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經(jīng)文全文并注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雖然短小精悍掂骏,卻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民泵。讀懂了這經(jīng)禽翼,大乘佛法的思想精髓或也就可以掌握了。
今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解譯得很清楚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座硕。 雖然解譯得很好,解釋后文章卻太長涕蜂,不方便閱讀华匾。因此我刪除了很多不影響理解心經(jīng)的內(nèi)容,然后整理修改出下文机隙,以方便大家快速讀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蜘拉。
關(guān)于留言中多人詢問可否轉(zhuǎn)載本文: 可以轉(zhuǎn)載, 但要在文章中保留以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經(jīng)文全文并注解"轉(zhuǎn)自 船長日志http://www.cslog.cn/Content/xin_jing_jue 轉(zhuǎn)載請保留鏈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經(jīng)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譯本截至清就有七種。以下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的譯本有鹿,它在中國最為盛行:
觀自在菩薩旭旭,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葱跋,度一切苦厄持寄。舍利子,色不異空娱俺,空不異色稍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荠卷,受想行識模庐, 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油宜,是諸法空相掂碱,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慎冤,不增不減顶吮。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粪薛,無眼耳鼻舌身意悴了,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湃交,無無明熟空,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搞莺,亦無老死盡息罗。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才沧,以無所得故迈喉。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温圆,心無掛礙挨摸,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岁歉,遠(yuǎn)離顛倒夢想得运,究竟涅槃。三世諸佛锅移,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熔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非剃,是大明咒置逻,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备绽,能除一切苦诽偷,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疯坤,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报慕,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压怠,菩提娑婆訶眠冈。
視頻
經(jīng)題說明
【(摩訶)波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 ? 常念《心經(jīng)》。
? ? 「摩訶」是梵文菌瘫,就是大蜗顽。 佛說的「大」這是一個絕對的大。平時我們說的是相對的「大」雨让,如這個火爐和房子比雇盖,說房子大,房子和樓比栖忠,它又小了崔挖。世間上哪有什么大小贸街,小的就是大的,大的又是小的狸相,都是相對的薛匪,而這個大不是比較的,是絕對的脓鹃,下文的「多」逸尖、 「勝」也有類似的意思。
「般若」也是梵文瘸右,我們可以把摩訶般若翻成智慧娇跟,把[摩訶般若]翻成大智慧。但這很勉強太颤。世智辯聰是我們學(xué)佛的八種障難之一苞俘!經(jīng)中的智慧,是一種怎么能夠了悟?qū)嵪喽俺荩跞胱C入實相的智慧。
