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行為和法律事實
法律行為是法律事實的一種情況。教材中雖然只是簡單帶過宇葱,但是我們必須要認清瘦真,法律事實不一定是法律行為刊头,但法律行為一定是法律事實。
法律事實包括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诸尽。事件是人的意志之外的事實原杂。行為是人的意志行為。但人的行為也不一定是法律行為弦讽,有可能是情誼行為污尉。
說的有點繞,咱們還是舉例子吧往产。
1.張三的孩子張小三出生了被碗。
張小三的出生不以張三或者張小三的意志決定,是事件仿村。
2.張三在商場為張小三買了嬰兒服锐朴。
張三和商場相當于簽訂購買嬰兒服的合同。這個是以張三和商場的意志蔼囊。如果其中一方違約焚志,另一方可以追究對方責任。這是法律行為畏鼓。
3.張三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十年沒見的李四酱酬,離別之際,張三對李四說:“有空約出來吃飯云矫∩殴粒”
“有空請吃飯”沒有確定時間地點,是一句客套話让禀。就算張三不請李四吃飯免姿,也不能說是違約培己。這種情況就屬于情誼行為盈咳。
中級職稱只討論法律行為這一項油够。但是分清一個法律事實是不是法律行為,有助于我們做題的時候腮敌,讓腦袋更加清晰阱当。
(二)法律行為的分類
從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分類。課本要求我們從這幾個角度進行分類糜工。
(1)按法律行為成立需要一方意思表示還是多方意思表示分為①單方法律行為斗这;②多方法律行為
單方法律行為舉例:張三把他的手機丟棄了。
張三扔掉他的手機啤斗,就是當時他對他手機的所有權表箭。這一行為只需要經過他自己內心同意,不需要經過其他人同意。所以是單方法律行為免钻。
多方法律行為:張三向李四買東西彼水,張三說10塊錢賣,李四說我只肯出6塊极舔,最后張三說算了凤覆,8塊錢吧。李四同意了拆魏,給了張三8塊錢盯桦。張三給了東西。
在這個例子中渤刃,兩個人需要達成一致才能夠完成買賣這一法律行為拥峦。
(2)有償法律行為和無償法律行為
這個好理解,有償就是雙方都有付出卖子。比如我賣你東西你給我錢略号,我?guī)湍愀苫钅愀段夜ゅX。無償就是其中一方只是接受另一方的好洋闽,沒有任何付出玄柠,比如無條件贈與、無償委托诫舅、借用等羽利。
要注意,有償法律行為的法律責任比無償法律行為義務人的法律責任要重刊懈。
(3)要式法律行為和不要式法律行為
可以理解為指某種法律行為的成立是否在法律上要求以特定形式呈現这弧。
比如,《民法典》規(guī)定就規(guī)定了融資租賃合同俏讹,建設工程合同,技術開發(fā)合同應當采取書面形式畜吊。也就是說泽疆,這三種合同需要白紙黑字才算是成立的。
而買賣合同是不是要式法律行為就不一定了玲献。你自己想想殉疼,你去路邊買兩根蔥,你可能直接說捌年,來給我1塊錢蔥瓢娜,然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可能拉著菜販說礼预,來眠砾,我跟你簽個買蔥合同,金額是1塊錢托酸,重量是xx克褒颈。如果你真這樣做柒巫,估計菜販會以為你是個精神不正常。
(4)主法律行為和從法律行為
意思是這兩個行為谷丸,相當于杯子和杯蓋子的關系堡掏。杯子沒了杯蓋,還能夠發(fā)揮他的效用刨疼。但是杯蓋沒了杯子泉唁,估計就沒什么用了。
一般我們都是以借款合同和借款合同上的擔保合同為例揩慕。沒有擔保合同的借款合同亭畜,仍然可以單獨存在。但沒有了借款的擔保合同漩绵,就算存在贱案,也沒辦法發(fā)揮它的作用。
從法律行為以主法律行為的存在為前提止吐,與主法律行為同命運:除法律行為另有規(guī)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宝踪,主法律行為無效或消滅,從法律行為亦隨之無效或消滅碍扔。
——教材 第一章 第二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