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