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輪回生死書》文摘一链韭。下一篇:輪回生死之六道輪回
?? 與這本書的緣起
?? 什么是無我
?? 什么是緣起
?? 輪回學說
?? 情器世界
與這本書的緣起
對于大眾來講弄清六道輪回飘千,是了解佛教的一個重要窗口蝴光。因我不是佛教徒赘艳,所以很難師承理論說法來搞清楚它,之前找過一些資料萎庭,大多沒有系統(tǒng)的說明臂聋,直到讀了《西藏度亡經》后由此再涉及相關的書和資料理論灯帮,便讀到這本《細說輪回生死書》才覺得透徹。作者談錫永又名王亭之逻住,是紫微斗數(shù)的大師,之后知道佛學才是大師的人生重點迎献,我之獨學寡聞瞎访。
佛教之所以在我國有近兩千多年的流傳,很大程度在于它將理論“故事化”散播于民間口口相傳吁恍,曾經尋常巷陌婦孺皆知的空氣正越來越稀薄扒秸,如今能看得見的聽的到的不過是形式的流傳,即便對形式的認識也甚少了冀瓦。因我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學習而接觸到佛教知識伴奥,才看到佛教一個很偉大或者說是很寬容的地方,是它沒有壓迫性的傳道翼闽,迫使人們去成為它的信徒拾徙,只是試圖向我們去展示它在看世界的方式和樣子。對于我這樣一個普通人來講感局,或是在朝向它去的路上尼啡,或是一個興致使然的探尋,或僅僅作為對自己文化的一種了解询微,都是一個機緣崖瞭,想去拾起它搜集它,方便遺忘的人們再來看到和了解它撑毛。
《細說輪回生死書》正是這樣一本好書书聚,經由一位佛學大師寫給大眾的佛教窗口讀品,以正視聽藻雌。我尋它些日子了雌续,前陣子看到某寶有售,先是驚喜后而擔心是否D版蹦疑,買來一看果不其然西雀。如此也罷,只是難得再版的圖書歉摧,錄得其中一些關于“六道輪回”的部分艇肴,方便緣者閱讀了解腔呜。
原文頗長,分次放上再悼。這么好的一本書核畴,希望有出版社再印。
一冲九、佛家輪回思想的基本理論:無我谤草、緣起、輪回和情器世界莺奸。
二丑孩、三界六道:地獄、惡鬼灭贷、阿修羅温学、天人、人類和畜生甚疟。
一仗岖、不常不斷的無我
佛家的輪回學說,跟印度各宗敎哲學流派不同的地方览妖,在于確立無「我」轧拄。因此,無論什么形式的「我」讽膏,都受到釋迦否定檩电。
因為無我,所以并沒有一個受天神或上帝主宰的靈魂(或不受主宰的靈魂)沒有帶著「根本自性」的神我府树。也沒有由四大組成帶物質的恒常個體是嗜。這便是佛家跟婆羅門、勝論挺尾、數(shù)論鹅搪、耆那等流派不同之處。照釋迦的說法遭铺,無論用任何形式來建立一個個體丽柿,作為「自我」的標志,都會陷入「常邊」——即錯誤地將不永恒的事物當做永恒魂挂,將無常的事物視之為常甫题。
然而佛家卻亦不同順世外道。順世外道雖然不承認有靈魂 涂召,因此認為無永恒的「自我」坠非,看起來表面與佛家的主張相同,實質內涵則大異果正,他們視人死如燈滅炎码,是故便陷入「斷邊」 ——即錯誤地將肉體當成人的整體盟迟,而忽視了人的精神作用,同時也否定了因果潦闲。
佛家的「無我」攒菠,所謂「無」,并非指「沒有」而言歉闰,僅是說「我」不是有「自性」的個體辖众。——「自性」即是本質和敬,無自性者凹炸,便即是「我」并無實際的本質≈绲埽「我」的本質还惠,不能獨立自存,乃隨客觀條件而變異私杜,無恒常性,故謂之為「無」救欧。如此定義衰粹,便旣不落常邊,亦不落斷邊笆怠。
