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的握法兩種較為主流,一搖滾式屏鳍,二傳統(tǒng)式溉仑。
傳統(tǒng)式姆指靠在吉他中間挖函,手掌不會緊貼琴頸,通常會留個小空間浊竟,最大的好處是"手指延展"性較夠怨喘,尤其你的小指跟無名指有較舒服的擴展空間,在彈奏難度較高的曲子時較舒適振定,很多高手都愛用傳統(tǒng)式哲思。
傳統(tǒng)式
拇指當支點固定琴頸,角度位置不一定吩案,看每個人的手棚赔。
手指延展性較佳
通常會留有縫隙
搖滾式左手呈現(xiàn)的是「虛」握琴頸,特別強調(diào)這字,是因為很多學生都是"緊"握靠益,導致靈活度跟延展性不足丧肴。
此握法較特別的是,手掌虎口至食指后段處會變成穩(wěn)固吉他的"支點".
也就是說傳統(tǒng)式的支點只有四指頭(按弦)跟姆指(頂住琴頸后面)胧后,搖滾式多了一個虎口芋浮,拇指會偏高,甚至會呈現(xiàn)反扣琴頸的角度壳快。
搖滾式
虎口虛握支撐點較穩(wěn)纸巷,必要時整個手掌都可幫助按緊指法。
涂紅色的位置容易成為支點幫助按弦眶痰。
換句話說瘤旨,"穩(wěn)固性"會比較高,穩(wěn)固性高會影響很多事情竖伯。簡單來說存哲,按許多和弦會變得輕松,因為可以用整只手掌去支撐七婴。
還有詮釋技巧也較輕松祟偷,比如"推弦",很多吉他高手在做較夸張的推弦或顫音時打厘,都喜歡用搖滾式握法修肠,因為夠穩(wěn)。
還有表演户盯,樂隊演出重視舞臺動作氛赐,不在是靜靜的站在那邊秀,為了取得更穩(wěn)定的安全感先舷,演出時許多樂手會采用用較多搖滾式握法。但缺點呢滓侍,就是傳統(tǒng)式的優(yōu)點蒋川,延展較差,在彈高把位低音弦的時候會很吃力撩笆。
OK捺球,以上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在討論兩種方式那種好之前夕冲,我認為更應該要先問「你的手指長不長」氮兵?「你的手大不大」?
我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是歹鱼,如果你的手指夠長泣栈,像老外那樣,按和弦或solo指法較輕松,比較容易采用傳統(tǒng)式握法南片,但若手指較短掺涛,因為要擴指,按得又吃力疼进,會比較容易依靠搖滾式的第三支點施力薪缆。
擁有五根中指的男人paul gilbert
誒……很奇怪對不對?明明理論上來說,手指短更需要延展性伞广,結果反而較多用搖滾式?
我的看法是拣帽,因為手指短學吉他真的較痛苦,為了讓自己能快速上手嚼锄,手部會下意識的採用搖滾式减拭。那久而久之,就像窮者越窮灾票,富者越富的概念峡谊,手指長的人成就感較高,練的也較好刊苍,技巧也較棒…手指短反之既们。
一些文章或一些教學影片討論關于姿勢的理論,我認為稍較"片面"正什,沒有從整個結構系統(tǒng)去討論啥纸,所以常常就淪為論戰(zhàn)搖滾式好?還是傳統(tǒng)式?...
什么叫結構系統(tǒng)?就像很多人常說男人性能力強,腰力要好婴氮,那難道要加強性能力斯棒,就拼命練腰就好嗎?
