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可思議的居士
三装获、傅大士與中國禪
要說中國的佛教居士瑞信,必須提到這位名副其實的開拓者,傅大士穴豫。
傅大士凡简,原名翕,又說名弘绩郎,南北朝時人潘鲫,大約與中國禪宗的祖師達摩同時代翁逞。這位傅大士也是一位奇人肋杖,從小就有點“癡”,傳說他年輕時跟伙伴們?nèi)ゲ遏~挖函,捕到魚后状植,他每次都要把裝魚的竹籠沉到水下,一邊祝禱“去者適怨喘、止者留”津畸,說愿意去的就去,愿意留的就留下來吧必怜。試想有哪條“笨魚”會想著留下呢肉拓?結(jié)果自然是“竹籃打魚一場空”了,因此上伙伴們都譏笑他是個愚人梳庆。
如今我們再看這個故事暖途,不免又聯(lián)系到另一個著名的故事卑惜。在《西游記》里邊有一回叫做“三藏有災(zāi)沉水宅,觀音救難現(xiàn)魚籃”驻售,講了“魚籃菩薩”的故事露久,說觀音菩薩應(yīng)猴子之請,用一個竹籃去捉“金魚精”欺栗,她老人家擲下竹籃毫痕,口里念道“死的去,活的住”迟几,結(jié)果真就捉出一條活魚消请。同樣是竹籃,同樣是捉魚类腮,雖然情境大不相同梯啤,可都顯示了一種非常之人的“非常之舉”。
當(dāng)然“捉魚”是閑話存哲,我們要看到的是傅大士這個人從小就有一種異于常人的性情因宇,即難得的慈悲“佛性”。
傅翕十六歲就娶了妻祟偷,后來還生了兩個兒子察滑,雖然身處亂世,可也過得起“小康生活”修肠。而在傅翕二十四歲的這一年這一天贺辰,他像往常一樣去村子旁邊的河邊捉魚,卻碰到了一個不一般的陌生人嵌施,正是這個陌生人的一番話改變了我們的“捕魚青年”的后半生饲化。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印度和尚達摩吗伤,達摩在嵩山上靜修吃靠,所以人們又叫他嵩山頭陀。達摩一見傅翕足淆,說“你以前跟我一樣是佛門中人巢块,你我當(dāng)年還在毗婆尸佛前有過誓約呢,可如今你卻不知回頭巧号∽迳荩”這可噴了傅翕一頭霧水,“佛前誓約”丹鸿,你以為是天方夜譚霸阶摺?
可“天方夜譚”一下也不是不可能的靠欢,傅翕往水中一照廊敌,果然看見自己是金光閃爍南片,于是,信了庭敦,原來自己真是佛門中人啊疼进。
不管這一段故事的“色彩”如何,傅翕已是注定有了入佛門的意念秧廉。于是伞广,中國式“維摩禪”祖師誕生了。
傅翕帶著妻子家人疼电,甚至還有鄉(xiāng)鄰嚼锄,去了黃云山修行。再山里蔽豺,一家人耕作禮佛兩不誤区丑,可以說是古代佛教家庭的典范。
后來傅翕修行有成修陡,經(jīng)常搞集會為鄉(xiāng)里講佛法沧侥,還捐家產(chǎn)、行布施魄鸦,逐漸就有了傅大士這個稱號宴杀。名氣大了,便驚動了官家拾因。當(dāng)時南朝的皇帝梁武帝是個佛教崇拜者旺罢,他治下的官吏自然都是效仿“老大”,所以舉國崇佛之氣沸沸揚揚绢记”獯铮可偏偏傅大士所在地區(qū)的郡守王杰是“有眼不識泰山”,說傅大士是“妖言惑眾”蠢熄,還把他抓進了監(jiān)獄跪解。想想這個王杰有懷疑之心也是正常的,講佛法护赊、傳佛意的一般都是和尚們的工作惠遏,一個在家的人在那里講“六根清凈”肯定很難讓人信服。不過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骏啰,紛紛前來替傅大士說話,王大人迫于百姓的壓力抽高,最終還是把傅大士給放了判耕。
傅大士后來還宣傳到了梁武帝的殿上。這梁武帝有一天心血來潮翘骂,親自為大臣們講《金剛經(jīng)》壁熄,讓傅大士做旁聽帚豪。武帝講著,那些王公大臣都跟著誦經(jīng)草丧,但傅大士卻一語不發(fā)狸臣。旁邊的人自然很奇怪了,你這人怎么不給皇帝面子呢昌执?傅大士就笑了烛亦,說“語默皆佛事”,心里有佛就夠了懂拾,又何必在乎誦經(jīng)還是沉默呢煤禽?
