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零散地在得到看了一些文章的榛,有一些有意思的觀點,我會做一些標注逻锐,正好今天借用提交007作業(yè)的機會做一下復習:
吳伯凡《學習曲線與認知留級》:
“......當你處于強烈的愛的狀態(tài)下夫晌,不管是情愛,還是對上帝之愛昧诱,都是一種‘空杯’晓淀,充分意識到自己不足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基本指標:愛是你在他面前有沒有強烈感覺到自己的殘缺,體會到一種‘我不配’的感受盏档,這種狀態(tài)會使你改變的可能性很大凶掰。”
【我的標注】真正的愛讓我們感覺到“我不配”,由此才產(chǎn)生了愛的傾向懦窘,由此帶來改變前翎。但有個前提,所謂的“我不配”不是完全的“不配”奶赠,而是在認可自己“我不配”的情況下去改變鱼填。
吳軍《撒切爾夫人的智慧》:
“一個保守主義者,可能在外人看來沒有那么遠大的理想毅戈,就像撒切爾夫人父親那樣的小業(yè)主。但是他們會從眼前做起愤惰,從小事做起苇经,通過一種漸變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改進周圍的環(huán)境宦言∩鹊ィ”
【我的標注】漸進的方式,其意義到底有多大奠旺?漸進的做事方式其實依然跟一個東西相關:你選擇做的事情其方向是對的蜘澜。你有把握到做這個事情的規(guī)律,而不是只是盲干响疚。例如鄙信,《肖申克的救贖》里的Andy再怎么漸進的做事,也是需要建立在他超強的認知的基礎上的忿晕, 不然他一定會死在中途装诡。
吳軍《里根和保守主義》:
“首先他們很務實,懂得妥協(xié)践盼⊙徊桑”
【我的標注】務實的背后是把焦點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意識形態(tài)只是工具罷了咕幻。類似地渔伯,百戰(zhàn)百勝不值得稱道,真正值得稱道的是不戰(zhàn)或一戰(zhàn)而勝肄程!想到了司馬懿锣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