肌肉運作不是單一啟動,腰好是基本主经,要挺腰腹肌核心也要夠強才挺得住荣暮,核心也包含下背肌群,下背肌群推力要夠強罩驻,關鍵是髖部穗酥,也就是屁股,要啟動屁股肌肉惠遏,大腿肌的爆發(fā)力要強…推力有了還要穩(wěn)固你的身體砾跃,這時候又要看你的肩膀/手臂,背部肌群夠不夠力支撐…
哈哈哈~鬼扯那么多是要講一個觀念节吮,手指長度擴展度影響握法抽高,握法影響手腕,手腕又會倒回去改變角度透绩,手腕跟你身體姿式息息相關……這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翘骂。
所以壁熄,接下來我要講一個超級關鍵,「手腕」雏胃。我很少看到有人討論手腕请毛,所以今天來講解手腕跟姿式的關系。
彈吉他要輕松瞭亮,要舒服方仿,多數(shù)人解決重點在"手指",但我必須說统翩,手指用再多方法仙蚜,疼痛跟長繭是永遠避不了的,但手腕是初學者最容易忽略的關鍵厂汗,只要改善委粉,彈吉他就會輕松非常多。
一言以蔽之娶桦,訣竅就是「盡量打直」贾节。
會適當彎曲,但原則上稍直會比較舒適衷畦。
當我們手腕在凹折彎曲時栗涂,肌肉會變得緊繃不舒服。
你可以試試看按各種指法祈争,使用各種手腕的角度斤程,打直會舒服許多。
但你會說菩混,廢話忿墅,簡單的指法當然可以打直,但困難就在于高把位沮峡,你可以試試在吉他上彈「低把位低音弦」疚脐,跟「高把位低音弦」(中間把位比較沒這問題),是不是為了要彈好音色邢疙,手腕會"自動變凹折"棍弄,然后就更難彈…
越難彈奏的位置,手腕就會越不舒服秘症。
接著你會發(fā)現(xiàn)在凹折的情況下,無名指跟小指的肌肉會超級緊繃式矫、超級拉扯乡摹、超級痛苦,然后你就想要更大力去按采转,接著就惡性循環(huán)…那音色怎么可能會好呢?
高把位低音弦是很多吉他手的弱點
怎么解決??很簡單~我們要"洩力"聪廉,把肌肉不適感消除瞬痘。
讓吉他離你身體近
1.身體下壓靠近吉他
身體下壓,肩膀/手臂距離就會改變板熊,相對手腕也會較直框全,但此姿勢長期來說對身體不好,須盡量避免干签。
2.吉他往身體靠近
腳踩東西讓大腿墊高津辩,吉他就會較靠近身體。
翹腳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容劳,但一樣要注意肌肉長期傷害問題喘沿。
改變你吉他的角度
1.往前移
2.往上抬
所以說古典吉他的演奏姿式,讓琴身放在左腳打斜抬高是有它的道理的竭贩,這樣手腕才可以持續(xù)保持舒適狀態(tài)蚜印,確保每個把位每個格子的聲音品質都是一致的。
這是手腕相當舒適的姿勢留量。
這樣的觀念也套在在"站姿"窄赋。為何你看很多大師吉他都會背很高,因為這樣比較接近他坐著彈的角度楼熄,手腕較舒適忆绰,但對搖滾團/帥團來說XD,背高不夠酷孝赫,所以能盡量低就低较木,但背越低手腕越痛苦?所以才要拉高拉斜,降低不適感青柄。
背高伐债,降低手腕壓力
背低,帥團都愛背低XD
如果你要帥又要好彈致开,就改變吉他的角度峰锁。
看起來像在耍帥,但這樣其實是讓手腕舒適双戳,更好Solo虹蒋。
好~講到這裡,就是我教學經(jīng)驗裡對"左手姿式"的概念飒货,要記得魄衅,身體的運作是"整個系統(tǒng)",不是單一改變什么就會什么塘辅。
怎么融會貫通呢?
比如東方人手較短晃虫,會採用搖滾式握法,初期還可以扣墩,久了曲子難度會提高哲银,你需要更多高把位的延展性扛吞,所以還是要練習傳統(tǒng)角度,接著就一定會面臨到手腕不適問題荆责,然后你就要去融合我上述的各種洩力撇步滥比,去找尋自己最適應的姿式。
最完美的狀態(tài)是兩種握法連合并用做院,攻守自如盲泛,然后保持手腕舒適。要像水一樣山憨,隨時流動查乒,隨時調(diào)整自己與吉他的相對位置,那才叫做真正的「正確姿勢」郁竟。
最后我們來看一支Paul Gilbert-Technical Difficulties的彈奏視頻玛迄,完美融合兩種握法的演出。
PS:
1)內(nèi)文示范照片因為要讓讀者看得更清楚角度距離差異棚亩,所以拍攝較為夸張蓖议,實際上你看很多人彈奏角度只有一點點差異,甚至看不出有差讥蟆。所以要自己用身體去體會那"一點點"的差別勒虾。
2)練琴越多手腕的柔軟度會變高,手指的延展性也會瘸彤,所以你看很多高手彈奏手腕是很彎曲的(那是因為他可以修然,不代表初學者可以),那跟肌肉僵硬的初學者狀況完全不同的质况。
吉他可以彈的爛愕宋,但姿勢要100分。
更多吉他資訊结榄,知識中贝,精彩視頻,關注:吉他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