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葉通危,也叫地瓜葉铸豁,是紅薯生長過程中長在莖上的葉子。我從小就不喜歡吃紅薯菊碟,生吃的時候咬一口木扥扥的节芥,沒有蘋果、梨脆甜的口感逆害,放在粥里煮著吃或蒸著吃头镊,總是噎在喉嚨里難以下咽,曬成紅薯干咬掉一塊都費勁魄幕,至今也沒發(fā)現(xiàn)紅薯好吃的做法相艇。倒是對紅薯葉一直情有獨鐘。
有關(guān)紅薯葉的記憶纯陨,可以追回到三十年前坛芽。那時候大概四五歲,夏天睡過午覺起來翼抠,已經(jīng)下午三四點鐘咙轩,太陽依舊很曬,但是比起晌午時溫柔了很多阴颖,偶爾會起一陣風(fēng)活喊,雖然風(fēng)里夾雜著熱氣,不過對于沒有空調(diào)風(fēng)扇的農(nóng)村人來說量愧,即使熱風(fēng)也能讓人喜上眉梢钾菊。村里人感覺難得的舒適天,這樣的日子如果閑在家里不下地干活就是罪過偎肃。通常媽媽會挎一個比我還大的竹籃和村里三五個要好的婦女們一起到地里摘紅薯葉煞烫,我們幾個小孩子,也屁顛屁顛的跟在后面累颂。
到了地里大人都在摘紅薯葉红竭,有的是摘回去喂豬、有的是喂兔,也有的是摘回家里當(dāng)菜吃茵宪。我們幾個小孩就在地頭邊玩,因為大人們在路上就規(guī)定好了瘦棋,摘紅薯葉的時候稀火,會流出來很多白色的黏黏的津液,染到衣服上特別不好洗赌朋,所以不允許我們小孩碰凰狞,而他們出門之前就已經(jīng)換好專門干活的衣服,所以不怕沛慢。不過對幾歲的孩子來說聽話也就三兩分鐘的事赡若,大人們一投入干活,我們手腳都閑不住了团甲,開始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的交流著新玩法逾冬。用紅薯葉編耳墜是小女孩們最喜歡的事,我們怕大人們發(fā)現(xiàn)躺苦,就貓著腰勾著頭身腻,悄悄移步到紅薯地里,摘下兩根帶長莖的紅薯葉匹厘,從葉的頂端慢慢的的撕開嘀趟,撕到葉的末端處,要特別的小心愈诚,這時候要把莖上的膜和莖分開她按,連著一半的葉子,把帶莖的另一半折斷炕柔,兩邊輪流折酌泰,一般是每隔五毫米折斷一次。當(dāng)然間隔大小全憑自己的喜好汗唱,自己喜歡就好宫莱,我們只有開心,沒有比較哩罪。折到離莖末端三四毫米的地方就必須停下授霸,否則把兩半分開,一條漂亮的耳墜就前功盡棄了际插。耳墜做完后碘耳,一只手輕輕拉起耳廓的外緣,在頭發(fā)和耳朵的貼合處拉出一條縫框弛,另一只手拿起剛做好的耳墜辛辨,放在縫隙里。長長的耳墜一直垂到肩上,有的喜歡把兩根都放在前面斗搞,有的喜歡一前一后指攒,有的干脆兩根都放在后面,反正怎么戴都好看僻焚。一陣風(fēng)吹過允悦,翠綠色的長耳環(huán)隨風(fēng)飛舞,空氣里彌漫著紅薯葉特有的甜香虑啤,幾個手拉手手舞足蹈的小姑娘抬起頭閉上眼睛隙弛,一起呼吸著空氣里的香甜。紅薯葉做的耳墜算是我記憶里帶過的第一對耳墜狞山,后來戴過不少精致全闷、華麗、甚至昂貴的耳墜萍启,卻再也戴不出那時的歡喜总珠。
