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顛覆我教育觀念的書伶椿。
雖然也許有點過猶不及,可如果“不過”氓侧,何以能在以“掌控”為主流教育理念的世界里激起浪花脊另?!
作者并沒有給出一個好的答案约巷,甚至連一個明確的答案都沒有偎痛。
一開始,我不喜歡這個書名独郎,“無條件”這個詞讓我反感踩麦。還好作者一再申明,他所說的“無條件”絕不是讓家長放任自流氓癌。
作者觀點:我們的任務是“掌管”谓谦,即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贪婉,提供指導反粥、設定界限,但并非“掌控”疲迂,即苛求絕對服從星压、依賴于壓迫或無休止的規(guī)范。
這是我所想要的教育方式鬼譬。很感謝作者所致力的研究和寫作,一個個問題和觀念讓我醍醐灌頂逊脯。
1.激勵也是一種掌控方式优质!
我曾經非常推崇獎勵、激勵、鼓勵巩螃⊙菰酰《獎勵出好孩子》看著這樣的書名就讓人心動。而我也是從小在各種表揚避乏、鼓勵中長大的爷耀。以前,沒覺得有什么問題拍皮,最近再看《自私的父母》歹叮,莫名和這本書一結合,就知道自己在這種養(yǎng)育方式中成長起來的問題是什么了——輸不起铆帽!總是希望別人肯定自己咆耿,在乎別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感受爹橱。導致很多時候的出發(fā)點是取悅別人萨螺,而不是遵從對自己發(fā)展有利的做法。
更重要的是愧驱,作者讓我看到了表揚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 表揚孩子慷慨大方會讓孩子將焦點放在我們對其行為的認可上”慰技。作者舉了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组砚,一個孩子作了一副畫吻商,孩子媽媽立刻表揚了他,而作者卻問孩子喜歡這幅畫嗎惫确?結果孩子竟然不喜歡手报!作者引導孩子又畫了孩子自己喜歡的畫。是的改化,我們被表揚掩蛤、被獎勵,滿足于獲得了別人的認可陈肛,卻忽視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揍鸟,也忽視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2.教育孩子之前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句旱?
“對什么管用阳藻?代價是什么?”
常常聽到一些家長辯駁谈撒,自己不想打罵孩子腥泥,可是不采取點厲害的手段,孩子就不聽話啃匿!都是讓孩子給逼的蛔外。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蛆楞?是誰讓孩子變成這樣的?除了打罵就真的沒有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了嗎夹厌?恐怕真相是豹爹,這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而是簡單易行矛纹,少費事兒的手段吧臂聋。畢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傾聽孩子的心聲太花時間或南,我還要喝酒孩等、打牌、逛街迎献、應酬......
3.對懲罰的認識——為孩子好瞎访,別再自己給貼金了,好嗎吁恍?
作者直言:“懲罰者用讓對方吃苦頭的方式給他們(孩子)一個教訓扒秸。”是的冀瓦,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赤裸裸的報復伴奥。不聽話的保護。盡管有時候翼闽,一些父母自己說的話本身就問題拾徙,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孩子“聽話”感局!
可惜事與愿違尼啡,越是希望省事兒,偷工減料询微,問題越多崖瞭。正如吉諾特所說:“錯誤行為與懲罰手段不是互相抵消的對立面,相反撑毛,二者互相依存书聚、相輔相成≡宕疲”
我初中的一位同學雌续,在鄰居眼里完全是個好孩子。寒暑假每天在家練字胯杭,對人很有禮貌驯杜,不多話。而事實呢做个,一上學艇肴,他就總是曠課腔呜、打游戲、打架再悼。他爸爸的最高暴打記錄是:把他吊在窗戶上,抽斷了一根皮帶膝但〕寰牛可結果是一點好轉都沒有,他反而變本加厲跟束。有次開家長會莺奸,他爸爸翹著二郎腿斜坐著,語文老師當著全班家長的面訓斥道:“你兒子平時上課就是這樣坐的冀宴∶鸫”一語道破天機吧,家長的言行影響遠遠大于幾根皮帶的威力略贮。
正如托馬斯?戈登指出的:“家長持續(xù)利用手中權力控制幼童會造成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甚疟,即(你)永遠都不知道該如何影響他們√友樱”因此家長越依賴于懲罰览妖,“就越不能用自己的力量真正影響孩子的人生±肯椋”
而懲罰不僅僅是體罰讽膏,言語的傷害或許更甚。我先生的父母都極其強勢和專制拄丰,撰寫《父母效能訓練手冊》一書的已故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指出:“專制的環(huán)境令人生病府树。”是的料按,這種疾病的可怕不不是在于身體上奄侠、心靈上,更重要的會遺傳站绪。我先生也常常談到教育理念遭铺,非常贊同黃金棍下出好人。這種暴力待機遺傳的教育理念的殺傷力不只是對一代人造成傷害恢准,甚至是幾代人魂挂。
而我看《自私的父母》的時候,更能體會到這種童年時的傷害對人一生的影響馁筐。像我先生涂召,他本人非常善良,熱情友好敏沉,做事認真果正,可他愛說反話炎码,有時候甚至毒舌到刻薄,他父母從小到大都打壓他秋泳,他內心太缺乏認同感潦闲,以至于上學后,他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關注迫皱,期待他們能給予肯定歉闰,這當然是適得其反。
懲罰對孩子的傷害卓起,渴望討好滿足大人和敬,我們都曾體會過,可惜戏阅,這種體會過后昼弟,不會自動自愈。沒有穩(wěn)定的心理邊界奕筐,沒有強大的內容舱痘,讓人很容易受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影響,這才是可怕的救欧。別人的一個眼神衰粹,一句話都可能讓人不安,如果我們迷信懲罰笆怠,就是給孩子關上了通往幸福的大門铝耻。
書中還有很多觀點,讓我反思蹬刷,比如:我們是養(yǎng)孩子還是養(yǎng)簡歷瓢捉?比如,孩子并非天生的搗蛋鬼——“即使你已經對無數(shù)次撿起掉在地上的勺子厭煩透頂,但重要的是你要意識到,一歲的孩子不斷從高椅上扔下勺子,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是喜歡扔東西,而不是因為他在“考驗你的極限”办成,當然也不是因為他在試圖讓媽媽痛苦泡态。僅僅由于孩子的行為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并不意味著那就是他的意圖∮芈”比如某弦,“無效養(yǎng)育模式的特征就是愚蠢的始終如一”。比如而克,“無條件的愛則在孩子難帶的時候最重要靶壮。”
特別是新手爸媽员萍,這本書尤其值得一讀腾降,畢竟這是新時代了,我們不能再做專制強勢的中國式家長了碎绎,畢竟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曾是那種教育理念的受害者螃壤,不能再作惡了抗果。
養(yǎng)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可作者提醒我認識到“的確奸晴,家長難當冤馏。但當孩子往往更難〖奶洌”
當然猶豫要孩子的夫妻宿接,我奉勸還不不要輕易相信老一輩的話“你們生了我給你們帶!”畢竟孩子是你們的辕录,不盡好對孩子的教育義務,恐怕哭的日子還在后頭梢卸。而作者的勸告是:如果你不愿放棄任何自由時間走诞,如果你想讓你的房間保持安靜和整潔,那么你或許應該考慮改養(yǎng)熱帶魚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