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如何認識自己
認識自我的關鍵點在于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認識自己或所謂的自我迷失的思路過程饱溢。
然而﹐在談論什么叫做自我迷失的思路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么叫做自己并不認識自己或自己認識自己?
當我痛的時候﹐我感覺到痛﹐我說我正在經(jīng)歷痛喧伞。在這個層次上﹐我們的確認識自己。
那么﹐在哪些層次上﹐人們通常會開始不認識自己呢? 我想提出兩個主要的層面﹐一是跟價值判斷有關的個人人格特質的把握﹐二是我們對「人性」的了解方式有很大的問題。
一. 天生的人格特質
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被洗腦相信許多人格特質是很壞的﹐具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都是壞人﹐我們也用這樣的觀點來批評別人潘鲫。這樣的價值觀促使我們強烈的相信自己沒有這種人格特質﹐所以我們即使有這樣的特質也會被我們自己的下意識給否認﹐這樣的心態(tài)與認知習慣阻礙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翁逞。
例如﹐小時候﹐當我們發(fā)現(xiàn)班上有一個小偷偷了同學的東西時﹐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天性不好﹐喜歡偷東西﹐然后覺得他是一個低等的人。這樣的社會價值觀讓我們無法接受自己其實具有小偷的天性溉仑。然而﹐事實上﹐從某個觀點來看﹐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小偷挖函,這是人類天性。人類有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占為己有的欲望﹐當然﹐大多數(shù)人不會這么做﹐尤其是有錢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買一大堆何必去偷呢? 這是一個理智的解釋﹐但是﹐人的天性并不隨理智的合理不合理而改變﹐理智可以讓一個人不去做「偷」的舉動﹐但無法讓一個人抹除偷的欲望浊竟。人的天性不會隨著理智的判斷而改變怨喘。
既然大家都有這樣的天性﹐我們就不能譴責小偷有著不好的天性;當有一天你無意間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種天性時﹐你也用不著去否認﹐也不用驚慌﹐因為問題不在你﹐而是我們的道德教育為了阻止我們去偷東西而傳遞給我們的錯誤知識振定。
我們必須認識我們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才可能認識自己﹐而這些心理現(xiàn)象或天性無法經(jīng)由推理來發(fā)現(xiàn)﹐必須經(jīng)由對內心脈動的瞬間把握必怜。我們一旦去否認自己具有這類心態(tài)﹐我們就不可能在這種心態(tài)出現(xiàn)的瞬間捕捉到它了。
除了偷的欲望﹐每一個人都會害怕﹐每一個人都會怕黑怕鬼怕痛怕死怕打針﹐每一個人都有喜新厭舊的心理現(xiàn)象﹐每一個人都有好逸惡勞與欺善怕惡的傾向﹐每一個人都有忌妒后频、自私梳庆、貪懶、歧視窮人卑惜、猶豫不決膏执、以及名利薰心的天性﹐但是﹐這些都沒什么了不起﹐因為天性并不能主宰一個人﹐許許多多的價值觀造就了我們不敢面對也不敢承認我們的天性而導致我們下意識的自我否認﹐這樣的心態(tài)阻止了我們對自我的了解。
我們可以藉由別人的某些行為的解讀發(fā)現(xiàn)別人有偷東西的濫天性﹐或膽小怕鬼的峱種樣﹐甚至自私自利的丑陋心機﹐但是我們不會用相同的方式來解讀我們的行為﹐因為我們通陈毒茫看不見自己這方面的內心世界﹐然后我們會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來譴責別人更米。而且﹐我們越是譴責別人就越害怕面對自己與別人相同的天性。當我們了解到這是所有人的天性時﹐我們就不再覺得這些是值得譴責的天性了抱环。但我們必須突破這道自我否認的心防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壳快。
然而﹐當我們用「天性」或「人性」這些詞的時候可能帶來了很大的誤解﹐這好像是說﹐一個人表現(xiàn)的很自私纸巷、追求名利镇草、怕黑以及有忌妒心等等都是很天經(jīng)地義的﹐所以一個人去偷東西也不該受譴責。 這樣的理解卻又是錯的瘤旨。在道德上﹐我們還是可以用價值觀來歌頌勇敢與大公無私﹐這并不是說他們沒有那些不好的天性﹐而是說﹐他們的意志或德性已經(jīng)超越了膽小與自私的天性而獲得了道德上的成就當然我們也可以譴責小偷或是膽小鬼﹐但不是譴責他們的天性﹐而是譴責他們受了這些天性的奴役梯啤。事實上﹐是不是一定要做這些歌頌或譴責在道德哲學的各種理論間是有爭議﹐我唯一想在此厘清的是﹐即使要譴責也不是譴責天性。
二. 對「人性」的了解方式
