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阿平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铲球,他的公司一直發(fā)展得很好挺庞,但最近開始蕭條起來,并且每況愈下稼病。二十年在商場爭戰(zhàn)选侨,阿平經歷了許多坎坷,每次都能憑著自己的能力讓公司“起死回生”溯饵。但這次不同侵俗,看到自己苦心經營的公司瀕臨崩潰,他竟然無動于衷丰刊,不想做任何事情去挽回這種局面隘谣。阿平之所以前來尋求心理咨詢,是因為他想弄明白,到底是公司出了問題寻歧,還是自己出了問題掌栅。
面談的過程中,一個隱藏的事件慢慢浮現(xiàn)出來:我了解到码泛,就在一年以前猾封,阿平十八歲的女兒自殺身亡。她是大學二年級學生噪珊,因為被男朋友拋棄晌缘,在一個夜晚從宿舍樓跳了下來。在第二天早晨的陽光里痢站,女兒殘損的軀體像一棵被砍伐的樹磷箕,倒伏在人行道邊上。
接到噩耗阵难,阿平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岳枷。接著,他就被悲傷呜叫、憤怒空繁、羞恥、自責的情緒淹沒了朱庆。他匆匆趕到學校處理了此事盛泡,又匆匆趕回家,草草為女兒辦了喪葬娱颊。這一切都是悄悄進行的饭于,沒有喪葬的儀式,也沒有通知任何親友维蒙,甚至,阿平都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自己的父母果覆。然后颅痊,阿平就趕回了自己的公司,重新投身到工作中去局待。
喪失女兒之后斑响,阿平和妻子平日里總是避免談及他們的女兒,怕引起對方的傷心钳榨。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留著一個空缺舰罚,即使后來他們領養(yǎng)了一個孩子,那個空缺也沒有真正得到填補薛耻。在面談過程中营罢,阿平總對我說,“不提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饲漾。但是蝙搔,他和妻子都意識到,女兒似乎從來都沒有離去睹晒。他們在生活中小心翼翼地回避談及女兒馒过,但夢中卻對女兒“魂牽夢繞”喇勋。家中所有與女兒有關的物品都被搬走了,但女兒的言談身影還縈繞在他們的記憶里勤晚,彌漫在空氣里。為了忘卻泉褐,阿平拼命工作赐写。一度,他以為自己已經忘掉了兴枯。但又過了一段時間血淌,阿平開始有了一些變化:他發(fā)現(xiàn)自己時而會對溫柔體貼的妻子發(fā)火,在辦公室當著員工的面摔東西财剖,事后悠夯,他又為自己的這些行為后悔和自責。這樣的事多了躺坟,夫妻關系受到了影響沦补,公司也開始有些人心惶惶,生意開始走下坡路咪橙。特別是夕膀,阿平看到一切都變得越來越糟,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想做任何努力去改變點什么美侦。為什么會這樣产舞?對此阿平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
被擱置的哀傷
在阿平的案例過去一年以后菠剩,我到美國修讀心理學易猫。在Earl Thompson教授主持的“哀傷心理咨詢”的課堂上,我回想起跟阿平經歷的心理咨詢過程具壮,深切地意識到准颓,阿平內心里未經處理的哀傷,才是導致他個人危機的深層根源棺妓。
約翰·鮑比(John Bowlby)曾經指出攘已,處于哀傷的人往往會“不顧一切地投身于一場社會的、政治的運動中去怜跑,從而把自己從親人喪逝的事件里抽離出來样勃,試圖以此來忘掉所發(fā)生的事件,好讓傷痛痊愈”。但是彤灶,這樣做的時候看幼,內心的哀傷并沒有得到適當?shù)谋磉_,反而被忽略幌陕、被擱置起來了诵姜,而這種未經處理的哀傷會一直潛伏于心,給當事人造成更深的且隱而不察的損害搏熄。阿平的情形正是如此棚唆,他內心“沒有完成的哀傷”從內到外給他造成了破壞,使他的一切努力都變得事與愿違心例。這正如鮑比所觀察到的那樣:“那些把表達哀傷擱置起來以至于延誤掉的成年人通常有這樣一些個性特征:他們有一個強烈的觀念——一切都得靠自己宵凌。在生活中,他們獨立自強止后,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瞎惫,這是他們引以自傲的。他們不喜歡多愁善感译株,對他們來說瓜喇,流淚是脆弱的表現(xiàn)。因此歉糜,當遭遇喪親的事件乘寒,出于內心過強的自尊,他們會獨自把一切都默默扛起來匪补,會表現(xiàn)出一副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的樣子伞辛。他們一如既往地忙碌著,有效率地做事夯缺,在人們眼中蚤氏,他們似乎能把一切都處理得體體面面。
