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記:其實,我是不大敢寫楊絳老先生的秃殉,對于她的人绢要、她的文,更多的是高山仰止,但欽敬與羨慕又讓我不得不拿起筆,一邊閱讀她的文字蝇更、她的故事厨幻,一邊整理成此文。以作紀念。
我和誰都不爭满败,
和誰爭都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暑刃;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膜眠,
我也準備走了宵膨。
——楊絳譯
這首英國詩人蘭德的《我和誰都不爭》,因為楊絳先生而被中國讀者所熟知。也是楊絳與錢鍾書兩位先生一生的寫照拨黔。
1932年春天,楊絳入清華大學借讀并與錢鍾書相識麸塞。
第一次見面秃臣,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惚龋”“我也沒有男朋友稚虎。”楊絳回答偎捎〈乐眨跨世紀的情緣從第一眼的怦然心動里徐徐拉開。1935年茴她,24歲的楊絳與25歲的錢鍾書成婚寻拂,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牛津丈牢、巴黎兜喻,留下了他們相濡以沫的青春年華。在牛津赡麦,錢鍾書曾在詩歌里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帕识。不知靦洗兒時面泛粹,曾取紅花和雪無“沽疲”
世人皆渴盼望完美人生晶姊、完美愛情。而錢鍾書和楊絳用他們的相逢伪货、相知和一生的相攜相伴寫下了最完美的注解们衙。
Ⅰ、書香門第碱呼、琴瑟相合蒙挑。
楊絳出生在無錫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楊蔭杭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愚臀。后赴美留學忆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長馋袜。1917年5月男旗,在調查津浦鐵路管理局租車購車舞弊案時,曾傳訊交通總長許世英欣鳖,轟動一時察皇。后至上海,任《申報》副總編兼主筆泽台。再至蘇州什荣,任開業(yè)律師和自由評論家。此后又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师痕、上海私立大同大學教書溃睹。而楊絳是父親的第四個女兒,取名“季康”胰坟。
楊絳的父母是舊式夫婦因篇,但感情很好,無話不談笔横,婚姻生活和諧美滿竞滓。
楊絳曾說過:“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們子女從小到大吹缔,沒聽到他們吵過一次架商佑。舊式夫婦不吵架的也常有,不過夫婦間有共同語言的卻不多厢塘。我父母則無話不談茶没。他們倆同年,1898年結婚晚碾。當時我父親還是學生抓半,從他們的談話里可以聽到父親學生時代的舊事。他們往往不提名道姓而用諢名格嘁,還經常引用典故……笛求。他們談的話真多:過去的,當前的糕簿,有關自己的探入,有關親戚朋友的,可笑的懂诗,可恨的蜂嗽,可氣的……他們有時嘲笑,有時感慨殃恒,有時自我檢討徒爹,有時總結經驗荚醒。”
都說家庭的模式往往決定著子女一生的生活方式隆嗅,楊絳正是在這樣西化而又傳統(tǒng)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之下界阁,奠定了她一生為人、為文的基礎胖喳。也是她和錢鍾書完美愛情的良好開端泡躯。
兩人戀愛時,有一次丽焊,楊絳的回信落在了錢鍾書父親錢基博老先生的手里较剃。錢父好奇心突發(fā),悄悄拆開信件技健,看完喜不自禁写穴。原來,楊絳在信中說:“現(xiàn)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雌贱,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啊送,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錢父大贊:“此誠聰明人語欣孤!”在錢父看來馋没,楊絳思維縝密,辦事周到降传,這對于不諳世事的兒子篷朵,是可遇不可求的賢內助。
果不其然婆排。錢鍾書在創(chuàng)作《圍城》期間楊絳一直督促声旺,還勸他減少授課時間,專心創(chuàng)作段只。為了節(jié)省開支艾少,她還把家里的女傭辭退了,自己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翼悴,劈材、生火幔妨、做飯樣樣親力親為鹦赎,經常被煙火熏得滿眼是淚,也會不小心切破手指误堡」呕埃可是楊絳從未抱怨過,她心甘情愿地做灶下婢锁施,只盼著鍾書的大作早日問世陪踩。而此時的楊絳,在做小學老師之余杖们,剛剛業(yè)余完成了話劇《稱心如意》。在金都大戲院上演后肩狂,一鳴驚人摘完,迅速走紅。她并沒有因為自己事業(yè)的成就而不肯放低自己傻谁,在摯愛錢鍾書面前她始終都是他的夫人孝治,他堅實的后盾。
兩年后审磁,《圍城》成功問世谈飒。錢鍾書在《圍城》序中說:“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里憂世傷生态蒂,屢想中止杭措。由于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钾恢,省出時間來手素,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赘那⌒躺#”
其實,《圍城》是在淪陷上海的時期寫的募舟,艱難歲月里祠斧,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度過了人生中一段最艱難的時光拱礁。用最凡俗的煙火歲月演繹了一段最深刻的人間真情琢锋!