? 「波羅蜜多」是梵文襟诸⊥叨拢可以譯為「彼岸到」和「度」。諸佛以大智慧歌亲,勇猛修行菇用,覺悟正道,永離苦趣陷揪,證入涅槃惋鸥,這是彼岸。
? ? 「心」悍缠,經(jīng)題中「心」字的涵義有兩個:一個是中心卦绣,心要與核心的意思。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飞蚓,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滤港,而《心經(jīng)》是般若經(jīng)典的核心,所以稱為《心經(jīng)》趴拧。二者溅漾,心是指明當(dāng)人的本心。人人都有一個真心著榴,但我們現(xiàn)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蓋√砺模現(xiàn)在這個我是個妄我,不是真的我脑又。任何一個眾生暮胧,都有和佛一樣的智慧锐借,和佛一樣的德相。這是我們的本心叔壤。眾生只是睡著了瞎饲,正在做夢,種種顛倒炼绘。你把夢醒了嗅战,叫醒你,一醒就完事了俺亮。
? 「經(jīng)」是通名驮捍,可見經(jīng)題概括很深的意思。
經(jīng)文注解
【觀自在菩薩脚曾《遥】
? ?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可指觀世音菩薩本讥。這里的 「觀自在菩薩」表示觀照般若已經(jīng)自在無礙了的菩薩珊泳,不一定指觀世音。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拷沸,照見五蘊皆空色查,度一切苦厄∽采郑】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在修行深般若的時候秧了。深般若波羅蜜,加一 「深」 字就分別于小乘也能修習(xí)般若序无,而是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验毡。
「照見五蘊皆空」
「照」 ,有心叫作想帝嗡,無心就叫作照晶通。照的意思是離開我們的妄念,像鏡子照東西一樣哟玷,明明白白录择,清清楚楚。
「五蘊」 蘊是指“類碗降、堆”隘竭。 佛把世間一切事物總分為五蘊(五類),分別是:色讼渊、受动看、想、行爪幻、識菱皆。
「色蘊」是物質(zhì)這方面须误,一切萬物,凡眼所見仇轻,耳所聞京痢,鼻所嗅,舌所嘗篷店、身所覺祭椰,以及意所想到的東西都是色蘊。
「受蘊」我們現(xiàn)在看見了風(fēng)扇疲陕,看見有一臺風(fēng)扇方淤,腦子就有所領(lǐng)受,內(nèi)心生起一種領(lǐng)納的作用蹄殃,來領(lǐng)納樂境(樂受)携茂、苦境(苦受)及不苦不樂境(舍受)。
「想蘊」就是種種思想诅岩。
而我們這個想是念念不斷的讳苦,念念遷流就是「行蘊」。
「識蘊」是我們能夠了別吩谦、認(rèn)識鸳谜,例如上述風(fēng)扇轉(zhuǎn)動發(fā)聲,人最初只聽到聲音逮京,隨即知道是聲音卿堂,這是耳識束莫;同時傳達(dá)到意旱捧,能分別了知這是風(fēng)扇轉(zhuǎn)動所發(fā)的聲音诉植,這就是意識。
所以五蘊里,四個說的都是心晓铆,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個色蘊是有關(guān)物質(zhì)方面的晒衩。五蘊都遮蓋我們本性涌攻,是妙明真心的障礙。
[五蘊皆空]怀各,五蘊沒有任何一蘊不是空倔韭。也就是說世間事物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 “苦”是痛苦瓢对,“厄”是窮困疾厄寿酌。佛認(rèn)為人世間充滿了苦, 而人生最基本苦有 [八苦] 硕蛹,即:生醇疼、老硕并、病、死 秧荆、「怨憎會」倔毙、「愛別離」、「求不得苦」乙濒、「五蘊熾盛」(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很盛陕赃,蔭蓋了你,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顯現(xiàn)琉兜,因此你有煩惱凯正,這是苦的根本。)豌蟋。如何去除這些苦廊散,得到真正的自在是佛法的根本目的。觀自在菩薩在修習(xí)甚深的大智慧到彼岸時梧疲,以般若妙慧觀照世間事物允睹,了達(dá)五蘊并非實有,當(dāng)體即空幌氮,因此能「度一切苦厄」缭受。
以上是經(jīng)的總綱,下面依此廣釋该互。
【舍利子米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宇智。色即是空蔓搞,空即是色,受想行識随橘,亦復(fù)如是喂分。】
? ? 觀自在菩薩答復(fù)舍利子所提的問題机蔗,所以首先稱他的名字蒲祈,舍利子。
[色] 指「五蘊」中的 「色蘊」萝嘁, 指看得見的梆掸,摸得著的,聽得到的牙言,這樣一些能感受到的東西酸钦,是真實存在。也就是平時說的[物質(zhì)]嬉挡。
「色不異空」后四句都是說色(物質(zhì))和空是等同的钝鸽。
佛為什么說世間的物質(zhì)都是[空]的呢汇恤?
