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元代孟姜女傳說史料
黃堡文化研究 第48期
作者:黃衛(wèi)平
編輯:秦隴華
開卷有益漏设。多年前參加一年一度的陜西新聞獎評獎,地點剛好在陜西省圖書館旁,得暇在圖書館古籍室一覽宫蛆,竟然讀到一本《類編長安志》赊抖,是元人所作统倒,其中有兩處關于同官(今銅川市)孟姜女的史料。這真是一個讓孟姜女研究者喜出望外的好消息氛雪,因為元代的孟姜女傳說史料房匆,在目前仍然是一個空白,而在《類編長安志》中报亩,關于孟姜女的史料有三處浴鸿,一處是記載女回山的,這和《唐書·地理志》弦追、宋代《長安志》相同岳链,另兩處都是有關宜君縣速(今屬銅川市)哭泉鎮(zhèn)哭泉的,且從未見前人論及骗卜,是新的發(fā)現宠页。
兩則史料一則記載在該書的卷6《山水·泉渠》部分:
新說曰,哭泉寇仓,在宜君山举户。杞梁妻孟姜女負夫骨,哭不止遍烦,有泉涌出俭嘁,水作哭聲,號曰哭泉服猪。左山詩曰:
一脈寒泉凜且清供填,
涓涓猶是哭(夫)聲。
長城費盡生民力罢猪,
千載惟成節(jié)婦名近她。
另一則在卷8《山陵冢墓·紀異》中:
哭泉,新說曰膳帕,在坊州宜君縣粘捎。世傳杞梁筑長城不回,其妻孟姜與夫送寒衣。尋夫不見攒磨,繞城而哭泳桦,日夜不止,城土忽崩娩缰,見枯骸灸撰。姜嚙指出血,誓曰:“是吾夫者拼坎,血入骨浮毯。”其血果入骨演痒。負骨而歸亲轨,哭至宜君趋惨,止宿鸟顺,哭更甚哀,忽有泉涌出器虾,其水聲音如哭讯嫂,號曰哭泉,至今猶在兆沙。商左山行臺陜西欧芽,經過題詩曰:
人間有大倫,爰自夫婦始葛圃,
剛柔若乾坤千扔,動止亦如此。
兩姓以義合库正,兩義路人耳曲楚。
孟姜杞梁妻,貞節(jié)世無比褥符。
從夫知有天龙誊,無天有遄死。
一心心不移喷楣,慟哭哭不止趟大。
城土為之崩,泉涌出地底铣焊。
至誠人能盡逊朽,應感存是禮。
世衰恩義薄曲伊,對面若千里叽讳。
胡為貧家婦,慕嫁富家子,
富家恨嫁晚绽榛,貧家已為恥湿酸,
狡謀功蠱惑,巧笑藏險诐灭美,
靜者復主動推溃,亦鮮不及矣。
此泉宜君山届腐,長城余舊址铁坎,
嘆息無古人,哭聲如在耳犁苏,
會當悲烈婦硬萍,閨人作模軌,
陵谷有變更围详,不竭哭泉水朴乖。
《類編長安志》的作者是長安學者駱天驤,他是在宋人《長安志》的基礎上類編長安志的助赞,宋代后的金元史料是他自己采集的买羞。凡是他新采用 的資料,一律以“新說曰”加以區(qū)分雹食。這兩則孟姜女史料就是他采錄的畜普,其珍貴度和意義,最少有三:
一是補充了元代孟姜女傳說的空白群叶。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吃挑,大學問家顧頡剛在全國掀起孟姜女研究高潮的時候,元代的史料只借助于元曲中的句子和已經亡佚的曲目來推測街立,沒有完整的故事內容舶衬。所發(fā)現零星資料,曲目在《錄鬼簿》上有《孟姜女送寒衣》(今佚)几晤,而元曲中人物曲子詞只有八個單句约炎,其曲目曲牌按時間順序分別為:
- “那里有奔喪處哭倒長城?” (關漢卿《竇娥冤》蟹瘾,《南呂梁州》)
- “你怎不學孟姜女圾浅,把長城哭倒也則一聲哀?”(無名氏《漁樵記》憾朴,《正宮快活》)
- “孟姜女狸捕,不索你便淚漣漣!”(同上众雷,《喜調江南》)
- “說什么九烈三貞孟姜女灸拍,他可也不比其余做祝!”(鄭廷玉《后庭花》,《南呂梁州》)
- “想當時范杞良筑在長城里鸡岗,乾迤逗的個孟姜女送寒衣混槐!”(馬致遠《任風子》,《中呂石榴花》)
- “你道他昨來個堝兒殺壞了范杞梁轩性,今日個這堝兒里沒亂殺你孟姜女声登。”(武漢臣《生金閣》揣苏,《越調鬼三臺》)
- “你大古是送千里寒衣孟姜女悯嗓。”(李致遠《還牢末》卸察,《雙調沽美酒》)
- “恰便是孟姜女送寒衣脯厨,誰曾受這般苦苦?”(賈仲名《玉梳記》坑质,《呂醉春風》)
