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2〕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復也遵岩。略之可也你辣。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尘执。削之可也舍哄。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論三代者誊锭,不明其本表悬,而徒事其末。則亦不可復矣”丧靡。
〔13〕愛曰:“先儒論六經蟆沫,以《春秋》為史。史專記事温治》古樱恐與五經事體終或稍異”。
先生曰:“以事言謂之史熬荆。以道言謂之經舟山。事即道。道即事惶看∧笏常《春秋》亦經。五經亦史纬黎》荆《易》是包犧氏之史”窘瘢《書》是堯舜以下史拆座≈魑。《禮》《樂》是三代史。其事同挪凑。其道同孕索。安有所謂異”?
【譯文】:
先生又說:“唐堯虞舜之前的治世方法,后世難以效仿躏碳「阈瘢可以刪略。三代(夏商周)以后的治世方法菇绵,后世也難以效仿肄渗,可以刪除。只有三代(夏商周)的治世方法可行咬最。但當世談論三代的人們翎嫡,不明白三代的根本,徒有其表永乌。所以才沒有恢復惑申。”
徐愛問:“先儒談到‘六經’翅雏,認為《春秋》是史書圈驼。史書專門記載事跡。這恐怕與其他五經有所不同吧望几?”
先生答:“以事的角度來講可以叫做史書碗脊,以道的角度來講可以叫做經書。事等于道橄妆,道也是事∑碜梗可以說《春秋》是經書害碾,也可以說其他五經是史書。例如《易經》是伏羲時的史書赦拘』潘妫《尚書》時堯舜時期的史書,《儀禮》《樂經》時三代時期的史書躺同。事是相同的阁猜,道是相同的。怎么會有差異呢蹋艺?”
【詳解】:
12-13段以及后續(xù)講解的14段剃袍,都是11段的后續(xù)∩咏鳎可以說是陽明先生的一些補充民效。無需深挖有何涵義憔维。當作讀后懂得更多知識即可。
原文摘自國學夢網站(http://www.guoxuemeng.com)畏邢;譯文為結合《傳習錄》葉圣陶點校版翻譯业扒。
詳解部分系作者(張善知)原創(chuàng),未經同意舒萎,不得轉載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