佛學(xué)認(rèn)為物質(zhì)都是由更小的元素組成的。和物理學(xué)上說的物質(zhì)由分子拔恰、原子組成的道理類似因谎。如一臺風(fēng)扇,你可以把它拆成電動機颜懊,底座等部件财岔,而些部件是由不同的分子原子組成的。這樣分解之后你發(fā)現(xiàn)里面不存叫“風(fēng)扇”的東西河爹。 風(fēng)扇之所以被稱為“風(fēng)扇”不是因為里面的原子分子有風(fēng)扇的特性匠璧, 而是因為這些分子原子按一定的規(guī)則組成了一個具有送風(fēng)這樣一個功能的東西, 而這個規(guī)則(因緣)外在地決定了它是“風(fēng)扇”咸这, 其實本沒有被稱為“風(fēng)扇”的本體夷恍,如果把這個風(fēng)扇熔化了,用同樣的成份媳维,工人可以做成水桶或臺燈酿雪。 根據(jù)這樣的道理,佛說物質(zhì)是“空”的侄刽。 顯然這個“空”不是指現(xiàn)在科學(xué)上說的“真空”指黎, 而是指物質(zhì)沒有主宰的本體、沒有不變的實質(zhì)州丹。
請參看另文解釋「色即是空」醋安。
為什么同樣的意思要重復(fù)四次?原來這四句是對不同的人說的墓毒。
「色不異空」句是對凡夫說的吓揪。因為凡夫執(zhí)著世間的物質(zhì)東西是實有,所以告訴你是空蚁鳖。讓你破除這樣一個執(zhí)著磺芭。
第二句[空不異色]是對小乘佛僧說的赁炎,他們證了空醉箕,卻執(zhí)著空,空成了被執(zhí)著的東西徙垫。這是提醒空也是色讥裤,故說「空不異色」。
[色既是空姻报,空既是色] 這兩句是對菩薩說的己英。菩薩圓融無礙,所以對他們來說[色既是空吴旋,空既是色] 损肛,色空不二厢破。
? ? 「五蘊」中[色]所產(chǎn)生的東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受])的也都是空治拿,所引起的[想]當(dāng)然也是虛妄的摩泪,于是表示思想遷流的[行]蘊也是虛妄的,那些了別([識])當(dāng)然也是虛妄的劫谅〖樱「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捏检。所以「受想行識荞驴,亦復(fù)如是」。
【舍利子贯城,是諸法空相熊楼,不生不滅,不垢不凈能犯,不增不減孙蒙。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悲雳】媛停】
? ? 大士再喚舍利子,并進(jìn)一步開示說合瓢, 這一切諸法本來是不生不滅坦胶,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晴楔,本來沒有五蘊顿苇。
佛說的「法」是一切事物,有形的税弃、無形的纪岁、道理、概念则果、抽象的幔翰、具體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稱之為法西壮。
【無眼耳鼻舌身意遗增,無色聲香味觸法】钋啵】
[眼耳鼻舌身]是人用來感知色蘊的器官做修,[意]就是受想行識四蘊。這六樣合稱為 [六根],一句合起來代指五蘊饰及, 前面加個”無“蔗坯,就是說五蘊皆空。
[色聲香味觸]分別對[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內(nèi)容燎含。也代指色蘊步悠,「法」是一切事物。這六樣稱 [六塵]瘫镇。 前面加個”無“字鼎兽,還是說五蘊皆空。
[六根]加上[六塵]為 [十二入]([十二處])铣除,所以這句也可以指[十二入皆空]谚咬。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尚粘≡褙裕】
? ? 這句話代表十八界皆是空。 [界]是界限郎嫁、區(qū)別秉继、種類。眼等六根成六界泽铛,色等六塵又成六界尚辑,眼識到意識是六識,又成六界盔腔,共成 [十八界]杠茬。(十八界是:眼界、耳界弛随、鼻界瓢喉、舌界、身界舀透、意界栓票、色界、聲界愕够、香界走贪、味界、觸界链烈、法界厉斟、眼識界挚躯,耳識界强衡、鼻識界、舌識界码荔、身識界漩勤、意識界感挥。)
? ? 上面的五蘊、十二入越败、十八界都無触幼,破人我執(zhí),叫做為[凡人法] 究飞。也就是告誡凡人的置谦。
從「無無明亦無無明盡」起,下面的是說給修佛僧的道理亿傅,破法我執(zhí)媒峡,為[圣人法] 。
【無無明葵擎,亦無無明盡谅阿,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酬滤∏┎停】
? 文中的[無明]和[老死]是 [十二因緣]中的兩個,因為十二因緣全部內(nèi)容太多盯串,摘了這兩個出來作為代表整個十二因緣氯檐。