慢慢長大了些,就要學(xué)著幫家里干農(nóng)活了伊约,記得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姚淆,家里養(yǎng)了二十多頭豬,到了夏天地里的紅薯葉在瘋長屡律,媽媽每天都會起早貪黑的去地里摘紅薯葉來喂豬腌逢,這樣就可以省下買飼料的錢。家里的紅薯葉常常堆的像一座綠色的小山超埋,我和弟弟們玩藏貓貓的游戲搏讶,總喜歡把自己埋在這軟綿綿的小山里。我是家里的老大孩子霍殴,自然要多提父母分擔(dān)一些媒惕。剛放暑假,媽媽就給我制定了摘紅薯葉的任務(wù)来庭。為了提高我的積極性妒蔚,媽媽規(guī)定摘一小竹籃紅薯葉給我一毛錢,摘一小編織袋兩毛錢月弛。有了酬勞肴盏,我干活的熱情也提高了不少,經(jīng)常是中午剛剛吃過飯帽衙,連午覺都不睡菜皂,胳膊上挎?zhèn)€竹籃,竹籃里放個編織袋厉萝,帶個小草帽恍飘,提個水壺就出門榨崩。找到一大片紅薯地,扯出一條比我還長的紅薯藤章母,刷刷刷幾下就把上面的紅薯葉摘個凈光母蛛,然后再抓起另一條繼續(xù)。把一個竹籃子和一編織袋裝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乳怎,才摘了一會兒我就熱的汗流浹背溯祸,火辣辣的太陽曬的皮膚要開裂似的疼。一直重復(fù)一個動作弄得人胳膊酸舞肆、手疼,腰也跟著疼了博杖,再看看手上椿胯、胳膊上、腿上全是紅薯莖里流出的白色的黏黏的津液剃根,已經(jīng)氧化成灰綠色哩盲,摸一下還粘粘的,估計臉上也有狈醉。我累的一屁股坐到紅薯葉上廉油,真想就此打道回府,但是苗傅,低頭一看一個小竹籃還沒滿抒线,現(xiàn)在回去一毛錢都賺不到,我咬了咬牙忍了下來渣慕。坐著摘嘶炭、蹲著摘、跪著摘逊桦、躺著摘眨猎、爬著摘......我不斷的變換著姿勢來緩解勞累,直到摘的紅薯葉把竹籃和編織袋都裝的滿滿的强经。畢竟在當(dāng)時五分錢就能買一支冰棍的年代睡陪,三毛錢對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
在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紅薯葉是村里大部分家庭夏天匿情、秋天和冬天主要的菜兰迫,好在我怎么吃都吃不厭,各種吃法都喜歡码秉。
夏天的傍晚逮矛,夕陽已經(jīng)一點一點退去,村里的婦女們從地里干活回來習(xí)慣的稍一把紅薯葉转砖,到家里安排會干活的孩子把莖掐掉只剩葉子须鼎,用清水洗兩遍鲸伴,不用切,直接放到六七成熱的油鍋里快速的攪拌幾下晋控,等紅薯葉的顏色由翠綠色變成深綠色汞窗,放少許鹽和味精,一盤菜就上桌了赡译,有時媽媽心情好或有興致的時候仲吏,配個西紅柿或一些蒜蓉一起炒,就更美味了蝌焚。
“民以食為天”即使在物資貧乏的年代裹唆,人們也是一閑下來就琢磨吃的。要是地里沒有農(nóng)活只洒,媽媽就會用紅薯葉給我們做菜饃许帐。這可是件費功夫的事,還有技術(shù)要求毕谴,做菜饃通常只取紅薯藤頂端最嫩的葉子成畦,摘上一小籃洗凈、空水涝开,然后和面循帐,面和水的比例是有講究的,太軟了容易粘舀武,太硬了等一下攤不開拄养,要和的軟硬適中,需要經(jīng)驗和感覺奕剃。和完面把和的一大團面揪成雞蛋大小的小團衷旅,就開始搟餅了。搟餅是最考驗技術(shù)的纵朋,要搟的圓柿顶、勻、薄操软,做出的菜饃才好吃嘁锯,媽媽總認為自己搟的不夠好,所以做菜饃的時候喜歡叫上隔壁的一位老奶奶一起合作聂薪,老奶奶那時有七十多歲家乘,據(jù)說,以前在公社吃大鍋飯的時候藏澳,就是公認的搟餅高手仁锯。