楊絳也曾得到了夫君錢鍾書先生最真摯的愛情。新婚不久呢灶,二人便去牛津就讀吴超。彼時,楊絳很不習慣異國生活鸯乃,鄉(xiāng)愁迭起鲸阻。一天早上,楊絳還在睡夢中缨睡,錢鍾書就在廚房忙活開了鸟悴,“拙手笨腳”的煮了雞蛋,烤了面包奖年,熱了牛奶细诸,還做了醇香的紅茶。楊絳醒來時陋守,他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床上震贵,把美味的早餐一一擺上利赋。吃著夫君親自做的飯,楊絳幸福地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猩系。生活可能會帶給人各種意想不到的不適與傷感媚送,但真愛卻讓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甘之如飴。
少時的楊絳曾被父親詢問蝙眶,“阿季季希,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幽纷?”楊絳說:“不好過式塌。”“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友浸?”“一星期都白活了峰尝。”父親笑說收恢,“我也這樣”武学。父親格外偏疼楊絳,不知是否因為精神上的相契伦意。
而楊絳和錢鍾書也是因書結緣火窒,二人在生活之余還會展開讀書競賽,比誰讀的書多驮肉。通常情況下熏矿,兩人所讀的冊數(shù)不相上下。有一次离钝,錢鍾書和楊絳交流閱讀心得:“一本書票编,第二遍再讀,總會發(fā)現(xiàn)讀第一遍時會有許多疏忽卵渴。最精彩的句子慧域,要讀幾遍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硕粒”楊絳不以為然昔榴,說:“這是你的讀法。我倒是更隨性碘橘,好書多看幾遍互订,不感興趣的書則瀏覽一番即可∮加欤”
二人世界除了你儂我儂的甜蜜,更多的是他們精神世界里的相契相合岩榆,是在對人生理想的追逐之路上错负,在做學問的旅途中坟瓢,二人的相伴相攜。這才是楊絳和錢鍾書兩位先生的愛情遠高過我們這些尋常人之處犹撒。
Ⅱ折联、一生知己,情暖人間识颊。
楊絳在《我們仨》中稱愛女錢瑗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诚镰。
有一次,錢鍾書帶著妻女去飯館吃飯祥款,在等待上菜的空擋清笨,錢鍾書和錢瑗一直在觀察其他飯桌上吃客的言談舉止,并且像看戲一樣很是著迷刃跛。楊絳奇怪地問:“你們這是干嘛翱侔?”錢瑗說:“觀察生活是件很有趣的事桨昙,你看那一桌兩個人是夫妻检号,在吵架,那一桌是在宴請親戚……”
平淡的生活里蛙酪,因為有最才情的生活齐苛,有最恩愛的父母,有最兢兢業(yè)業(yè)做學問的人生態(tài)度桂塞,可以說錢瑗是幸福的凹蜂,一家人是幸福的,他們的生活里時時處處充滿了溫情藐俺。
在《我們的錢瑗》序中炊甲,楊絳曾寫道,“我們夫婦曾探討女兒的個性欲芹。錢鍾書說卿啡,‘剛正,像外公菱父;愛教書颈娜,像爺爺≌阋耍’我覺得這話很恰當官辽。……錢瑗堅強不屈粟瞬,正直不阿同仆。錢瑗熱心教書,關懷學生裙品,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俗批。她默默無聞俗或,說不上有什么成就,也不是名師岁忘,只是行伍間一名小兵辛慰。但是她既然只求當尖兵,可說有志竟成干像,沒有虛度此生帅腌。”
