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感覺走”馁痴,這是中國人的十分明顯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谊娇,這不僅很明顯地在ー些重大問題上表現(xiàn)出這種方式,也同樣十分明顯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罗晕。
蘇芮的歌曲《跟著感覺走》就很貼切地表象了這種“跟著感覺走”的感覺:
“跟著感覺走济欢,緊抓住夢的手,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小渊,盡情揮灑自己的笑容法褥。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酬屉,藍天越來越近越來越溫柔半等,心情就象風一樣自由,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完全不同的我呐萨。
跟著感覺走杀饵,讓它帶著我,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
不少人非常陶醉在這種“跟著感覺走”的感覺垛吗,可能是受到“活在當下”這句話的影響。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烁登,空空如也想它干嘛怯屉?未來還沒有來到,茫茫然不可知饵沧,盼它干啥锨络?好好享受可以感覺到的當下,才是最重要狼牺,最實在的羡儿。
“跟著感覺走”的現(xiàn)象涵蓋了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是钥、社會掠归、文化等各個領域缅叠。而“跟著感覺走”的現(xiàn)象,在中國的大眾傳媒虏冻,尤其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肤粱,幾乎所有的火爆的才藝性的“競賽類”綜藝節(jié)目,會講故事的或者有故事的“競賽者”厨相,即使才藝不高领曼,卻往往就容易得到“晉級”的機會。而不會講故事的或者沒有故事的“競賽者”蛮穿,即使才藝頗高庶骄,也很容易被淘汰。
“跟著感覺走”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一個顯著特征践磅。往往一提到中國文化单刁,就被冠以“博大精深”,但是音诈,何謂“博大精深”幻碱?何謂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何而來细溅?對于這些問題褥傍,我們往往難以得到具有分析性、綜合性喇聊、結構性的答案恍风。我們往往依靠的是以直覺來領悟“博大精深”,甚至是以超感性的神秘來體驗“博大精深”誓篱,而且這種直覺領悟和超感性的神秘體驗往往又是很個人化的朋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舌尖上的中國2》窜骄,以及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國1》就是這種以直覺來領悟锦募、以超感性的神秘來體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很典型的例子。我們從片子中邻遏,看到了很具視覺沖擊效果的誘人流口水的食物畫面糠亩,聽到了很感性煽情的故事解說詞,我們確實感覺到了准验,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赎线。可也就僅僅止于此糊饱,對中國飲食文化進一步的實質性認知卻闕如垂寥。
中國人“跟著感覺走”,有它的理由和合理性,但如果僅滿足于此滞项,則是不夠的狭归。
黑格爾在他的《小邏輯》一書中說:如果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在于他能思維”這話是對的(這話當然是對的)蓖扑,則人之為人唉铜,全憑思維在起作用。黑格爾所說的“思維”律杠,是指“思辨思維”潭流,是一種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說柜去,人之所以異于禽獸灰嫉,在于人有一種抽象的思辨思維能力,而這種抽象的思辨思維能力是禽獸所沒有的嗓奢。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格雷克在他的暢銷書《信息簡史》中讼撒,肯定了古希臘文明對當今信息學所奠定的形式邏輯的基礎。在書中股耽,他描述了亞里斯多德通過文字的持久性將有關這個世界的已有知識加以結構化根盒,進而總結出關于知識的知識。一旦一個人能夠把字詞寫下來物蝙,對它們進行仔細考察炎滞,每天從全新的視角對它們加以審視,并追索它們的含義诬乞,他就成了一名哲學家(也就是科學家)册赛。而哲學家的工作始于一張白紙,是從定義概念開始的震嫉。一旦發(fā)動森瘪,知識就具備了自己推動自己前進的能力。
希臘人通過概念來建構世界的方式影響深遠票堵,物體與空間扼睬、物質與運動、永恒與變化悴势、質量與數(shù)量窗宇、合成與分離等概念,直到今天還在沿用瞳浦。
而這種人類以概念而非事件來組織經(jīng)驗担映,并自覺接受抽象化的訓練废士,就是“思考”叫潦。這種“思考”正是人類的自我意識,這種“思考”程度的高低官硝,正是作為主體性的人類自我意識程度高低的體現(xiàn)矗蕊。
書中談到了一位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在偏遠地區(qū)進行田野調查短蜕,他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農民都不善于利用概念來進行“思考”。他給他們看圓形或正方形的繪圖傻咖,他們只會說這個是“盤子朋魔、篩子、桶卿操、月亮”警检。他問他們:“請給我解釋一下什么叫樹『τ伲”一位農民回答:“為什么要解釋呀扇雕?所有人都知道樹是什么,他們不需要我來吿訴他們窥摄∠夥睿”
這位農民的思維不正是我們當中不少人的思維嗎?并不是說這位農民的思維不對崭放,而是說若只停留在這思維層次上哨苛,那么就會大大地限制了科學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币砂,作為社會精英的我們政府的一些官員建峭,若有意以這種思維來實施“愚民政策”,就大為不妥道伟!
回到蘇芮的《跟著感覺走》這首歌迹缀,回到“活在當下”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認真地分析一下“當下”這個概念蜜徽,就會發(fā)現(xiàn)祝懂,“當下”只不過是不斷流逝的過去和不斷到來的未來的一個交匯點,而且這個交匯點不會停留拘鞋,而是不斷地向前推進砚蓬。因此,你要“感覺”到“活在當下”的愉快感盆色,所依賴的不能是不會停留的“當下”灰蛙,而只能是不斷流逝的“過去”和不斷到來的“未來”,也就是說要依賴于不斷流逝的過去的存在的記憶和存在的意義隔躲,以及依賴于不斷到來的未來的規(guī)劃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摩梧,因為很難想象,你會在“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發(fā)生和完全沒有任何喜悅目標實現(xiàn)”的一瞬間的“當下”宣旱,你會“感覺”到深層次的愉悅,因為過去存在的意義和未來目標的規(guī)劃是需要“思考”的仅父。
“跟著思考走”比“跟著感覺走”高了一個層次。“上帝”賜給了人類語言笙纤、數(shù)字耗溜、音符三把鑰匙,來開啟世界的秘密的大門省容,這三樣東西都需要人的思考力抖拴。
人們對知識的追求,需要邏輯思考力;對美的鑒賞,需要反思判斷力;對行為的規(guī)范,需要理性思考力。
中國有一則寓言說腥椒,有一位青年遇到一位神仙阿宅,神仙問青年想要什么,青年說想要金笼蛛,于是家夺,神仙用手指點了一塊石頭變成金,可是青年沒有去拿伐弹,神仙問青年為什么不拿拉馋,青年說,想要神仙的手指惨好。我們可以將神仙的手指類比為人的思考力煌茴,也就是人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
“跟著思考走”就是依照“真日川、善蔓腐、美”的最高概念,引導我們對科學真理的追求和探索龄句,規(guī)范我們對道德行為的善的實踐回论,誘發(fā)我們對自然的審美情趣和對人世間愛的情懷。
中國人何時才不“跟著感覺走”分歇,何時才會“跟著思考走”傀蓉?特別是在認知學習和倫理行為方面。
最后职抡,以改編自崔健的《一無所有》的歌詞的一段話結束本文:我曾經(jīng)問個不休葬燎,中國人何時才不“跟著感覺走”?可你們卻總是笑我缚甩,一無所有(全是廢話)谱净。我要告訴你們我的追求,可你們卻總是笑我擅威,一無所有壕探。噢......中國人何時才不“跟著感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