梁武帝于是讓傅大士親自講《金剛經(jīng)》,只見大士走上前去岖赋,以尺揮案一下檬果,完了,下座唐断。葉公好龍型的武帝自然是“愕然”选脊,而唯有下邊在聽的志公和尚呵呵一笑,對武帝說“大士他已經(jīng)講完了脸甘≈疲”順便說一下,志公這個人斤程,比傅大士資歷還高角寸,他雖是出家人卻留著長發(fā),行事不拘一格忿墅,后來南宋那位讓人敬仰的“濟公”身上的事跡扁藕,據(jù)說有好多都是“借鑒”志公的。
回過頭來我們看傅大士疚脐,他的這種“非主流”的講經(jīng)方式確實是別有妙處亿柑,能夠與佛祖當(dāng)年“拈花示眾”的作風(fēng)遙相呼應(yīng),這也成為中國化佛教的一部分棍弄,即“中國禪”望薄,后來禪宗的那些大師們更是將這種“中國禪”推向了極致,這個我們以后會談到呼畸。
當(dāng)代著名居士南懷瑾先生十分看重傅大士和志公的貢獻痕支,他談到:
“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國禪蛮原,可稱為中國大乘禪作略卧须,才有透脫佛教的形式,濾過佛學(xué)的名相,瀟灑詼諧花嘶,信手拈來都成妙話笋籽,開啟唐宋以后中國禪的禪趣——‘機鋒’、‘轉(zhuǎn)語’椭员。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车海,影響更大“鳎”(南懷瑾《禪話》)
四侍芝、“詩佛”王維
可以說,中國禪最主要的屬性是強調(diào)“悟”闸度,重視內(nèi)心的豁然與明凈竭贩,這與道家的“清靜無為”思想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哲思和文學(xué)上的“田園派”潮流莺禁。兩晉以后留量,很多文人雅士喜歡以“居士”自居,不能說與這種思潮無關(guān)哟冬,并且也反映了佛教楼熄,尤其是中國化佛教思想對文人的重大影響。
我們來看“田園派”的重要代表王維浩峡。
王維可岂,字摩詰,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翰灾,唐代著名詩人缕粹、畫家。說起王維纸淮,我們很容易想到后人對他“詩中有畫平斩,畫中有詩”(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的評價,當(dāng)然了咽块,還有“詩佛”這個名號绘面。
其實,從王維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他與“佛”的淵源侈沪,沒錯揭璃,維摩詰,我們前邊說到的那位“不可思議”的佛教居士亭罪∈葩桑看來王維的父母應(yīng)該是不折不扣的佛教崇拜者,很可能還是維摩詰大士的“粉絲”皆撩。
事實上扣墩,頂著佛教居士的名字哲银,王維也走上了一條半官半隱的居士之路扛吞。
王維是真正的狀元出身呻惕,前半生仕途一路平坦,從太樂丞(掌管禮樂)到右拾遺(負責(zé)諫言)滥比,再到監(jiān)察御史(掌管監(jiān)察百官)亚脆,繼而隨軍出塞,任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輔理地方政事)盲泛。雖然一直繁忙于政界濒持,但王維內(nèi)心還是向往清靜的,他在藍田輞川的終南山下建造了別墅寺滚,時常獨自進山柑营,寓情詩畫。
中歲頗好道村视,晚家南山陲官套。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蚁孔。
行到水窮處奶赔,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杠氢,談笑無還期站刑。(王維《終南別業(yè)》)
雖然很多樂趣是“空自知”,但是只要心境與流水浮云想照鼻百,還有什么可奢求的绞旅?當(dāng)然,心入禪境温艇,人還是在世間的因悲,所以轉(zhuǎn)悠了一圈,碰到來山里砍柴的老大爺中贝,閑聊之際囤捻,都忘了要回家了。我們可以說王維陶醉于閑適的田園生活邻寿,他的追逐恬靜而不忘俗世生活的態(tài)度蝎土,又何嘗不是修行的居士的作風(fēng)呢?
安史之亂爆發(fā)時绣否,王維被迫在偽朝廷做了“偽官”誊涯,平亂之后,被下獄審問蒜撮,他是憑著弟弟王縉的求情和自己在做偽官時所寫的“萬戶傷心生野煙暴构,百僚何日更朝天“(王維《凝碧池》)的詩句才免了死罪跪呈。此后在仕途,王維雖然有個尚書右丞的官銜取逾,但基本已經(jīng)沒有了發(fā)揮政治作為的機會和心思耗绿。
也許,終南山下的生活真的更適合王維砾隅。
積雨空林煙火遲误阻,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晴埂,陰陰夏木囀黃鸝究反。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儒洛。野老與人爭席罷精耐,海鷗何事更相疑。(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農(nóng)家的炊煙琅锻,田間的白鷺卦停,林中的黃鸝,山中滿是自然樸素的氣息浅浮。觀山花沫浆,飲朝露,自求本心滚秩。世事過往专执,再無相爭,因為郁油,生活已經(jīng)與自然融為了一體本股。
王維的詩,意境明澈桐腌,其靜逸禪思拄显,終究達到了“無執(zhí)著分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