1997年麻汰,錢瑗因病去世速客。錢瑗生前是北京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她治學嚴謹什乙,開創(chuàng)了錢瑗英語“文體學”挽封;她關懷學生,為人剛正,得到許多學生、同事何吝、同學、好友的愛重緬懷点待。錢瑗離世8年,錢瑗的兩位香港學生回北師大弃舒,一位捐款一百萬港幣癞埠,設立了“錢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學》上刊出了《紀念錢瑗專輯》聋呢,錢瑗的學生和同事苗踪、好友聞訊后,紛紛寫文章紀念錢瑗削锰,后整理編輯出版通铲。可以看出器贩,錢瑗的一生也是做學問的一生颅夺,是備受敬重的一生,不能不說蛹稍,她的身上也有著“乃母風范”吧黄。
楊絳在《我們仨》里寫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唆姐。1998年歲末拗慨,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現(xiàn)在赵抢,只剩下我一個瘫想。”
錢瑗去世時昌讲,錢鍾書已重病臥床,他黯然地看著楊絳减噪,眼睛是干枯的短绸,心里卻在流淚。楊絳急忙告訴他:“阿圓(錢瑗小名)是在沉睡中去的筹裕〈妆眨”錢鍾書點頭,痛苦地閉上眼睛朝卒。懷著喪女之痛证逻,楊絳還要每天去醫(yī)院探望錢鍾書,百般勸慰他抗斤,并親自做飯帶給他吃囚企。此時,楊絳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瑞眼,老病相催龙宏。盡管如此,她依舊堅強地支撐起丈夫的信念伤疙,支持這個痛失愛女的殘破之家银酗。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徒像、情人黍特、朋友【庵”這對文壇伉儷的愛情灭衷,不僅經歷了碧水情深、相知相守的浪漫谬墙,更融合了兩人精神世界的高度相契與時近百年的不悔堅守今布。縱使夫君已逝拭抬,楊絳先生的深情卻依舊部默,在此后,任憑歲月輪回造虎,靜水流深傅蹂,生生不息。
承受了喪女、喪夫之痛的楊絳并沒有倒下份蝴。她在92歲高齡時開始動筆犁功,著述《我們仨》,回憶這平靜卻傳奇的一生婚夫,記錄下了她生命中最珍貴的愛浸卦。她還整理了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并陸續(xù)出版案糙。為人類的文化遺產留下了寶貴的篇章限嫌。她沒有允許自己沉浸在失去一生摯愛和親人的痛苦之中,而是嘔盡最后的生命之血完成夫君未盡的使命时捌。
這也是我們要稱呼她一聲先生怒医,且無法不像她致敬的原因。她用一生去深愛錢鍾書先生奢讨,將女兒視為“平生唯一的杰作”稚叹,卻也把大愛灑向人間。
楊絳和錢鍾書兩位先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醞釀將他們的全部稿費收入捐獻給母校清華大學拿诸,資助那些考上清華的寒門子弟扒袖!命名為“好讀書獎學金”。2001年9月7日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亩码,與清華簽訂了《信托協(xié)議書》僚稿。當時捐獻的現(xiàn)金是72萬元;到了2008年8月蟀伸,本息已經升值為630萬元蚀同。到了2010年春,已是800萬元出頭了啊掏。楊絳和錢鍾書先生一生儉樸蠢络,但據(jù)知情人透露,在各個特殊時期迟蜜,受到他們資助的中青年學子刹孔,不可計數(shù)。錢鍾書先生生前曾自嘲說:“我生來就是寒士骨相娜睛∷柘迹”這句話與八百萬捐獻兩相對照,更是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畦戒。而截至2012年底方库,受到資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達數(shù)百人。
?
