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要
1、大綱:了解日本簡史及日本侵華原因
2筐咧、時間跨度:1870年—1945年
3鸯旁、重要名詞:徐福東渡 遣唐使 忽必烈征東 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日本投降
4、重要人物:徐福 唐高宗 鑒真大師 忽必烈 溥儀
日本概況
日本是西太平洋邊緣北部的一個南北向狹長的島國嗜浮,領土由北海道羡亩、本州、四國危融、九州四個大島及上千個小島組成,西隔東海雷袋、黃海吉殃、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楷怒、朝鮮蛋勺、韓國等國相望。在日本流傳的古神話中鸠删,日本國是由太陽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七世紀建立的抱完。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短缺刃泡,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進口國之一巧娱。
中日歷史交往
中國歷史上有秦代徐福東渡日本留居的傳說,但真正有確切記載的中日交流是范曄《后漢書·東夷傳》: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烘贴,倭奴國派代表團來漢朝朝貢禁添,光武帝非常高興,賜給刻著“漢委奴國王”的金印一方桨踪。這是中日兩國有外交來往的最早記錄老翘。
直到唐朝,日本統治者為學習唐王朝統治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文化,多次派遣使者帶領大批留學生到中國訪問和留學铺峭,這期間和唐朝非常友好墓怀。日本著名的大化革新就發(fā)生在這一期間。
整個唐朝期間卫键,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9次捺疼。中國方面則以開放的胸懷予以接納,盡我所有真誠傳授永罚,鑒真大師甚至東渡到日本啤呼,主動帶去中國先進的文化。
中日歷史上的軍事交鋒
唐朝初期呢袱,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小國并不統一官扣,其中的百濟國聯絡倭人(日本人)合擊與唐朝交好的新羅,唐朝派軍增援羞福,在白江口一帶打敗日本水師惕蹄,日軍戰(zhàn)艇全軍覆沒。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有相關記載治专。
從此倭人自知落后卖陵,于是對唐俯首稱臣,九百余年間不敢再入侵朝鮮半島张峰,并不斷派遣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泪蔫。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兩次派代表要求日本天皇繼續(xù)對中國俯首稱臣喘批,但遭日方拒絕撩荣。于是忽必烈發(fā)動對日本島的“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戰(zhàn)爭,但最終因為日本人以逸待勞充分準備饶深,以及部隊遇到氣象災害而失敗而回餐曹。
明朝萬歷年間,日本再次入侵朝鮮敌厘,史稱“壬辰倭亂”台猴。明朝出兵保護藩屬國,雙方作戰(zhàn)長達7年俱两,這場抗日援朝戰(zhàn)爭饱狂,最終以中朝勝利、日本失敗而告終锋华。
日本明治維新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非常深刻嗡官,直到十九世紀上半葉日本德川幕府統治時期,日本執(zhí)行著與清政府一樣的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毯焕。隨著黑船事件衍腥、倒幕運動等政治事件磺樱,日本明治天皇重新統一了日本,然后派出團隊考察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婆咸。
隨后日本在政治竹捉、農業(yè)、工業(yè)尚骄、文化教育块差、軍事、司法等方面效仿西方倔丈,全面改革憨闰。約從1870年起,日本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需五,國力日漸強盛鹉动,先后廢除了幕府時代與西方各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重新奪回了國家主權宏邮,進入了近代化泽示,并迅速成長為亞洲強國。
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蜜氨。
日本對東三省的侵略
甲午戰(zhàn)爭以前械筛,日本已經開始策劃侵略中國的陰謀,目標是遼寧(當時叫奉天熟住)埋哟。二十世紀初,為了爭奪在中國東北的勢力范圍厌丑,不惜與俄國發(fā)生戰(zhàn)爭定欧。1919年,日本關東軍踏上中國遼寧土地怒竿,1927年,日本將中國東北隔離出去獨占的陰謀已經昭然若揭扩氢。
1931年日本發(fā)動了武裝占領東北的九一八事件耕驰。1932年3月,扶植滿清退位皇帝溥儀成立偽滿洲國录豺,東北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朦肘。1933年,熱河淪陷双饥,平津地區(qū)失去屏障已然處于危險的態(tài)勢媒抠。
這都是清政府和民國政府軟弱無能,妥協退讓的結果咏花。
日本全面侵華前的國際背景
一戰(zhàn)以后趴生,帝國主義列強繼續(xù)進行勢力范圍爭奪的重點在歐洲阀趴,給東方的日本侵略中國留下了時間和空間。
日本政府企圖建立法西斯強權政治苍匆,逐步與德國刘急、意大利等法西斯政府結成軸心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策源地之一浸踩。
面對社會主義蘇聯的巍然屹立叔汁,美英法持仇恨和予以消滅態(tài)度,他們希望德國向東方進攻检碗,希望日本向西北方進攻据块;因而對日本的侵略中國,長期執(zhí)行綏靖縱容政策折剃。因而日本在九一八事件后很快占領中國東三省另假,更加肆無忌憚。