? 十二因緣說的是因果輪回。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体捏,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男摧。」這是教導(dǎo)我們译打,破除十二因緣的法執(zhí)耗拓。
參考:關(guān)于佛學(xué)十二因緣內(nèi)容
【無苦集滅道∽嗨荆】
? ? 苦集滅道叫做 [四諦]乔询。 [諦] 是真實不顛倒之義。
人生是苦韵洋,真實不虛竿刁,就稱為[苦諦]。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種種惡因搪缨,例如無明食拜,愛見等煩惱叫做[集諦]。 一切苦惱永遠(yuǎn)的消滅叫[滅諦]副编。 一切能滅除苦惱的圣道(道即道路與方法)叫做[道諦]负甸。
小乘佛教認(rèn)為人生八苦交煎,苦惱無邊,所以首先是[知苦]呻待,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呢打月?我們要消掉苦的因,所以要[斷集]蚕捉。希望苦惱永滅奏篙,這就是[滅諦]。為此修習(xí)三無漏學(xué)迫淹,六波羅蜜秘通,八正道等等圣道,即[修道]敛熬。
大乘菩薩了知根本無無明充易,也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苦荸型,都是事相的顯現(xiàn)盹靴,都若夢中物事,醒來之后就消失瑞妇。當(dāng)體全空稿静,本來無苦無集,無道可修辕狰。故曰:「無苦集滅道」改备。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蔓倍⌒】
[智]指[四智]。
菩薩修行成佛偶翅,就是把八識轉(zhuǎn)成四智默勾。前五識轉(zhuǎn)「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成為「妙觀察智」聚谁,如鏡照物母剥,觀察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受影響形导,沒有分別环疼,沒有痕跡。第七是執(zhí)我朵耕,變?yōu)椤钙降刃灾恰轨帕ァ?zhí)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阎曹。自他都一樣伪阶,一切都同體煞檩,就轉(zhuǎn)為平等性智。第八識變?yōu)椤复髨A鏡智」望门,這也是個比喻形娇,鏡子無所不照锰霜,一個又大又圓的鏡子筹误。我們的鏡子是平面的,只照一方癣缅,如果鏡子是大的圓球厨剪,就無所不照。這個智慧無所不照友存,稱為大圓鏡智祷膳,成佛的智慧,所以佛就是把八識轉(zhuǎn)成四智屡立。
這為什么說「無智」直晨?就是說,轉(zhuǎn)識成智還是在你沒有成佛之前的事膨俐。真正到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是什么呢勇皇?就是這句話: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不是還要你轉(zhuǎn)焚刺,你本來就具一切如來智慧敛摘。成所作智、平等性智乳愉、妙觀察智兄淫、大圓鏡智,本自具足蔓姚,不是你修持轉(zhuǎn)而得的捕虽。所以「無智」。
[得]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坡脐, 「阿耨多羅」薯鳍,可譯作「無上」, 「三藐三菩提」譯為「正等正覺」挨措。合稱無上正等正覺挖滤。這是所證的最高無上之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成就無上正等菩提浅役。所謂新成只是恢復(fù)原來的本有斩松,若有新得,就會有所增觉既。經(jīng)中前已示明「不增不減」惧盹,所以「無得」乳幸。「以無所得故」钧椰,這一句粹断,總結(jié)以上五蘊等皆空的理由。
? ? 這里從西藏本補充一句做為參考嫡霞∑柯瘢「是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诊沪。
【菩提薩埵养筒,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端姚,無掛礙故晕粪,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渐裸,究竟涅槃巫湘。】
「菩提薩埵」就是通常說的“菩薩”的全稱昏鹃。指立志解救眾生尚氛,要自覺覺他的人。觀世音就是一位菩薩盆顾。