Ⅲ障斋、斯人已逝纵潦,別后思君徐鹤。
2016年5月25日凌晨,享年105歲的楊絳先生終于完成了她在這塵世間的使命邀层,安然的離去返敬。與楊絳而言,她是幸福的寥院,她用一生詮釋了愛與幸福的真諦劲赠,那不是完美無缺,不是只有快樂秸谢、沒有痛苦经磅,相反,而是“雙腳踏平塵世路钮追,一生心血昭世人”。
楊絳通曉英語阿迈、法語元媚、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苗沧,到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刊棕;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待逞,2014年還在公演甥角;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识樱,再版達一百多萬冊嗤无,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怜庸。
在錢鍾書先生去世后当犯,楊絳做的頭一件大事,是出了十三冊《錢鍾書集》割疾;第二件是出版了五冊《宋詩紀事補訂》嚎卫;第三件是《錢鍾書手稿集》影印出書;第四件是《我們的錢瑗》成書宏榕。楊絳說:“他們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拓诸。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麻昼,但是逃到哪里去呢奠支?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抚芦,打掃現(xiàn)場胚宦,盡我應盡的責任。”
她的責任太多枢劝、太重井联、太復雜了。四麻袋手稿和讀書筆記您旁,收藏的文物烙常,全家的東西,都得要她親手處置鹤盒〔显啵可是這時的楊絳早已身心交瘁,連走路都要扶著墻壁侦锯。她要讓自己傷痛的心靜下來驼鞭,要喘一口氣,尋找一個使精神得以安寧的港灣尺碰。從中外賢哲的書中挣棕,她選中了柏拉圖的《斐多篇》,通過翻譯這本書來忘掉自己亲桥。終于洛心,這個90歲的老人又硬硬朗朗地站了起來!
這時她開始了“打掃現(xiàn)場”,她把錢鍾書從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所寫的中外文筆記進行了分類處理题篷。這些筆記词身,隨著錢鍾書一生顛沛流離,傷痕累累番枚,但畢竟可以讓人從中看到錢鐘書怎樣變成一代巨匠的蹤跡法严。這些更讓我們無法不感激這個堅強到幾乎不能被打倒的老人——楊絳先生。
曾有楊絳的文學評論中這樣評價她:“她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葫笼。其沉定簡潔的語言渐夸,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渔欢,然而平淡不是貧乏墓塌,陰晴隱于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奥额,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苫幢,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著巨大的表現(xiàn)力〉姘ぃ”
但比起楊絳的一生來說韩肝,她的著作只代表她的一小部分,她對夫君的摯愛九榔,對女兒的疼惜哀峻,對事業(yè)的忠誠涡相,還有生命中的正直、勇敢剩蟀、寬厚與大愛才讓她的靈魂在人們的心目中閃閃發(fā)光催蝗,讓她在歷史的舞臺上長響不衰。
在朋友圈一片哀悼聲中育特,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堅強的學者丙号,一個至情至性的女人,一個大愛世人的楊絳缰冤,同時犬缨,我們也看到了世人對她的愛。這一切棉浸,將在此后漫長的時光中歷久彌新怀薛。
最后,祝愿楊絳先生和她的一生摯愛迷郑,在天堂團聚枝恋。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李沐遙三热,80后。曾做過記者三幻、主持人就漾、教師。寫字是一份美好念搬,只為寄托心情抑堡。微信公眾號:沐遙詩雨。博客:天使降凡塵朗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