但是踊兜,敏感的觀察者會注意到瞧捌,他們內心里緊張不安,常常會出現(xiàn)情緒失控润文。他們不允許周圍的人提及喪逝的親人,會回避任何會讓他們想到那個不幸事件的事物殿怜,哪怕是出于良好的意愿典蝌,人們都不能提及那件事情或表達同情。隨著這種狀態(tài)的持續(xù)头谜,他們的身體開始出現(xiàn)某些癥狀:頭痛骏掀、心悸、渾身疼痛、失眠截驮、噩夢不斷笑陈。
阿平正是這種自足型的強人性格,他把情感隱藏在心里葵袭,絕不暴露自己的弱點涵妥,用理性、剛強控制自己的生活坡锡,讓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蓬网。但是,女兒的自殺卻脫離了他的掌控鹉勒,他對這件事感到既悲傷又羞恥又自責帆锋,他無法接受,也不愿面對禽额,更沒有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失掉女兒的哀傷锯厢。就這樣,他帶著“沒有完成的哀傷”應付著一切脯倒,內部受到的損害反映為各樣情緒和身體的癥狀实辑。
探索背后隱情
從80、90年代開始盔憨,很多人就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去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做生意徙菠,把幼小的孩子交給夫妻一方的父母照顧。一些年后郁岩,他們賺了錢婿奔,購了房,再把孩子接來團聚问慎。阿平也是如此萍摊,他的女兒在很幼小的時候就跟父母離開了,她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了十幾年如叼。其間冰木,阿平夫妻也偶爾回去看一看女兒,發(fā)現(xiàn)女兒跟他們一次比一次變得陌生起來笼恰。當阿平的女兒還處于最依戀父母的時期踊沸,這種親子間的依戀關系就過早中斷了。按鮑比的依戀理論社证,過早中斷的依戀關系可能在孩子的早年生命里播下焦慮和抑郁的種子逼龟,這些情緒如果沒有在日后的成長中得到正面的補償性處理,反而受到某些負面因素的刺激追葡,就可能導致某種嚴重的危機腺律。
我個人的心理咨詢經驗中發(fā)現(xiàn)奕短,在相當比例的來訪者中,幼年時期的依戀關系中斷是導致心理障礙的重要根源匀钧。據(jù)阿平講述翎碑,女兒自殺之前,對其男朋友有極強的占有性行為之斯,而這可能與其早年被迫與父母(特別是母親)分離有聯(lián)系日杈,只是這種聯(lián)系往往不大被人意識到,也無法通過科學的數(shù)據(jù)進行證實吊圾。父母的長期離開达椰,最可能給孩子造成不安全感,使孩子體驗到被父母拋棄感项乒,并由此導致孩子的自卑或自我形象低落啰劲。當然,父母總是有自己的道理檀何,如“為了孩子將來過更好的生活”等蝇裤,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频鉴,她的體驗卻很可能是栓辜,“因為我不夠可愛,父母不要我了"垛孔,或者藕甩,“我要是一個男孩,父母就不會離開我了"周荐,等狭莱。長期失掉父母的陪伴,使她無法跟父母建立適當?shù)母抛鳌M足其安全需求的依戀關系腋妙,這會在她的內心造成一種情感關系的空缺,而這種空缺使一個人在以后的生活中讯榕,用非常激烈的方式尋求補償性的滿足骤素,可能表現(xiàn)為一種極其強烈的控制與占有行為。阿平的女兒帶著她的情感空缺長大成人愚屁,在大學遭遇了她的男朋友济竹,并要求從男朋友那里得到完全的補償,這種傾向我們一般稱為”過度依賴“霎槐,用鮑比的詞匯來說送浊,叫“焦慮性關系渴求”,而對她男朋友來說栽燕,這是一種過強的控制或占有行為罕袋。當她的男朋友決定擺脫這種控制或占有的時候,這種被男朋友“拋棄”的現(xiàn)實經驗跟她被父母“拋棄”的幼年經驗聯(lián)系起來了碍岔,使她內心的“被拋棄體驗”受到了雙重的強化浴讯,從而把她投入到絕望的情緒里,并導致她在絕望中自殺蔼啦。
