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1550的設定逐漸完善了寥假。
本文主要記錄一些對外交方面的補充設定,用于此時期同人濒持。
南海諸侯國在設定中的“駐宋使節(jié)”、“駐雍使節(jié)”都是設定用語寺滚。準確的說柑营,諸侯國派出的使節(jié)分兩類,第一類是特使村视,比如賀正旦使由境、賀生辰使、貢使等蓖议,因事虏杰,因人臨時派出的使節(jié)。名稱不做限定勒虾,以事而定纺阔。
.第二類是常駐使節(jié):
1.諸侯國派到宋朝的常駐使節(jié),統(tǒng)一稱為“進奏使”修然〉讯郏“駐宋使節(jié)”是一種通稱或者叫別稱质况。
2.宋朝派往平等國家,或者在外交上享受優(yōu)待的朝貢體系國家(高麗或者西夏)的使節(jié)玻靡,統(tǒng)一稱為“國信使”结榄。
3.宋朝派往朝貢體系國家的使節(jié)功能,暫定1350年前由派駐的史官兼任囤捻,1350-1381不做統(tǒng)一設定臼朗,1381年后全部改為“國信使”。
4.諸侯國與遼蝎土、宋以外國家互派使節(jié)的官稱為“往來使”视哑。公國與王國之間互派使節(jié)同樣適用,直到1381之后誊涯,改為國信使挡毅。
5.“國信使”的意義與歷史上相同”┕梗“往來使”是編得跪呈,來自“往來國信所”這個國書交接機構。
6.諸侯國派往遼國的常駐使節(jié)取逾,官稱統(tǒng)一為“通信使”耗绿。
7.使節(jié)官印的區(qū)別方法在于官稱前加國別,例如“鄴國進奏使印”菌赖,即鄴國駐宋使節(jié)的官印缭乘,“周國通信使印”,即是周國駐遼使節(jié)的官印琉用,“曹岐往來使印”堕绩,則是曹國常駐岐國使節(jié)的官印,反之邑时,“岐曹往來使印”奴紧,則是岐國常駐曹國使節(jié)的官印。
上表是外交簡稱臨時設定表晶丘。簡稱規(guī)律是國名——首都名——君主家族名依次選取黍氮。土著特別一些,取決于最初接觸者的喜好和印象浅浮。
8.黃金時代的外交規(guī)則沫浆,西方使用公使(包括全權公使,即大使)滚秩、領事體系专执;東方使用國信使、通信使體系郁油。往來使被取消本股。國信使相當于公使(包括全權公使)攀痊,通信使相當于領事。諸侯國在黃金時代的常駐使節(jié)體系拄显,不再是整齊劃一的苟径。1381-1460算是對立時期,諸侯國的使節(jié)體系還是對立的躬审,主要是金洲同盟和麻逸同盟的對立棘街。體現為同盟內統(tǒng)統(tǒng)國信使,同盟外統(tǒng)統(tǒng)通信使盒件。1460后逐步正车疟蹋化舱禽,國信使和通信使的設置更加理性炒刁,更傾向于政治影響和經濟實力。1480-1500形成初步的國信使誊稚、通信使體系翔始。在與蓬萊洲、昆侖洲乃至泰西的交往中里伯,逐漸走上設立往來國信所(外交代辦)——通信使公所(外交領事)——國信使公館(外交公使)流程化的道路城瞎。將建立外交關系的程序正規(guī)化。
9.黃金時代之前西方的主要外交官是公使與全權公使疾瓮,使用領事制度的主要是西班牙和拜占庭脖镀。西遼受到東西方的共同影響。蒙古帝國的外交使節(jié)只有公使狼电。昆侖洲除了桑海帝國沒有職業(yè)外交官(他們學自周)蜒灰。
10.大部分阿拉伯世界的外交體系未做設定。赫宰麥與伊拉克接受了東方外交制度肩碟。
11.吳朝內藩在京常駐使節(jié)成為“進奉使”,特例是后高麗,仍稱“進奏使”乡小。外藩使用東方外交制度肮砾。
暫時如此。如果寫同人時有沖突髓抑,會再做修改咙崎。
多謝支持。