關于「無我」铝耻,其實還可以詳細說明一下。
佛家的「無我」蹬刷,并非單指人的自我而言瓢捉,在佛家眼中,一切事物都無實際的本質办成,因此都可稱之為「無」泡态。
所以「無我」又可以分成兩類:一為「人無我」(或者用定義更嚴格的術語,「補特迦羅無我」)迂卢,一為「法無我」某弦,則是指一切客觀事物以及現(xiàn)象的無自性《耍——至于「補特迦羅」(Pudgala)靶壮,意為「數(shù)取趣」,亦即不斷取輪回流轉的生命 员萍,因此便可以用來指流轉六道的有情腾降。
我們已經說過,所謂「無自性」碎绎,是指既不能獨立自存螃壤,而且時時變易的本質抗果,因此在佛家眼中,萬事萬物都非自成映穗,亦不永恒窖张。換言之,根本沒有一實際的本體蚁滋。
然而雖無本體宿接,萬事萬物卻有它的功能存在,因此無自性的一切生命辕录,以及無自性的一切現(xiàn)象睦霎,都有他們眞實的功能。所謂「本體虛空而大用宛然」走诞,便即是指此副女。
由于不執(zhí)「我」為永恒的存在,是故便不落于常邊:由于不否定「我」的功能與作用蚣旱,是故便不落于斷邊碑幅。如此「不常不斷」,便即是佛家強調的「中道」塞绿。這便亦是佛家跟印度其他宗敎哲學流派不同之處雨效。
二簿煌、緣起
佛家討論因果,亦跟其他哲學流派不同。在佛家眼中朱盐,討論「因中有果」株搔,「因中無果」磕昼,或認為「無因而生」(如順世外道的主張)味廊,都是毫無意義的事。因為萬法的生滅都由「緣起」(Paticcasamuppadu)雷猪。
如果簡單地解釋緣起睛竣,我們可以這樣說,緣(Paccaga)即是各種客觀條件求摇,當客觀條件具足時酵颁,便可以生起一切事物與現(xiàn)象,生起之后月帝,若客觀條件改變躏惋,則一切事物亦隨之改變,甚至消滅嚷辅。
這其實是很科學的說法簿姨,而且亦是釋迦獨創(chuàng)之說,除釋迦外,印度無一宗敎哲學流派有相同的說法扁位。所以當時有一外道面見釋迦准潭,陳說自己的種種哲學見解,釋迦都說他不對域仇,外道便反問釋迦道:「那么你到底有甚么見解呢刑然?」釋迦只輕輕松松地回答道:「我說緣起∠疚瘢」
緣起這個概念泼掠,現(xiàn)代科學愈昌明,愈能加以證實垦细,因為一切科學試驗择镇,以及工業(yè)生產,其實都是「緣起」而已括改。例如核子爆炸腻豌,便是因為有法子制造一種條件,令核子受到適當?shù)臎_擊嘱能,這種沖擊便即是「緣」吝梅。如果緣不具時,核子放在反應器中亦始終不會爆炸惹骂。
所以苏携,我們與其討論核子與爆炸孰為因果,倒不如討論其作出爆炸反應的「緣」析苫。一切科學硏究,其實都是緣的硏究穿扳、創(chuàng)造條件的硏究而已衩侥。
三、不常不斷的輪回學說
因此矛物,要硏究佛家的輪回學說茫死,首先應該了解兩個大原則,即是——
對「自我」的不執(zhí)著履羞。即不實執(zhí)有一個永恒的輪回個體峦萎。
輪回只是一個現(xiàn)象。生起這個現(xiàn)象忆首,須由種種客觀條件決定爱榔。
基于第一個原則,便否定了靈魂的存在糙及,亦否定了「神我 」之類的存在详幽。無論說人死以后,有物質身存在,抑或有物質以外形而上的存在唇聘,都不符合「無我」的原則版姑。是故在這方面,佛家的說法迟郎,可以說是最跟現(xiàn)代科學契合剥险,可惜如今許多人一提舊輪回,就將種種迷信落后的觀念宪肖,加諸佛家身上表制,予以批判,這其實是對佛家非常不公平的做法匈庭。
