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周汝昌先生的《文采風流曹雪芹》片林,我對于曹家包衣身份在《紅樓夢》的映照的部分有幾點感想。
首先介紹一下這本書茁计,是本傳記,其中有頗多學術考證的內(nèi)容谓松,也同時有很多作者自己揣測的尚未得到證實的觀點星压。雖然有幾處曹家家史與《紅樓夢》情節(jié)之間建立的聯(lián)系有些牽強,但是從開始到我看到的1/6的部分鬼譬,作者的紅學研究給我打開了一個重新看待《紅樓夢》的新視角娜膘。很多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驚訝起來优质,許多我從未關注過的人物和細節(jié)三三兩兩聯(lián)系在一起竣贪,結果帶來的是一個新世界。過去巩螃,少不跟事的我僅能看到哀金悼玉的愛情悲劇演怎。如今,我似乎可以看到更多避乏,如人情世故爷耀,心機謀算。這大概是因為歲月和知識的積累吧拍皮。
我的感想的第一點是《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中賴嬤嬤說的一句話“你知道那奴才兩個字是怎么寫的”歹叮。在書中,周汝昌先生認為铆帽,此則曹雪芹借賴嬤嬤之口而所出之痛語咆耿。其后,周汝昌先生又提到曹寅死亡一句詩“身世悲深麥亦秋”和晴雯的判詞“心比天高爹橱,身為下賤”萨螺。周汝昌得出“奴才”是痛語的理由是曹家世代下賤包衣的身份。其實,曹家在明朝是漢民屑迂。因為明末皇太極鐵嶺屠城浸策,曹雪芹的高祖父之父曹世選被俘為奴,分配為睿王(多爾袞)包衣惹盼。雖然后來攝政王多爾袞逝世庸汗,皇帝清算,但是曹家并沒有助紂為虐手报,順利躲過滅門慘案蚯舱。后來,康熙繼位掩蛤,對在自己身患痘疫期間不離不棄的保母孫夫人感恩有加枉昏,甚至施恩給她的丈夫曹璽。憑借這層關系和曹璽過人才干揍鸟,曹家真正興旺起來兄裂。江寧織造監(jiān)督這個職位在曹璽,曹寅阳藻,曹颙晰奖,曹頫世襲。并且在康熙南巡時腥泥,曹家接駕四次匾南。在第四次接駕時,康熙賜御筆“萱瑞堂”蛔外。此時蛆楞,曹家的繁榮達到鼎盛,簡直是“黃金時代”夹厌。但是豹爹,接駕是花皇帝的銀子用到皇帝身上,折騰個“虛熱鬧”尊流,四次接駕已經(jīng)埋下曹家衰敗的種子帅戒。于是,在雍正繼位后崖技,危機正式爆發(fā)逻住,曹家被抄家。
榮華似乎就是一場夢迎献,奴才還是奴才瞎访。就算是主子賞臉,給個官做吁恍,照樣還是可以收回扒秸。只是“奴才”這身份是世襲的播演,同時“奴才”既非自由人,也非貴族伴奥,還是預備軍写烤。正如賴嬤嬤所說,只知道享福拾徙,也不知你爺爺和你老子受的多苦惱洲炊,熬了兩三輩子,好容易掙出你這個東西尼啡,從小兒三災八難的暂衡,花的銀子照樣打成你這個銀人兒來了。曹雪芹享受的是好幾輩前人共同努力得到的榮華崖瞭,但是榮華享盡狂巢,也還是脫不去“下賤包衣”的身份。
當時看到這句“你知道那奴才兩個字是怎么寫的”书聚,我不禁心頭一緊唧领。“奴才”二字太過刺眼寺惫,沉重得仿佛有千金壓在心口疹吃。這句話既道盡做“奴才”的辛酸與苦衷,又警示后人自身的處境和結局西雀。雖然劃分“奴才”的等級制度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是“慎終追遠”還是要銘記在心歉摧。即使實在愚蠢得守護不住前人積攢的家業(yè)艇肴,繼承他們的精神遺產(chǎn)也是對他們最后的尊敬。
我的感想第二點是關于《紅樓夢》為什么從家族已經(jīng)衰弱的時候寫起而不是從極盛寫起的疑惑叁温。我個人認為再悼,第一,曹雪芹出生是在雍正二年膝但,距離由曹颙接駕的第四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已有25年冲九。當年第四次南巡的曹家的“黃金時代”只能從家中老人的回憶中斷斷續(xù)續(xù)的聽到,而曹雪芹出生的曹家已顯現(xiàn)衰敗的氣象跟束,與當時全盛的模樣大不相同莺奸。即使是《紅樓夢》中隱約寫到當時的盛況,也只能借賈璉奶娘趙嬤嬤之口追憶自己看不到冀宴,也想象不到的繁榮灭贷。
第二,《紅樓夢》如果直接從賈府鼎盛的時代寫起略贮,那么其敘事方式是順序甚疟,是按照時間軸一直向前推進的模式敘述賈府盛極而衰的過程仗岖。這樣的過程固然很有沖擊力和悲劇效果,但是览妖,如果把事件的時間打亂轧拄,在賈府回光返照,無力挽回衰敗跡象的下坡路的過程中讽膏,借一個一閃而過的小人物之口追憶昔日繁華鼎盛的光景檩电,那么不僅在敘述方法上有時間穿越感,還有繁盛過去桅打,衰敗現(xiàn)在與慘淡未來互為對比所帶來的更加濃重的悲劇色彩是嗜。
第三,永遠不要低估想象力挺尾。過去的繁盛是從長者之口斷斷續(xù)續(xù)而得知的鹅搪,但對于后人和讀者依舊還是一片空白,因為沒有實際的參照物而人們沒有什么具體的概念遭铺。也就是說丽柿,賈府的繁盛不能再現(xiàn)世復制,甚至連虛無的影子也找不到魂挂。于是甫题,剩下只能是想象力支配的天下了。直接描述出賈府的繁盛是限制想象力膨脹的潛力涂召,而借他人之口斷斷續(xù)續(xù)的描述坠非,為想象力的膨脹創(chuàng)造巨大空間。書中后人和讀者運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果正,在個性化架構的繁華之景走馬觀花炎码,這樣的設計是作者對書中后人和讀者的寶物饋贈。
我最后一點感想是關于曹寅把父親曹璽的“荔軒”易名為“楝亭”秋泳。曹寅曾經(jīng)寫過一句詩“聞名先覺苦”潦闲。蓋因楝樹結子名金鈴子,其味苦迫皱,借喻曹璽身為旗奴歉闰,一生歷盡辛苦之義。其實卓起,這是一種憶苦思甜的行為和警戒和敬。楝苦荔甜,其實也是生活既绩。生活概龄,一半是痛苦,一半是快樂饲握,仿佛亭子的兩個名字私杜。不管生活是悲喜交集的蚕键,一直向前,無論不停跌倒衰粹,不停迷惘锣光。生活沒有答案,走下去直到生命停止铝耻。
注:以下為題外話(別稱廢話)
因為《文采風流曹雪芹》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誊爹,所以以后還會有其他的感想,與大家分享瓢捉。以前我看到書中一處很有想法频丘,但是因為手懶加上想法總是一閃而過,我也無法記錄下自己的感悟泡态,也對于讀書不求甚解搂漠。于是,我就通過專門的定時的強制寫文章來記錄自己的讀書軌跡某弦。希望大家也能通過寫下來桐汤,以此促進思考,活躍大腦靶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