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總有些詩詞我們是后知后覺的搜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小的時候以為是在講一種輕快歌馍,但只有當你懂了背后李白所經(jīng)歷的故事暴浦,才能真正明白它的內(nèi)涵。
這首詩寫于759年同规,這也正是安史之亂發(fā)生之后的第四年,戰(zhàn)亂正在平息关炼,生活也在恢復,但是很多人的人生卻從此發(fā)生了改變。
王昌齡在兩年前被害身亡蒜哀,而王維在擺脫牢獄之災(zāi)后,又一步一步的高升淀歇。高適成為彭州刺史,統(tǒng)轄一方井氢,而他的昔日好友杜甫被貶華州花竞,這一年零远,華州出現(xiàn)了大漢摔癣,肅宗宣布大赦天下。此時,詩仙李白正在流放夜郎的途中,突然重獲自由糕篇,于是就寫下了這一首詩拼坎。
這一年壳鹤,李白59歲,鬢發(fā)斑白,容光不再钟些,而我們回頭來看达传,這一年,距他離世只剩下了三年。十幾年前,他還是讓整個盛唐為之瘋狂的謫仙人邑狸,玄宗降攆相迎硅堆,賀知章金龜換酒民褂。然而十幾年之后,他已淪落為階下囚。這十幾年發(fā)生了太多,多到足以顛覆一個人的命運。
當初因為厭倦了當玄宗身邊的御用文人,李白主動上書請求還鄉(xiāng),他終于不再是那個權(quán)貴養(yǎng)在深宮的金絲雀,卻也從此開啟了他漂泊的后半生。
44歲,李白在河南遇到了高適,杜甫三人一起巡山問道;45歲回到了他在山東的家,被村婦嫌棄無能無用坑质;46歲夢游天姥山吃沪,決定離開山東,再下江南,拜訪昔日至交賀知章,結(jié)果去了,才發(fā)現(xiàn)賀知章已經(jīng)去世,此后,他漂泊金陵、揚州等地,又是三年;51歲,他在河南商丘和宗氏成婚,隨后一起北上幽州,同時發(fā)現(xiàn)了野心勃勃的安祿山,預(yù)感到了風云將會大變犬性;53歲再度南下,又花了三年時間,他一路從河南到揚州,再到安徽秋浦,最終抵達宣城。
這個時候,改變大唐命運的安史之亂也爆發(fā)了。于是,李白跟妻子宗氏又開始南奔避難葛闷。他當時恰恰就投在了永王李璘的幕下,而李璘后來擁兵自重,被打為叛軍。因此李白也受到了牽連,背叛缰儿,流放夜郎瞪浸。所以我們了解了這些之后齐蔽,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詩谈况,你還會覺得僅僅是在寫重獲自由之后的輕松嗎祝闻?
‘朝辭白帝彩云間’叭喜,早上我告別了高聳入云的白帝城啥辨,再一想着倾,是不是又正如昔日他上書請辭,離開那個困住他的長安城,也離開了權(quán)力的是非和浮華∽⒉荆‘千里江陵一日還’租悄,江陵雖遠潭辈,但地勢較低婶恼,順流而下眷篇,一日可達昧港。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上山時的每一步都步履維艱,但下山卻只要一瞬間,像極了人生啊摆马。
這兩句乍看之下平常乓搬,但它的巧妙就在于借地勢的高低,講行程项郊,卻又隱喻了人生的起伏行藏蓄喇。
‘兩岸猿聲啼不住叔锐,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里面的猿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向伦忠,酈道元在《三峽》中寫過旧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桅滋,李白從白帝城到江陵师枣,一定會途經(jīng)三峽敛滋。猿聲是一種悲情,所以猿聲不住,正是悲情不止煤裙。
此時他早已不是那個二十來歲仗劍去國的瀟灑俠客,他是一個脆弱的迷途羔羊,是不盡責的人父人夫题翰,是失去友朋的難鳴孤雁豹障,潦倒頹唐的半百衰翁。他曾經(jīng)絢爛過、璀璨過寞冯、奪目過,他也失去過迅皇、惆悵過、痛苦過产阱,這些錯綜復雜的感受婉称,糅合在一起,連同悠悠山河歲月都在向他討一個答案构蹬。
那就這樣吧王暗,李白不回答,世間對他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庄敛,紛擾和愛恨也從不曾消弭過俗壹。然而,‘輕舟已過萬重山’藻烤,他只留下了他的背影绷雏,便向更遠的遠方去了。
所以你明白這首詩背后所承載的情感和信息了嗎怖亭?誰的人生不是喜憂參半涎显,又步履不停呢?那些過去的耿耿于懷兴猩、執(zhí)著不散期吓,拉扯著我們。
然而倾芝,我們彼此終究是要去向更遠的遠方讨勤,所以就請學會整理自己的情緒箭跳,變得輕盈一點吧√肚В‘輕舟已過萬重山’衅码,我們前方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