基于第二個原則夫凸,便否定了輪回主宰存在。因為一切輪回都由「緣起」阱持,根本便無一主宰的力量夭拌,可以判決輪回的方向。在這方面衷咽,討論輪回問題的人亦往往犯錯誤鸽扁,他們通常很容易將神權崇拜加諸佛家,因而誤認佛家說有主宰輪回的神祇镶骗。
所以如果要駁斥佛家的輪回學說桶现,便應該先否定掉這兩個原則,而且要同時否定鼎姊,即是說骡和,要認為有靈魂,又有輪回的主宰相寇;或者從反方向否定慰于,即認為「自我」是永恒的個體,而事物的產生不由「緣起」唤衫。
基于以上所說婆赠,便知道否定掉佛家的輪回學說,并不代表科學佳励,反而是提倡迷信休里。
許多宗敎,都認為人死之后赃承,有一個永恒的本體(或稱之為靈魂)妙黍,他們因為永恒存在,所以并不輪回瞧剖,只在等待復活废境。
這種說法,不但有對于「自我」的強烈執(zhí)著,而且認為有安排生命的主宰噩凹。他們雖然否定輪回巴元,但卻并不代表客觀與科學。
有些宗敎驮宴,認為人死之后有靈魂逮刨,這靈魂受到神的裁判, 便輪回于六道中的某一道堵泽。他們雖然承認輪回修己,但卻不是佛家的合流,因為他們明顯地不符合佛家「無我」與「緣起」的兩大原則迎罗。
如果將這些宗敎的輪回學說睬愤,認為即是佛家的學說,那便是對佛家不夠了解。
也有少數(shù)宗敎纹安,認為人死之后便一切斷滅尤辱,連同生前的業(yè)力亦同時消滅,因此根本沒有輪回這回事厢岂。
這種說法光督,似乎跟佛家一樣是否定「自我」,只可惜他們同時否定掉「緣起」塔粒,因此亦不是佛家的態(tài)度结借。
佛家正由于一方面認識到對「自我」的執(zhí)著乃屬迷誤,另一方面又認識到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緣起」法則卒茬,因此才能建立起不常不斷的輪回學說船老。
四、六道和三界——情器世間
佛家輪回之說圃酵,最受到攻撃的柳畔,是「六道」、「三界」的說法辜昵,用佛學名詞來說,即是與「有情世間」與「器世界」的建立荸镊。
但我們卻正不妨由此作為出發(fā)點咽斧,來硏究佛家的輪回學說堪置。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其實由《吠陀》時期张惹,發(fā)展到《奧義書》時期舀锨,「六道」基本上已由婆羅門一一建立,因此佛家的「有情世間」宛逗,無非只是對婆羅門信仰的承繼而已坎匿。
可是我們卻必須注意到,「器世間」的建立,才是佛家的特色替蔬,這種建立告私,其實已將「六道」的哲學層次提高,亦即由單純的信仰承桥,變成具哲理的認知驻粟。
我們準備將佛家所說的情器世間予以介紹,然后才進一步作出分析凶异。在介紹之前蜀撑,我們先須了解情器世間的定義——
有情(Sattva),是指有情感的生命,亦有人將之譯為 「眾生」剩彬,但譯為「有情」酷麦,便區(qū)別了植物、原生質喉恋、變形蟲之類的生命沃饶,因為這些生命都沒有感情。
有情世間瀑晒,所指即這些有感情的生命绍坝,其生命形態(tài)如何如何。佛家將此分為「六道」苔悦,即是六大類生命形態(tài)轩褐。
至于器世間,所指的即是「有情」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他們各別的空間玖详。佛家將之分為「三界」,即欲界把介、色界、無色界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