事實上榆纽,在女兒自殺之前,阿平曾經覺察到女兒存在焦慮不安的情緒捏肢,也曾想到過帶女兒接受心理咨詢奈籽,但這個念頭一閃即逝。女兒死后鸵赫,阿平后悔莫及衣屏,一度出現(xiàn)一個控制不住的想法:如果帶女兒去接受心理咨詢,使她的情緒早一點得到處理辩棒,女兒可能不會自殺狼忱。為此,阿平深深懊悔一睁,為那一瞬間改變主意或者猶豫不決自責不已钻弄。女兒活著的時候,阿平像生活中許多人一樣想:現(xiàn)在很忙者吁,將來有的是時間去愛這個女兒窘俺;女兒離開之后,他突然意識到:這些年來复凳,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公司瘤泪,給孩子的愛卻是那樣少。據(jù)哀傷心理咨詢的理論染坯,喪親者內心里會有憤怒均芽,他們或者用這種憤怒來懲罰自己,或者把這種憤怒傾瀉到周圍的人身上单鹿。而阿平發(fā)泄憤怒的對象是他自己和他一手經營的公司——他恨自己太自私掀宋,又怪罪公司拖累了他,使他沒有時間去關心自己的女兒仲锄,從而導致了女兒的慘死劲妙。在他的潛意識里有一種補償?shù)脑竿鳛閷ε畠旱难a償儒喊,或者出于為自己贖罪镣奋,他對公司不管不顧,似乎有意要讓公司(連同自己的生活)成為女兒的殉葬品怀愧,而這種行為有一種潛意識的意圖侨颈,就是以此來減輕他內心里劇烈的內疚感的折磨余赢。
直面潛意識
內疚感是從良心發(fā)出的“悄聲細語",它讓人辨別善惡是非哈垢,它激勵人的德行妻柒。但是,并非所有的內疚感都會產生良好的作用耘分。還存在一種神經質的內疚感举塔,它常常激發(fā)人去毀壞自己,以贖清他們內心里被夸大的罪過求泰。按弗洛伊德的說法央渣,它會用同樣的“悄聲細語"對人的潛意識說話:“我需要得病”或“我需要受苦"。
在女兒死后的一個時期渴频,阿平陷入內心的激烈沖突:他不顧一切地投身于工作芽丹,不給自己片刻去想到女兒的死;但是枉氮,他越是把時間和精力投諸于生意志衍,良心的折磨就越發(fā)劇烈。女兒死了聊替,他依然活著楼肪,公司依然活著。他的公司惹悄,并沒有像他曾經說服自己的那樣給女兒帶來任何幸福春叫,相反,它剝奪了女兒本來可以享有的從父親而來的愛和幸福泣港。后來暂殖,公司開始出現(xiàn)問題,正是在這種潛意識的作用下当纱,他聽憑問題堆積在那里呛每,失掉了處理問題的內在動機,似乎是說坡氯,女兒已經死掉了晨横,公司的意義也已隨女兒而去,何必再讓它“起死回生”箫柳?女兒死了手形,讓公司隨之垮掉,從現(xiàn)實角度來看是一種損失悯恍,但在潛意識層面上看库糠,它的目的是為了緩解阿平那劇烈的內疚感。這種反應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的作用涮毫,即瞬欧,一個人試圖通過這種轉移方式贷屎,讓自己遠離某種可怕事件給自己造成的心理沖擊。這種心理反應“可能暫時使人感到安全和正常一點艘虎,但它不是真實的豫尽,它來自于一種奇幻思維”,阿平沒能借助這種潛意識的防御機制真正度過自己的危機顷帖。
允許哀傷完成
分析發(fā)現(xiàn),未經處理的哀傷影響了阿平的生活渤滞。據(jù)哀傷心理咨詢理論贬墩,哀傷不是可以回避的,它需要表達出來⊥唬瑪麗婭·特蘿翠(Maria Trozzi)說:“切記陶舞,要想使哀傷減輕,最好的方式不是隱藏哀傷绪励,而是把哀傷表達出來”肿孵。喪失是人生難免的事情,哀傷是生命自然的情緒疏魏。阿平需要意識到停做,他是一個人,會在生活中有所喪失大莫;他具有人的情感蛉腌,當遭遇喪失的時候,他可以表達哀傷之情只厘,這是一件自然的事情烙丛,不是一種羞恥的行為。
哀傷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羔味,直面分析會在心理咨詢中探索出一條走出哀傷的路河咽。直面分析的心理咨詢立足于一個事實:人們常常被一些不明原由的喪失事件所困擾,并且總試圖用某種心理防御的方式來回避它赋元。通過直面分析忘蟹,讓人們真正弄明白“為什么"(這件事情會發(fā)生在我身上),接下來就更容易走到“怎么辦”(我該怎么處理它)们陆。在心理咨詢的初期階段寒瓦,阿平的生活陷入危機,他的心理也處于模糊狀態(tài)坪仇,這是遭受重大喪親事件的打擊杂腰,以及長期用心理防御回避喪失而導致的結果。通過直面分析椅文,阿平意識到喂很,在失掉女兒之后惜颇,他和妻子都沒有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哀傷,反而把失親之痛壓抑下去少辣,掩藏起來凌摄,這是造成他心理困擾與生活危機的深層原因。至此漓帅,心理咨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協(xié)助阿平表達喪失女兒的哀傷锨亏,去完成一個被擱置起來的哀傷過程。