受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微驶,歐美各國也無暇顧及遠東局勢浪谴。
日本侵華原因綜述
基于以上國際背景,1937年7月日本悍然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盧溝橋事變)因苹,中國人民被迫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苟耻,中國大地流淌著抗日先輩的鮮血,這是眾所周知的扶檐。為了警醒國人不要忘記歷史凶杖,關于日本侵華原因,在此綜述如下款筑。
1智蝠、首先日本國土面積只有37萬多平方公里,僅僅相當于我國的云南省奈梳。并且日本列島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邊界杈湾,處于太平洋地震帶,火山和地震頻發(fā)攘须,自然災害較為嚴重漆撞,再加上日本資源極其匱乏,日本政府因而形成了強烈的危機意識于宙,這個國家千年以來就希望能落腳登陸歐亞大陸浮驳,早先多次侵略朝鮮半島就是明證。以上客觀情況也是其近現代采取擴張主義國策的原因之一捞魁。
2至会、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之后,幾十年間工業(yè)谱俭、經濟快速發(fā)展奉件,其綜合實力已經在亞洲首屈一指宵蛀,軍事工業(yè)在世界上也進入前列,當時的日本已經可以批量生產坦克瓶蚂、飛機糖埋、航母、軍艦等各種先進重型武器裝備窃这。日本綜合國力的提高瞳别,使它成為經濟、軍事大國杭攻,具備了向外進行侵略擴張的實力祟敛。
世界列強幾百年來形成了向外擴張侵略的殖民模式,日本不但認同而且向外發(fā)展的愿望更加強烈兆解,首要目標就是其西鄰中國馆铁。
3、1929年10月爆發(fā)了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世界各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日本作為資本主義國家也不例外双妨。延續(xù)四年的經濟危機使日本國內的矛盾激化,工人罷工和農民暴動事件發(fā)生了上千次辣垒,而發(fā)動戰(zhàn)爭就可以很快化解危機和轉移國內矛盾,還可以拉動國內工業(yè)發(fā)展印蔬,增加就業(yè)機會勋桶,穩(wěn)定社會局面,如果戰(zhàn)勝還可以獲得額外的戰(zhàn)爭利益侥猬。
4例驹、日本歷史上經歷了很長的戰(zhàn)國時代,國內形成了慣于征戰(zhàn)殺伐的武士階層退唠,他們遵從一套完整的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鹃锈,被稱為“武士道”。武士道成為當時日本民族主流文化瞧预,在軍界則演變形成了法西斯軍國主義仪召,軍國主義者在日本政界呈現上升勢頭,借助天皇的名義對外用兵的主張逐漸成為主流松蒜。
5、中國從清末以來長期積貧積弱已旧,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客觀上沒有經濟和軍事實力與日本正面抗衡秸苗,另外國民黨政府為了維持表面上的國家統一,執(zhí)行著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运褪,致力于軍閥混戰(zhàn)和大力圍剿紅軍惊楼,因而主觀上不愿意與列強為敵玖瘸,處理對日關系時采取軟弱的力避沖突的方針。
6檀咙、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是所有帝國主義都知道的雅倒,從鴉片戰(zhàn)爭到八國聯軍侵華,帝國主義列強從羸弱的中國身上得到的好處不可計數(土地弧可、賠款蔑匣、稅收、商品利潤棕诵、領事權)裁良,日本從占領中國東三省的三十年間更是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包括從東三省掠奪資源和傾銷日本國內商品校套,故而日本對占領全中國早已蓄謀已久价脾。這只尚未完全覺醒的東方睡獅,一直刺激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笛匙。
7侨把、從日本民族特性、民族心理方面進行分析妹孙,最能深刻認識其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原因和本質秋柄。
文化方面,日本人歷史上善于吸收一切外來文化涕蜂,明治維新前主要是中華文化华匾,以后主要是西方文化,他們對于先進的強大的事物充滿興趣和崇拜心理机隙;
民族精神方面蜘拉,日本人具有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和認同感,由于文化有鹿、地理和資源等因素形成了深刻的生存危機意識和侵略性旭旭;更兼有長期養(yǎng)成的勤儉、堅韌葱跋、忠誠持寄、奉獻、犧牲精神娱俺;尤其是其民族犧牲精神稍味,得到了日本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認同,成為一種集體意識荠卷,它使日本民族能圍繞某一特定目標形成整體的團結性和趨同性模庐。
侵略者的結局
自古以來邪不壓正,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必然最終獲得勝利油宜。日本在東亞的瘋狂的法西斯式的侵略行為使它自身陷入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掂碱,1945年8月15日怜姿,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疼燥。
中國人民獲得了百年以來反抗外來侵略戰(zhàn)爭的第一場徹底的勝利沧卢。
更多歷史文章,請搜索關注公眾號 “云竹文齋”醉者!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但狭。
分享是一種美德,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湃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