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悦冀,我在荷蘭參加了一門討論氣候變遷的講座課程梧喷,連續(xù)四天贺归。這門課讓 90% 的學(xué)生在課程期間變成了素食者(含全素和奶蛋素),有的學(xué)生甚至在課程結(jié)束后仍會偶爾想找素食來吃住闯,其中包括我瓜浸。課程講師并未宣導(dǎo)吃素,墻上也沒有勸導(dǎo)吃素的標語比原。這到底是怎么辦到的插佛?
課程主辦單位只做了一個小動作:連續(xù)四天供應(yīng)的午餐,都以素食三明治和水果為主(荷蘭午餐習(xí)慣吃面包)春寿。這種技巧有個正式名稱:「助推」(Nudge)朗涩,指的是:
透過選擇架構(gòu)(choice architecture)中的元素,讓人們的行為朝可預(yù)期的方向改變绑改,但不禁止其他選擇也不大幅改變經(jīng)濟誘因谢床;而且這樣的介入可以使用極低的成本避開。
所謂「選擇架構(gòu)」识腿,是指人們在做決定時必定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且常常不自知造壮。比如說渡讼,銀行網(wǎng)站使用藍色比較能夠獲得顧客信任,或者超市里接近眼高位置的零食銷售率往往比較高耳璧。換句話說成箫,如果充分利用這類環(huán)境因素,就能幫助人們做出「正確選擇」旨枯。這正是荷蘭課程主辦單位做的事:刻意優(yōu)先提供素食餐點蹬昌,借此形塑有利素食的選擇架構(gòu)。
只提供素食難道不算強迫嗎攀隔?當然不是皂贩,教室樓下就是學(xué)生餐廳栖榨,可以買到肉類食物,開銷也可以報帳明刷。但為什么大部分學(xué)生還是選擇吃素婴栽?他們說(跟我一樣),就是因為懶辈末。不想走下樓愚争,也不想排隊,更不喜歡報帳程序本冲。眾所周知准脂,「懶」經(jīng)常是影響決定的因素之一,而主辦單位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檬洞。選擇的自由并未被剝奪,只是不同選項的方便程度略有不同沟饥。
值得注意的是添怔,雖然課程提到「畜牧業(yè)排碳且極大,是全球暖化原因之一」贤旷,但這并非大家吃索的原因广料。這個知識大家早已知道,問題在于平時的選擇架構(gòu)并不鼓勵我們實踐所學(xué)幼驶。這正是助推重要的原因:我們一向訴諸「提供知識」來改變大眾行為艾杏,但「知」和「行」往往各行其是。當教育和宣導(dǎo)顯得力有未逮盅藻,助推最好趕快上場救援购桑。
「助推不強迫,但也不公平」氏淑,你可能這么想勃蜘。只看課程午餐確實如此,但若廣泛考慮日常生活假残,這種不公平反而塑造了公平缭贡。不論學(xué)校食堂或街上餐廳或超市熱食,日常生活的飲食選項基本上都是突顯肉類辉懒,甚至?xí)r常沒有素食可選阳惹。當生活架構(gòu)偏向非素食的時候,課程午餐做的不過是讓架構(gòu)變得平衡一點眶俩。
課程午餐只是助推廣泛運用中的小例子莹汤。包括荷蘭等許多國家都已將助推列為政策工具,但許多華文國家尚未開始仿便。許多人認定助推與「操控」無異体啰,這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攒巍,但當前應(yīng)當思考的是:當我們想要推廣某些行動的時候,應(yīng)該提供人們什么樣的選擇架構(gòu)荒勇?
注: Thaler, Richard H., and Cass R. Sunstein. 2009.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中文版可參考:《助推》(2015)沽翔,中信出版兢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