菩薩依止般若波羅蜜多怠褐,就心無掛礙。
菩提薩埵是以無所得故您宪,因為無所得故奈懒,你就無求無為。你無求無為宪巨,才能依止般若波羅蜜多磷杏,時時觀照眼前的萬事萬物當(dāng)體就是空。如夢中物捏卓,夢中見老虎真實是有极祸,要咬自己,而其實完全是虛妄怠晴,用不著害怕遥金,對于一切都應(yīng)這樣對待。若離妄念還有什么牽掛障礙蒜田。故經(jīng)曰:「心無掛礙」稿械,也就自然「無有恐怖」了。
? ? 無有恐怖冲粤,就自然「遠(yuǎn)離顛倒夢想」美莫, [顛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動页眯。顛倒者,凡夫有四倒厢呵,二乘有四倒窝撵。
[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凈的當(dāng)干凈的,把無常的當(dāng)作常(就是把變化的當(dāng)作永恒不變的)襟铭,把無我的當(dāng)做我(這個我碌奉,是個主宰的意思,認(rèn)為自己焉能主宰自己蝌矛。其實都是業(yè)緣牽引道批,根本無我错英。)入撒,把苦當(dāng)做樂。
[夢想]即是妄想椭岩。
觀照純熟茅逮,妄想自然不起,一念不生判哥,這就叫做[究竟涅槃]献雅。[涅槃]之義是寂滅,或翻圓寂塌计。因般若才能從無量煩惱中得到解脫挺身。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锌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章钾。】
[三世諸佛]指過去热芹、未來贱傀、現(xiàn)在三世佛。
? ? 不但是菩薩依般若而修伊脓,過去府寒、未來、現(xiàn)在报腔,三世一切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無上之正覺株搔。
至于以前一直講「無得」,此處突然出現(xiàn)佛得無上正等正覺纯蛾,這正顯中道纤房,無得之得,才是真得茅撞。得而無得帆卓,佛不作是念巨朦,認(rèn)為自己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剑令,是大神咒糊啡、是大明咒、是無上咒吁津、是無等等咒棚蓄。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碍脏∷笠溃】
? ? 密咒為什么稱為[密],因它的奧義不是眾生的思維所能了達(dá)典尾。般若也正是這樣役拴,「眾生之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于般若」钾埂。此兩者都是不可思議河闰,所以用咒來形容贊嘆般若。故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深般若]即是「大神咒」褥紫,因為同具無比的妙用姜性;是「大明咒」,因同具智光普照之相髓考;是「無上咒」部念,因都是以實相為體;是「無等等咒」氨菇,因為般若與咒同是一心儡炼,無有一法能同此心相等,此心能等同一切諸法门驾,令它們同歸實相正印射赛。故知咒與般若都能「度一切苦厄」,能惠予眾生真實之利奶是,「真實不虛」楣责。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聂沙,波羅揭諦秆麸,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及汉【谌ぃ】
? ? 以前經(jīng)文是顯說,觀自在菩薩指出般若即咒坷随,此處經(jīng)文是咒房铭,乃是密說驻龟,指示咒即般若。所以本經(jīng)顯密圓融不可思議缸匪。即有言說又有離言說翁狐。可是無言說中凌蔬,正說般若[妙法]露懒;有言說中,正含無邊[密義]砂心。所以蕅益大師說懈词,此咒「正以不翻為妙」。
? ? 總之辩诞,咒最好是不解釋坎弯,因為你解釋,只是把咒中無量的意思中說出一兩個躁倒,反而是局限了荞怒。你現(xiàn)在要體會本經(jīng)洒琢,從有說到無說秧秉,從顯到密,到[離開一切思想]衰抑,[離開一切含義]象迎,就更殊勝。所以不需要解釋呛踊。因為它巧妙就是從有說的文字到無說砾淌,從可思議到不可思議,從顯到密谭网,如果你把它翻出來汪厨,通通變成可以理解的東西了,它的密意就消失了愉择。禪宗往往單提一句無意味的話頭劫乱,也就是離開你現(xiàn)在這些思想、這些道理锥涕,叫你體會你本來面目衷戈,你的本性,你本來的妙明真心层坠,所以密咒同樣也是如此殖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