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陪竿,家里如果擁有“三轉(zhuǎn)、一響族跛、一咔嚓”:自行車、縫紉機、手表贮匕、收音機和照相機,那時絕對的小康之家掏膏。我們家里因為父母勤勞敦锌,也比較早地擁有了“三轉(zhuǎn)、一響”:雜牌的自行車(當(dāng)時最有名的是“永久”和“飛鴿”)颖变、上海牌手表和半導(dǎo)體收音機(可能是紅星牌听想。)。記得上海牌手表是賣土豆買的汉买。當(dāng)時土豆8分錢一斤蛙粘,手表是120多塊錢。收音機好像是50多塊錢出牧,那時爸爸的工資只有30塊左右。收音機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梢褐,還讓我們從廣播劇和評書里了解了很多歷史故事。我印象深的一個廣播劇《普加喬夫起義》耿眉,故事里有個情節(jié)鱼响,老鷹問烏鴉為什么可以活300年,烏鴉說它只吃腐尸丈积,老鷹聽后說,那還是讓我痛痛快快地喝口鮮血吧铛纬。當(dāng)時不懂唬滑,講起義的故事,為什么要用老鷹和烏鴉對話擒悬。至于照相機稻艰,我們山里人不敢奢望。再說了僧凤,照相機需要照相和洗相技術(shù)呢元扔。
有了自行車,孩子們的一大樂趣是學(xué)車吻氧。但是咏连,自行車都是二八的架子,很高祟滴。放學(xué)后,我們推著比自己還高的自行車骑晶,到學(xué)校操場學(xué)車、練車匙头。我們學(xué)車一般要經(jīng)歷“掏襠仔雷、上梁、上座”三個過程电抚。先學(xué)“掏襠”竖共。我們太矮了,只能把腿放在車梁下面蹬車借帘。剛開始需要有人在后面扶車妓布,慢慢就能自己控制龐大的自行車了匣沼。當(dāng)然了捂龄,摔跤是免不了的。被那么大的家伙砸一下唇撬,皮肉也是很痛的展融。但是,小孩子膽大扑浸,不怕摔燕偶。我們后來“掏襠”也能騎得飛快。有的小伙伴甚至練就了一手把車把(南方好像叫龍頭)酝惧,另一只手還能撿起一塊磚頭的騎車技能。再長高一點巫财,我們就可以“上梁”了缺亮,也就是在大梁上騎車,但上不了座萌踱,腿短并鸵,夠不到腳蹬。最后园担,足夠高了才能“上座”弯汰,坐到車座上面騎車。
大概在6年級或者7年級咏闪,我們開始去公社讀書鸽嫂。公社離我家20里路,騎自行車需要半個小時或者45分鐘据某。那時老爺(外公)在公社的工業(yè)(鄉(xiāng)辦企業(yè))上班癣籽,他給我們組裝了稍微矮一點的自行車。雖然老爺給我們組裝的自行車矮一點筷狼,但也還是無法坐到車座上。我們干脆把車座卸掉棘劣,車梁上綁個棉墊子楞遏,騎累了坐一會兒首昔,不累就在大梁上蹬車勒奇。
每天上學(xué)巧骚,要起早。如果不是刮風(fēng)竣蹦,下雨沧奴,下雪,也還吃得消纲菌,小孩子經(jīng)歷旺盛疮绷。最苦的是雨天翰舌,那時的路是泥土的。一下雨冬骚,車圈蓋里總會塞滿泥巴椅贱,無法騎,只能帶個小木棍兒唉韭,一邊推車走夜涕,一邊剔車圈里的泥沙犯犁。由于是組裝車属愤,質(zhì)量不是很好,常常掉鏈子酸役。小毛病都需要自己解決住诸,大一點的毛病,只能推車走20里路回家涣澡,找老爹修了。有時入桂,老爹一邊修奄薇,一邊罵“路上有石子,也不知抬抬屁股抗愁?坐的那么死馁蒂?”所以呵晚,后來騎自行車,發(fā)現(xiàn)碰到石子沫屡,會迅速抬起屁股饵隙。大概這是老爹教育的結(jié)果。
其實沮脖,騎自行車上學(xué)金矛,我還有個有趣兒的記憶,大概是4月勺届。東北的4月依然春寒料峭驶俊,我們還需穿薄棉襖、棉褲免姿。但是废睦,河水早已開化了,水面上漲养泡,我們叫跑濤(táo)水(不知道寫的對不對)嗜湃。我們?nèi)ス缟蠈W(xué)的路上有條大河,橋是木板做的澜掩。那年购披,水很大。老爹委托一個大爺帶我們過河肩榕。他先幫我們把自行車扛到對岸刚陡,然后過來接我們。他走在前面株汉,我牽他的衣襟筐乳,我們后面還有一串小伙伴兒牽我的衣襟。走到河中間時乔妈,我暈水了蝙云,感覺橋在漂浮,撲通一聲路召,我掉到河里勃刨。后面牽我的小伙伴們難逃掉水的命運。我們被撈上來股淡,死勁兒擠了棉衣服上的水身隐,顧不上寒冷,拼命蹬回家唯灵。記得媽媽看到我很心疼贾铝,怕我感冒。趕緊給我找衣服換上,還弄了熱水喝垢揩。
現(xiàn)在的日子好了大脉。村里很多家里有汽車。路也修成了水泥路水孩×螅可是,有時想想關(guān)于自行車的記憶俘种,也蠻快樂的秤标。尤其是,“掏襠宙刘、上梁苍姜、上座”見證了我們身體的成長。其實悬包,當(dāng)時很多小伙伴騎車都經(jīng)歷了這個過程⊙弥恚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布近,在學(xué)校的操場上垫释,一群掏襠賽車的小伙伴們。掏襠也可以瘋一樣的快樂撑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