從這些曲句中合武,可以推想在元代孟姜女傳說故事模樣,基本的送寒衣洪乍、哭長城的情節(jié)眯杏,已然存在,但是故事全貌不甚了了壳澳,而在《類編長安志》有關“哭泉”的記載中,我們看到了完整的元代孟姜女故事茫经,這是《類編長安志》的對于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特別是孟姜女傳說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所在巷波;
二是讓我們看到的元代孟姜女傳說的基本故事脈絡:杞梁赴邊城筑長城不歸,孟姜女送寒衣到邊關卸伞,丈夫死筑長城下抹镊,孟姜女哭倒長城,滴血認夫荤傲,負骨而歸垮耳,遂有哭泉。傳說保留了唐代孟姜女傳說的基本故事形態(tài)遂黍,和同官孟姜女傳說一脈相承终佛。
元代同官的孟姜女史料也不多,見諸地方史料的僅有一處雾家,即明《同官縣志 》卷8“石隙見金”條下記铃彰,姜女石洞前“有元至正二年同官縣尹孫彝碑記”,惜未錄碑文芯咧。這些稀缺的內容(包括新發(fā)現的和元曲中可以讓人讀到的)牙捉,構成了迄今發(fā)現的元代孟姜女傳說的所有材料竹揍,不僅填補了這一歷史時期傳說的空白,還再次證實孟姜女傳說是源于同官的邪铲,所以尤為珍貴芬位。
三是同官孟姜女傳說從唐代形成(其萌芽從《魏書》有回女山的記載應該發(fā)凡于南北朝)到清代、民國带到,因其是最早形成傳說的發(fā)祥地晶衷,傳說故事一直自成體系,可惜元代是個缺鏈阴孟,如今這兩則史料的被發(fā)現晌纫,不僅鏈接起一個完整的傳說歷史,也再次證實了我在《孟姜女傳說發(fā)祥在銅川》一文中研究考證的結果永丝。
兩則史料還收錄了當時詩人商左山的兩首詩锹漱,也填補了元代孟姜女詩詠的空白。作者商左山慕嚷,名挺哥牍,字孟卿,號左山老人喝检,和元代大詩人元好問是好朋友嗅辣,元初為東平行臺幕府,后累遷樞密副史(相當于副宰相)挠说。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商左山任安西王相澡谭,十四年元朝廷改京兆府為安西總管府(治所在今西安),他隨王北征入陜西损俭,受命“關中事有不便者蛙奖,可悉更張之”,他進十策杆兵,并建議練習延安民兵雁仲,以防邊患,后果然“禿魯叛琐脏,以延安兵應敵攒砖,果獲其力”。元代文學家日裙、元好問的學生王惲有《商左山哀辭》吹艇,曾贊揚他“佐魯謀酋元克壯,定秦功力更沉難”阅签,說的就是這個時期他的事跡掐暮。他過宜君寫下哭泉詩篇就是在這一時期≌樱《元史》有其傳路克,云其“有詩千余篇”樟结,他的詠孟姜女的詩作或許還不少,可惜未能傳世精算,幸好有駱天驤所編《類編長安志》為我們保留下來了兩首瓢宦,這也是元代文學家留下的目前僅能看到的兩首詠孟姜女詩,很是珍貴灰羽。到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間驮履,關中學者馬理編同官《孟姜女集》時沒有收入這兩首詩,說明在那個時候商左山的詩就已經埋入浩如煙海的典籍廉嚼,不為人知了玫镐。
作為長安人的作者駱天驤,他生在金代末年怠噪,主要活動于元代早中期恐似,安西王就職京兆路(今西安)時,他任京兆路儒學教授傍念,曾為《皇子安西王盛德之碑》等多種碑記隸書并篆額矫夷,是長安名流。而安西王相商左山憋槐,《元史》說他“尤善隸書”双藕,兩人嗅氣相投,自然多有交往阳仔,當是商左山的詩友忧陪,商左山在長安所作詩作,會和駱天驤互贈驳概,才會被駱氏編入《類編長安志》赤嚼。《類編長安志》系駱天驤在大元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纂成顺又,大德四年(1300年)刊刻。元代刊刻本在元末即已失傳等孵,傳鈔本也極稀見稚照,而明清兩代,六百多年間沒有重刻重印俯萌,所以它所記載的史料尤其是金元兩代的史料果录,不為人知,也更為難得和珍貴咐熙。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弱恒,中華書局點校、出版了一批珍稀古籍棋恼,才使今人有緣一識《類編長安志》返弹,這是我們今天能夠發(fā)現這樣珍貴史料的原因———這是后話了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