通過一個健康的哀傷過程忙干,阿平才得以放手讓逝者離去器予,并著手與生者建立新的關系,把關愛的目標投向妻子和孩子捐迫,重整他的婚姻和家庭乾翔。阿平可以跟妻子一同經歷哀傷,接納彼此的哀傷情緒施戴,承認它的存在反浓,確認它的合理性,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彼此支持赞哗。阿平可以跟妻子一起談論他們的女兒雷则,而不是一味回避這個話題。哀傷心理咨詢鼓勵生者談論死者肪笋。當喪親者談到失掉的親人巧婶,親人就會在記憶里浮現(xiàn)了,許多往事也都回憶起來了涂乌,并且被重新理解艺栈,從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啟示。這是一條生命領悟的路湾盒,過去的生活在談論中得到了確認湿右,未來的生活也在談論中被賦予新的意義。任何一種可以被稱作哀傷的情緒罚勾,都不可能被完全抹去毅人,也不會一下子得到醫(yī)治。我們在生活中損失一件東西尖殃,哪怕是一件小小的紀念品丈莺,都會在內心里引起哀傷的情緒。關鍵不是紀念品本身送丰,而是人們賦予它怎樣的意義缔俄。遭遇喪失之痛,人有一個強烈的愿望:忘掉它。但不管這種愿望多么強烈俐载,人依然不會忘記蟹略;或者,以為忘掉了遏佣,其實挖炬,那件讓自己痛苦的事不過沉潛到潛意識里去了,并且可能造成自己意識不到的傷害状婶。榮格曾說意敛,每一個人都扛著他自己的整個歷史,甚至人類的歷史膛虫,而歷史每時每刻都會對他說話空闲。我們感知到的每一件事情,不論好的走敌、壞的、快樂的逗噩、悲傷的掉丽,都以某種形式聚集和貯存在我們生命內部的某個地方∫煅悖“適當表達哀傷并不是要讓我們完全忘掉喪失的對象捶障,而是讓喪失的對象被充分地激活,從而在生活中建立新的關聯(lián)纲刀,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项炼。其實,我們并沒有真正失掉所愛的人示绊,他們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锭部,這記憶會一直豐富我們的生活,但不必要也不應該占據(jù)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空間面褐。適當?shù)陌砻魑覀兗饶軒е^去的記憶生活拌禾,又能建立新的關系"(Kenneth R. Mitchell & Herbert Anderson,All Our Losses, All Our Griefsp.95)。
從事哀傷心理咨詢展哭,需要有足夠的謙卑去承認湃窍,對生活中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我們并不真正明白匪傍。然而您市,承認這一點并不意味著我們什么都不要做了,相反役衡,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選擇有所作為茵休。弗蘭克爾曾說,當一個人一切的生存條件都被剝奪了,“還有一樣東西保留下來了泽篮,那是人類最后的自由一一在不管何種境況中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能力”盗尸。甚至,弗蘭克爾表示帽撑,人可以在受苦中找到意義泼各,從而“把一場個人悲劇轉化成一場勝利,把自我的困境轉換成人類的成就"亏拉。對于阿平來說扣蜻,對于任何人來說都可以如此。一個挫折可以激發(fā)一場突破及塘,一場危機同時含有危險與機會莽使,他可以選擇機會。人生充滿了得與失笙僚,我們正是通過對得與失作出好的回應創(chuàng)造著生活的意義芳肌。
生活本身是一個意義采擇的過程,生活事件有“好”有“壞”肋层,并非只有“好”才讓人生有意義亿笤,“壞”里同樣含有意義,甚至含有更深的意義栋猖,這意義需要我們進行深度采擇净薛。涉及到哀傷心理咨詢時,也正是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蒲拉。我們相信哀傷里有新生肃拜,喪失里有福報,傷害里有醫(yī)治雌团。問題不是我們“為什么”受苦燃领,而是受苦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踉“為什么”會把我們捆綁在發(fā)生的事件上面柿菩,“怎么辦”則把我們解放出來,引導我們走向新的可能雨涛。信心把我們有限的生命跟終極的可能聯(lián)結起來枢舶,使我們不管經歷什么,都能坦然無懼替久。赫伯特·安德森曾說凉泄,苦難會造成兩種黑暗,一種是被剝奪的黑暗蚯根,一種是沒有信心的黑暗后众,它們構成了“靈魂的黑夜”胀糜。
“靈魂的黑夜是一種心理上的疾苦,卻也是人走向上帝的精神旅程”蒂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