然而﹐除了對自我的認識有問題外﹐我們對「人」的普遍了解也很有問題存哲。當我們藉由對人的錯誤認識來解讀自己的行為時也會造成自我的迷失因宇。例如﹐如果我們認為一個人有小偷的天性﹐我們會覺得這個人無論到那里都會想偷東西。這樣的理解是錯的祟偷。在本文所說的人的天性或心理現(xiàn)象并不是在任何時刻都存在的﹐例如﹐一個有膽小天性的人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很膽小﹐有時在某時刻例如突然被激怒時﹐一個人可能會變得很勇敢﹐這種天性只是說﹐這樣的心態(tài)會在某些時候在我們的內心產生而已﹐一個有膽小天性的人并不是時時都處在膽小的狀態(tài)﹐而有偷東西或好色天性的人并非時時都在尋找獵物察滑。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做了一個自私的舉動﹐我們就會覺得他是一個自私的人﹐然后覺得這個人的天性很不好﹐這也是一個錯誤的對人性的解讀﹐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類似的天性﹐而且?guī)缀鯖]有一個人從小到大能夠完全阻絕這類天性的誘惑﹐即使是最了不起圣人也會有意志力薄弱的時候。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不該對某個人的某個錯誤行為耿耿于懷﹐我們需要學會去原諒別人﹐就像有時我們也需要原諒過去的自己以及別人的原諒一樣修肠。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勇敢也是每一個人的天性﹐不需經(jīng)由任何訓練﹐人總是會有勇敢的時候贺辰。不喜歡偷東西也是天性﹐即使自己真的偷了東西﹐在不可能被捉到的情況下﹐我們也可能會感到不安。對自己的勢力眼感到羞愧也是天性﹐當你發(fā)現(xiàn)你正在歧視一個穿著破舊衣服的可憐小女孩時﹐你可能會很痛恨你自己的這種想法。而主動犧牲自己的利益也是天性﹐每個人都有想當義工并在義工活動中獲得快樂天性饲化。同情心也是天性﹐我們自然而然會對可憐的人產生同情心莽鸭。在某些時刻﹐我們可能自然的引發(fā)出這些念頭或心理狀態(tài)﹐至于會不會真的依據(jù)這些念頭去行動就另當別論了。
或許由于比較沒有心理障礙的關系﹐大多數(shù)的人可以很容易的看見自己像是勇敢這種可歌可頌的天性﹐然后覺得自己有勇敢的天性﹐而且因為理智上相信勇敢與膽小是沖突的﹐﹐人們認為一個人的天性若是勇敢則不會膽小﹐所以強烈的相信自己沒有膽小的天性﹐這樣的思想陷阱再一次的阻礙我們發(fā)現(xiàn)內心的想法與感受﹐阻礙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吃靠。﹐
﹐天性是多面向的硫眨、復雜的、動態(tài)的巢块、而且是難以表達的﹐即使你和我有完全相同的天性﹐即使我對天性的了解是完全的﹐你也不能期望可以藉由我的文字轉達來完全了解你的天性﹐你必須自己去發(fā)現(xiàn)它礁阁、學習它。人在成長之后開始改變﹐自我不再只是天性的組合﹐而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個體﹐在這個時候﹐沒有人可以幫你認識自己﹐你必須觀察自己內心的所有想法和心理變化來認識自己﹐注意﹐這種觀察是一種直覺式的內觀﹐絕不是一種推理式的把握族奢。透過這種直覺式的內觀﹐我知道我正在牙痛或想吃龍須菜﹐我并不是因為看到我的下額腫起來才推理出我的牙痛﹐我知道我想吃龍須菜也是透過我的直覺知道﹐這并不需要任何推理氮兵。當我看到一個要好的同學的成績比我好﹐我覺得忌妒﹐這個心情在內心出現(xiàn)的瞬間被我捕捉到﹐我藉由這個認識來發(fā)現(xiàn)我對這樣事情的忌妒感﹐即使我走過去微笑的跟他說「恭喜恭喜﹐你好厲害」。這并不表示我沒有忌妒的念頭﹐這也不算什么虛假﹐我們憑什么表現(xiàn)出自己的忌妒讓人感到不舒服呢? 我可以透過推理知道自己至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不受自己的忌妒感所控制﹐但是﹐我不能透過推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忌妒感﹐要認識自己就必須學會瞬間直覺的捕捉內心的各種現(xiàn)象歹鱼。
依據(jù)這個分析﹐我們可以開始去學習接受自己泣栈、認識自己﹐當某些念頭在腦中浮現(xiàn)時﹐去觀察它們﹐它們都是每個個人的一部份﹐你一點都不用擔心看見自己的壞念頭﹐如果那些念頭是你的天性﹐那么﹐大家也都會有一樣的天性﹐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你知道你有這樣的天性但別人卻不知道他們也有這樣的天性﹐從這個步伐開始﹐你就朝向認識自己的旅程邁開一大步了。
在你企圖用直覺認識自己的旅程上﹐有一天你或許會很驚訝并且難以接受的看到自己有個很卑鄙的想法﹐而且在那一瞬間你同時看到你的下意識自動地去否認弥姻、忽視南片、找理由搪塞、或是找借口開罪庭敦。當你發(fā)現(xiàn)這種下意識的自我否定的思路過程后﹐你就算真正知道自己并不認識自己疼进。這一個步驟使你超脫了一般人而進入了哲學層次﹐就像從夢中醒過來一樣﹐真正的人生就將從這個點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