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勒泰,就像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瓦爾登湖输莺,或者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陵源裸诽。意思都一樣嫂用,就是說,我們內(nèi)心都希望有一處安靜的陌生的地方丈冬,可以承載疲憊的焦灼的心靈嘱函。這塊地是因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面臨的困境應(yīng)運而生的。甚至我們可以默契的產(chǎn)生共鳴埂蕊。至于真正到了這塊地能不能長期的生活下去往弓,暫且不管,我相信環(huán)境和心態(tài)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狀態(tài)蓄氧。
阿勒泰是一個寂寞的火苗亮航,它若有若現(xiàn),甚至可有可無匀们。雖然會或多或少的存在我們的心底缴淋,但也許直到我們的心靈被激起波瀾的時候,它才會條件反射的油然而生泄朴。所以它成了一個安慰重抖,一個美好的向往,雖然不是很遙遠祖灰,但卻沒有足夠的勇氣钟沛。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很多這樣的追求還沒形成一個完整的計劃就已經(jīng)被軟弱和顧慮扼殺在搖籃里了,而且這樣的追求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還會接二連三的萌芽局扶,并仍會接二連三的被種種挫敗的心理掩埋恨统,很可惜的是我們并不是不懂生活,而是沒有勇氣去像模像樣的生活三妈。于是我們自己甚至成了這個社會的附屬品畜埋。
今天的阿勒泰仍種植在我的心里,我不敢說哪天會去畴蒲,但起碼不會輕易地忘記它所帶給我的寄托悠鞍。但從根本上我要承認,我之所以向往阿勒泰模燥,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軟弱咖祭,說白了就是逃避掩宜。當(dāng)一個人無法很好的融入這個社會或團體,就會情不自禁的逃避它么翰。當(dāng)一個人沒有寄托和使命感的時候牺汤,就會變得思想空洞,從而與人交談時沒有邏輯和理念浩嫌,行動上甚至像一棵枯槁的槐樹慧瘤,有棱角卻沒有內(nèi)涵。
我讀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固该,大致了解了北疆牧民的生活锅减。那種淳樸、粗獷伐坏,安居樂業(yè)的思想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是無聊的怔匣、乏味的。甚至被嗤之以鼻桦沉,以為那樣安靜的生活就是一種遺忘每瞒,被掩埋,毫無意義的存在纯露。但這完全是一種個人主觀意識上的論斷剿骨,是建立在自我價值觀念基礎(chǔ)上的定義,是片面的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評判埠褪。我們不必在意浓利,這不過是人文世界里的一種現(xiàn)象,我們沒法阻止這樣的思想消失或者存在钞速。我們唯一能做的贷掖,客觀的分析,就是自己該怎樣對待這個大千世界呈現(xiàn)給你的面貌渴语。
我大學(xué)時對北疆的阿勒泰極其向往苹威,時常翻開地圖細細琢磨它的地理位置,并幻想著某一天能夠隱居于此驾凶。就在阿勒泰的某座山脈的腳下牙甫,有一條河,我騎馬飲水调违,旁邊是我親手建造的木房子窟哺。我有來復(fù)槍,也有弓箭翰萨,有一個與我同樣志向的妻子脏答。每天我們就馳騁在山野間,靠打獵牧羊?qū)懽鳛樯豆怼M砩显谛『舆吷鷼庖欢洋艋鹬掣妫覀兒鷣y跳舞,累了就躺在青草地上雳锋。伴著河水的淙淙聲黄绩,我給她讀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
這樣的生活我在《我的阿勒泰》里清晰的可以捕捉到玷过,這并不難實現(xiàn)爽丹。當(dāng)我讀的時候,我把我自己融入作者筆下的故事里辛蚊,做一個旁觀者的角色粤蝎。于是跟著故事里的人物情節(jié)的變化變化著情感,仿佛身臨其境袋马,周邊就是原野初澎、山嶺、溪流虑凛、群羊碑宴、駿馬、牦牛和暮色桑谍、晚霞延柠。這個時候我可以暢快的放飛自己的身體和思緒,整個人都覺得輕松了很多锣披,也釋放了很多壓抑的情緒贞间。這就是書籍的力量,它不僅帶給我們格局上的成長雹仿,還改變了我們當(dāng)時的心里狀態(tài)榜跌。
這本書給我的最多的可能是一些特殊的回憶,它勾起了我曾經(jīng)靦腆盅粪、羞澀的幻想钓葫,也構(gòu)造了我癡情浪漫的情懷。這些記憶里包括三毛與荷西在沙哈拉的故事票顾,也包括我的一段悲傷的戀情础浮。記得我在平江路“貓的天空之城”的二樓,在書架上瀏覽書籍時奠骄,突然有一本書映入我的眼簾豆同。那一刻我的心就像一只小鹿被碰撞,心跳加快含鳞,呼吸卻變得緩慢影锈。可想而知,我有多喜歡她鸭廷,只因這本書的書名里有一個字跟她的名字一樣枣抱,我便覺得見到她。
這本書在《我的阿勒泰》里也有收錄辆床,再讀時佳晶,那種初戀的感覺煙消云散了。只是多了一些無奈的成熟的傷感讼载。
李娟筆下的阿勒泰的故事不像三毛筆下沙哈拉沙漠里的故事那么豐滿轿秧、跌宕起伏、甜蜜咨堤、感人菇篡,富有電影色彩。但可以看出一喘,李娟受了三毛的一些啟蒙驱还,只是二人的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不同,同時她們倆的寫作風(fēng)格也不近相同津滞。但李娟是個高明的寫作者铝侵,她善于捕捉生活的細節(jié),并且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的天賦把稀疏平常的事情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來触徐,就像印象派和寫實派畫家的結(jié)合咪鲜,利用色彩和顏料把平凡樸實的生活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原來生活是這樣子的撞鹉,它不高尚疟丙、不觸不可及,但足夠讓我們認清生活的本質(zhì)是什么鸟雏。
書中給我的感動是他們一家人的吃苦耐勞和堅強生活的精神享郊。作者和她的母親、她的姥姥一起生活在阿勒泰的腳下孝鹊,她們開了一家小店炊琉,跟著不斷遷徙的牧人變換著地方。不管風(fēng)雨又活,還是寒冷的天氣苔咪,她們都會帶著將近80歲的姥姥穿山越嶺,開開心心的生活柳骄。作者身為漢人团赏,能夠主動的融入那個少數(shù)民族的群體,和他們打成一片耐薯,我想這是作者最大的收獲舔清。
29.08.2017.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