不僅搟的漂亮,速度也快翔悠。老奶奶負責(zé)搟餅业崖,媽媽挑一個搟好的餅放到鏊子上野芒,然后抓一把紅薯葉放到餅上,緊接著再拿一個餅蓋到菜上双炕,等鼓的高高的菜狞悲,慢慢塌低了,再慢慢的用手護著小心翼翼的給鍋里的菜饃上下翻個身妇斤。等菜饃上下兩面都在文火里烤的焦黃焦黃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摇锋。在媽媽和老奶奶的協(xié)作下,一會兒功夫就完成了高高的一摞菜饃站超。吃的時候兩家聚在一起荸恕,把一個菜饃一切四份,揭起一層死相,卷成又細又緊的小卷戚炫,蘸著用姜、蒜媳纬、香油、醋等調(diào)和成的蘸料施掏,輕輕的咬一口钮惠,那滋味讓我現(xiàn)在想起來都垂涎三尺。
到了深秋紅薯快收獲的季節(jié)七芭,地里的紅薯葉也不多了素挽,嫩的沒有蟲眼的就更少,這時候的農(nóng)活也忙的差不多了狸驳,媽媽就開始儲備冬天吃的紅薯葉预明,挑長在藤尖處嫩的光的沒有蟲眼的紅薯葉摘回來,取出竹席放在瓦房的斜坡上再把紅薯葉攤在竹席上晾干耙箍,在陽光撰糠、風(fēng)和時間的作用下,光亮嫩綠舒展的紅薯葉一天一個模樣辩昆,直到變成皺巴巴的紅棕色阅酪,就可以收起儲存了,此時的紅薯葉已經(jīng)沒有一點水分汁针,在手里揉一下就會變成細末术辐。我們家通常會儲備兩三編織袋,在冬天蔬菜稀缺的季節(jié)施无,它可是漿面條的黃金搭檔辉词。取出一小把曬干的紅薯葉,用開水泡個三五分鐘猾骡,放在漿面條里瑞躺,快出鍋時敷搪,再把勺子里放少許油放上切好的蒜粒一起放在火上,等油熱時隘蝎,迅速放在漿面條里购啄,隨著“茲.....茲....”的聲音響起,站在院子里都能聞到撲鼻的香味嘱么。不愛吃面條的我可以一口氣吃上三大碗狮含。長大了也沒有瓦房曬紅薯葉了,這種漿面條已經(jīng)很少吃到曼振。偶爾媽媽回老家會帶回一些曬干的紅薯葉几迄。有時候讓我回娘家吃飯,我嫌太麻煩冰评,各種推脫映胁,媽媽一句“今天晚上做紅薯葉漿面條”我馬上咽咽口水,再重要的事都得給“紅薯葉漿面條”讓道甲雅。我的飲食習(xí)慣是只吃七成飽解孙,碰到山珍海味也絕不動搖,自認為在飲食上比較節(jié)制抛人,一碰上媽媽做的“紅薯葉漿面條”就亂了分寸弛姜,常常是吃到十二分飽還停不下來。
從十幾歲開始妖枚,一直奔波在各個城市之間廷臼,求學(xué)、工作绝页、安家荠商,很少能再吃到紅薯葉,去年聽爸爸說我住的地方離張良村很近续誉,那里是運城的紅薯種植地莱没,我在心里盤算著抽空過去摘紅薯葉,卻一直騰不出時間酷鸦,慶幸的是:八九月份的時候郊愧,在小區(qū)對面的小路上,下午有附近的農(nóng)民摘了紅薯葉井佑,過來賣属铁,一把一把干凈整齊的碼放著,又鮮又嫩沒有蟲眼躬翁,一把一元錢焦蘑。要是炒菜一把足夠,做菜饃兩把也綽綽有余盒发。那段時間我?guī)缀跆焯烊ベI例嘱,變著花樣吃狡逢。
天氣在一天一天的回暖,迎春花開了拼卵,柳樹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吐了新綠奢浑,離吃紅薯葉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