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最近2年,腳踝腫痛的情況時而發(fā)生,而且腫痛持續(xù)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因為父親不愿去醫(yī)院做檢查,所以也不知道究竟是通風還是其他關節(jié)炎?
雖說中西醫(yī)專家都已經(jīng)溝通好了,可是和他說帶他去檢查,他就馬上拒絕.
鐵骨錚錚就一句話,"不去醫(yī)院,去醫(yī)院沒用,我知道自己的身體,我有藥......"
而且這種對話場景在這兩年一再上演,且都以他的拒絕而定格.
想過他為什么不去醫(yī)院的多種可能性(未必如此):
父親生活一貫節(jié)省和簡樸,給孩子花錢很舍得,卻不愿意花錢在自己身上;
他覺得身體的衰老不可逆的,而且還可能檢查出其他的一些問題,增添更多的恐懼挣郭;
老人覺得通風這類問題,吃藥效果不好,而且還要限制他其他的愛好(喝酒)迄埃;
他是一家之主,沒經(jīng)過他的同意,我們就先安排,讓他沒有被尊重的感覺......
———————————————————
為這個事情溝通過多次,老少齊上陣,各種形式勸說,然而并未按照我的期待發(fā)展和進行.
我內(nèi)心的感受,作為兒女對父親身體健康擔心,老人只要配合檢查,然后積極治療不就可以減少傷病的困擾嗎?如果效果不佳,我們再想其他辦法.
同時還有些沮喪,自己也沒有盡到照顧好老人的責任,健康和快樂也許是做兒女能夠起到些作用的,卻沒有機會參與.
甚至內(nèi)心還有些憤怒,怎么這么固執(zhí)不聽勸,雙標對待,對他人和對自己兩樣呢?
————————————————————
最近在做咨詢練習的時候,我?guī)е鴥?nèi)心的疑問與老師和同學交流:
我的安排,為什么沒有被父親接納?父親拒絕的是我的愛與關心嗎?我為什么會感到沮喪和憤怒?
這個事情背后,我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哪些是我自己負責的部分?我給到方案是父親需要的還是我自己需要?
最近我有些新的覺察:
1.在親人相處中得以保持"中正";
2.如果我給的"愛",讓對方感受不好,這份給予,也不是對方真正需要的.那我們的"愛"---就是"我以為";
3.沒有誰能替代誰為Ta做決定;
4.自己的事情,別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
5.家是講愛的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溫柔而平靜的感受比講道理更溫暖;
6.父親做出他的選擇,尊重和接納;
認知改變是改變自己的認知而不是改變別人.觀念的形成和松解也需要時間.對于我而言的體驗是我的.可借鑒不復制.
家庭教育,不是讓我們?nèi)?教育"和"掌控"親人,而是讓我們帶著覺知,學會處理與身邊親人的關系.在關系里愛與被愛.尊重個人的選擇
#家庭關系#家庭教育#父母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