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郭宝。
我行殊未已辞槐,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粘室,林昏瘴不開榄檬。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衔统。
【葉傾賞讀】
繁華落盡見真淳
1
宋之問的一生前貴后卑鹿榜,武后、中宗兩朝锦爵。他極度受寵舱殿,睿宗當朝,被賜死異鄉(xiāng)欽州险掀。這首詩是他被流放欽州途中過江西大庾嶺見景有感而作沪袭。
大庾嶺,因為梅花多樟氢,又稱梅嶺——想起了涅槃重生的蘇哥哥冈绊。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埠啃》俾担【雁:北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霸妹。【人:“南飛”】
面對眼前高嶺知押,望見長空雁群叹螟,想到大雁到這里就折回北飛的傳說,想到自己即將跨越梅嶺台盯,從此與中原罢绽、故鄉(xiāng)天南地北,想到只有自己“孤雁南飛翔”(曹丕)静盅,而且有沒有歸期良价,人不如雁哪寝殴,何其恓惶。
詩人后來曾寫“嶺外音書斷明垢,經冬復歷春”蚣常,可以印證當時嶺南與嶺北的阻隔,更重要的是與中原的阻隔痊银。
江靜潮初落抵蚊,林昏瘴不開∷莞铮【景】
傍晚時分贞绳,潮退江靜,而山林中瘴氣正彌彌致稀,靜謐與迷蒙混而為一冈闭。潮水退卻,而我心如洶涌潮水抖单,翻騰不已萎攒。瘴氣彌漫,阻隔了我與故鄉(xiāng)臭猜,正是那“懷帝閽而不見”躺酒,也如我那不定的、不可欺的未來蔑歌。
明朝望鄉(xiāng)處羹应,應見隴頭梅〈瓮溃【情】
明日又將啟程园匹,那時再讓我望一眼故鄉(xiāng)吧澎办,就算無法相望堕油,至少能夠看一看嶺上的梅花吧岗憋。詩人為什么想看梅花迎献,因為梅花纏繞著詩人的一片鄉(xiāng)思地啰,南朝梁詩人陸凱曾寫到:“折梅逢驛使汉形,寄與隴頭人后豫。江南何所有胁勺,聊贈一枝春涌穆≌颍”大概,詩人也想把梅花寄回故鄉(xiāng)宿稀,傳達他的思鄉(xiāng)之切吧趁舀。
2
詩人遭受厄運,被貶遙遠的廣西欽州祝沸,真可謂繁華落盡矮烹,面對梅嶺此景越庇,心生哀戚之情,這里不只是思鄉(xiāng)奉狈,更有著對今不如昔的感慨卤唉,對前途不卜的憂慮。
東坡也曾被貶嶺南嘹吨,被貶廣東搬味,直至天涯海角——今天的海南,貶地比宋之問更遙遠蟀拷,命運比他也更凄苦碰纬,但是東坡卻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问芬,這種隨遇而安的曠達心理悦析,宋之問無法與之相比,這是個人的精神境界此衅、生命能量的不同吧强戴。
結合宋之問前半生的經歷,或許覺得他有這種遭遇是咎由自取挡鞍,完全活該骑歹,甚至大快人心,或許更欣賞東坡墨微,但是宋之問在本詩中表達的情感也是真切動人的道媚,也具有普遍性的體驗與心理,只是二人生命場不同而已翘县。
宋之問前期詩作大多不傳最域,即便流傳也幾無價值可言,反而是后期遭遇人生的困厄之時的詩作卻顯示了詩人之“真”锈麸。這似乎是文學的普遍規(guī)律镀脂,當一個人處于順境之中時,詩作平平忘伞,反而遭受困境的詩作往往直抵人心薄翅,縱觀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詩人,有幾人不是遭受人生的無常與詩意呢氓奈?或許身處逆境之中匿刮,更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王國維)吧。
當宮體詩的“繁華”落盡探颈,詩變得真淳,在無數詩人的努力之下训措,最終迎來了盛唐氣象伪节;當一個人的“繁華”落盡光羞,其人、其詩怀大、其文纱兑、其情也會變得真淳。
3
詩人還曾作詩《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化借,停軺一望家潜慎。魂隨南翥鳥蓖康,淚盡北枝花铐炫。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蒜焊。但令歸有日倒信,不敢恨長沙∮景穑”
這其中抒發(fā)了的對故園的不舍鳖悠,以及迫切歸鄉(xiāng)之心,可與本詩對照讀优妙。
還有描摹流放歸來復雜心理的《渡漢江》(一說此詩是李頻所作):
嶺外音書斷乘综,經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套硼,不敢問來人卡辰。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